《通鑒72》平原君趙勝貪圖上黨,最終導致秦趙火併,長平之戰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62年,大家多長平之戰都很熟悉,尤其是紙上談兵的趙括。說到趙括,多說兩句,紙上談兵那是後人給帶的帽子,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是東漢的蔡倫,趙括是戰國時期人,中間隔了幾百年呢。
扯遠了,再說平原君趙勝是如何貪圖上黨的。
當時秦國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攻克野王。上黨與外界通道被切斷。上黨此時就是秦國嘴中的一塊肉,就差咽下去了。
上黨郡守,也就是地方官馮亭與民間人士商議說:「去都城新鄭的道路已經斷絕,秦國軍隊每日推進,韓國又無法接應救援,不如以上黨去歸順趙國。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秦國必定進攻他們;趙國面對秦兵,一定會與韓國親善,韓、趙聯為一體,就可以抵擋秦國了。」
馮婷的出發點,就是拉上趙國頂著,維持韓國運轉。
於是馮婷派使者去告訴趙國說:「我們韓國無法守住上黨,想把它獻給秦國,但郡中官員百姓都心向趙國,不願做秦國的屬下。我們現有大邑共十七個,願意恭敬地獻給趙王!」
趙王把此事告訴平陽君趙豹,趙豹說:「聖人認為接受無緣無故的利益不是好兆頭。」趙王說:「別人仰慕我的恩德,怎麼能說是無緣無故呢?」回答說:「秦國蠶食吞併韓國土地,從中切斷,不使他們相通,本來以為可坐待上黨歸降。韓國人之所以不把它獻給秦國,就是想嫁禍於趙國。秦國付出千辛萬苦而趙國坐收其利,即使我們強大也不能這樣從弱小手中奪取利益,何況我們本來就弱小無法與強大秦國相爭。這難道還不是無緣無故嗎?我們不應該接受上黨。」
趙豹看的明白,說的清楚,無奈趙王不聽人勸。又談到了聽人勸吃飽飯。
趙王又把此事告訴平原君趙勝,趙勝卻勸趙王接受。
趙王於是派趙勝前去接收,封原上黨太守為華陽君,賜給他三個擁有萬戶百姓的城市做封地;又封縣令為侯,賜給三個擁有千戶百姓的城鎮做封地。官員和地方人士都晉爵三級。
馮亭不願見趙國使者,垂著淚說:「我實在不忍心出賣君主的土地還去享用它!」
上黨地圖,上圖紅色地區
秦滅六國路線圖
※若白起長平之戰後滅趙,會導致秦國像齊國滅宋一樣破國嗎?
※三字經第三十講:會趕馬車的小秦如何在群雄逐鹿中笑到了最後?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