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之生存智慧

中國人之生存智慧

(原創作者:海山 歡迎帶作者署名轉載)

中國人從來不乏追求愛情的熱情,古老的《詩經》以《關雎》開篇即可以明白愛情之於生活的重要。無疑,贏得愛情需要智慧,這種智慧包括智商和情商兩個方面。那麼中國古代人們愛情原生態是什麼樣的?古人又是通過一些什麼絕招抱得美人歸的呢?

中國人最喜歡的愛情模式是才子佳人模式,而正好有一個故事最符合這個模式。這個故事就是千古傳唱的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大多數人都知道司馬相如是才子,西漢文學最突出的成就是漢賦,而司馬相如正是漢賦的集大成者,他的《子虛賦》、《上林賦》都名噪一時。但很少人知道,其實司馬相如文武全才。司馬相如出生於成都,他從小學擊劍,是個劍術高手。司馬相如學成出山後,首先到了長安,他做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這可是皇帝身邊的侍衛,不是花架子鬧著玩的,據說這武騎常侍經常侍從皇帝身邊,沒事時要拿猛獸格鬥開練。可能這不符合司馬相如的志向,他後來又出遊了,做了梁王的門客,《子虛賦》就是做門客這段時間寫的。在梁國過了一段清閑文人的生活後,梁王死了,樹倒猢猻散,司馬相如就回到了家鄉四川,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回四川的時候。

論證完司馬相如是個才子,我們再來論證論證卓文君是個佳人。卓文君長相如何史書並無記載,但文人有記載,蘇東坡小品文中說卓文君「眉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那是極其動人的了。但有人會問,一千多年後的蘇東坡怎麼會知道卓文君長得什麼樣子呢?別忘了,蘇東坡也是四川人,他家鄉眉山和卓文君老家臨邛並不遠,家鄉的說法流傳千年是可能的。還有一種說法,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有消渴症,就是有糖尿病,本該節制房事,但他和卓文君在一起後,因為卓文君實在太美,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後來就比卓文君死得早,當然這是後話了。

司馬相如回到家鄉後,外出多年他家已經敗落,他又沒有收入,一時生活很貧困。正好他有個好友王吉在臨邛做縣令,他就找這個好友玩。王吉是個熱情的人,他見司馬相如生活困窘,又還是個王老五,就想出個主意幫老朋友忙,而這個主意正好打在了卓王孫身上。卓王孫是卓文君的父親,是臨邛有名的富豪,富到什麼程度呢?史載他家光家僮就有八百人,這排場令人咋舌,可以說富有程度即使今天的億萬富豪都難以望其項背。卓王孫家為什麼這麼有錢?史記里說是他祖上逃避秦末的大亂到了蜀中,他家有冶鐵的技術,在臨邛附近的邛崍山上發現了鐵礦,就在此採礦制鐵器,很快致富,好傢夥,從探礦到採礦、冶礦再到鐵製品生產,這可是一家鋼鐵托拉斯啊!要知道,西漢時,鹽鐵是天下最賺錢的兩個行業,他家作為「鋼鐵大王」世家,富可敵國毫不稀奇。臨邛縣令王吉之所以會打卓王孫的主意,除了因為卓王孫家有錢,還因為卓王孫正好有個女兒,正當妙齡,卻不幸新做了寡婦在家,他想為司馬相如牽這根紅線,而這新寡的卓家女兒正是卓文君。

為了引卓王孫上鉤,王吉把司馬相如安排住在當地最好的賓館裡,每天恭恭敬敬地來拜會司馬相如。而司馬相如則拿足了十分的架子,經常推病辭掉王吉的拜訪,而王吉卻愈加恭謹。不一會兒,整個臨邛就傳開了,說臨邛來了個貴客,縣太爺王吉非常敬重。卓王孫雖然有錢,但還是得看地方官的臉色的,聽說縣太爺有貴客,就和另一個富翁程鄭商量說既然縣令有貴客,我們是不是該盡地主之誼宴請一下。不久後,卓王孫果真就巴巴地來請司馬相如和縣令到他家做客。到了說好請客的日子,司馬相如卻又稱病,幾番推三阻四,直到快到中午了,人家宴席都準備妥當了人還沒來,縣令王吉裝著不敢動筷子,親自上門去請,司馬相如才上了豪華馬車姍姍來到卓王孫家。

因為吊足了胃口,這時的卓家上下都對這位貴客充滿了好奇,都想看看司馬相如是哪路神仙,要不是富貴人家規矩多,恐怕就要打破腦袋擠上來看熱鬧了。史書上說,司馬相如有口吃症,在這種場合,一定是沉默而寡言的,但這樣可能更增添了神秘的氣氛。開宴後,飲至酒酣,王吉知道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是音樂發燒友,特意說傳聞司馬長卿琴藝了得,願聞雅奏。於是,司馬相如使足十二分的本事,彈起了那曲千古知名的《鳳求凰》。而這時,早被激起了好奇心的卓文君正在後室隔著窗格偷看,司馬相如是見過大世面的人,自然有一股雍容氣度,不是縣城普通土鱉可比,卓文君一看就喜歡上了。再聽這琴聲朗朗,暗含情意,也十分的動心,她不知道司馬相如這是故意以琴心來撩她。

宴會結束回去後,司馬相如使人暗中用錢買通卓文君身邊的婢女,表達了情思,卓文君就趁著夜色來到司馬相如的住處。由於怕卓家人來追,兩人連夜驅車回了成都。卓文君到了成都司馬相如家,才發現上當了,本以為遇到高富帥卻原來是個屌絲,這個家窮得只能以家徒四壁來形容。

據說,卓王孫知道女兒是和司馬相如跑到成都的消息後,大怒,說:「生了這麼一個不成器的女兒,我不殺她就不錯了,以後別指望我給他們一文錢。」這邊,司馬相如只靠售賣一些貴重點的東西度日,當賣到他在臨邛赴宴時穿的一件皮草——鷫鸘裘時,卓文君心中非常悲戚,說:「長卿,我們不如一起回臨邛吧,那樣至少還能跟兄弟親戚借一些錢,勝過在這裡自苦。」於是,他們回到臨邛,司馬相如把自己的私家車賣了,以此為資在當地開了一家小酒鋪。

酒鋪雖小,但兩人表現出一股創業的勁頭,卓文君當壚賣酒,司馬相如則穿著一條短褲,和一幫酒保、打雜的廝混在一起,旁若無人洗著酒壺杯盞,讓臨邛人指指點點看足了熱鬧,而這效果正是他們想要的。卓王孫是本地首富之尊,這臉該往哪裡擱?他只好氣憤鬱悶地把自己關在家裡,閉門不出。親戚來勸說:「你總共也只有一男兩女,又不差錢,現在文君跟了長卿,他窮是窮了點,但才華是有的,又是縣令的客人,為什麼要這樣相互記仇呢?」卓王孫沒辦法,思來想去,只好分出一百個家僮、一百萬錢,再加上女兒以前的衣服、被子等家用,送到相如府上。於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了成都,買田買宅,也過上了富人的生活。他們在成都築起了琴台,經常在上面彈琴娛樂,至今成都還有琴台路。

本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很可能就這樣悠閑過一生了,但一個意外讓他們再次捲入紅塵生活。有次,漢武帝讀到《子虛賦》大為讚歎,說道:「可惜朕獨獨不能和這個人生於同時。」旁邊的狗監楊得意插嘴說:「臣同鄉司馬相如說這篇賦是他寫的。」漢武帝大驚,急忙把司馬相如大老遠召到了長安,從此司馬相如成了漢武帝的御用文人。後來漢武帝開發大西南,由於派出的大臣治理不得法,蜀中騷亂,百姓不安。由於司馬相如是蜀人,熟悉蜀中情況,漢武帝遂任命司馬相如出使西南,發布《諭蜀文》,後又以他為中郎將,作為欽差大臣建節出使。

這個不得了,這趟行程熱鬧非凡,蜀郡太守親自到郊外迎接,縣令親自背負弓箭作為前驅。蜀人見司馬相如排場如此風光,羨慕不已,卓王孫臉上倍有光彩,帶領族人送牛酒上門巴結,並多分財產給女兒文君,讓她和兒子一樣多。以卓王孫的話說,如果他女兒早點結識這女婿就好了,世態人心往往就是這樣,令人忍俊不禁。

身份高了,人很容易迷失自己,據說司馬相如後來看上了另外一位有才華的女子。卓文君很痛苦,作了《白頭吟》以諷喻,幽怨中不失文青本色,最終喚得夫婿回頭,兩人得以白頭偕老。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相遇並非緣於邂逅,而是出自一場工於心計的騙局,不免打破了很多人心中浪漫的想像,但這樣跌宕起伏的經歷,也不失為一段不凡的愛情。

司馬相如娶妻靠忽悠,另一個人也不相上下,這個人就是漢高祖劉邦。

我們知道,劉邦發跡前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但這個亭長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呢?秦時亭長的主要職責是維護地方治安,手下配備求盜一名,所以他大約相當於今天的派出所所長,還是鄉下派出所所長。此外,秦時為了公文傳遞需要,五里置一亭,十里置一郵,所以亭長還兼傳遞公文郵件的職責,又相當於一名郵政所所長。亭長還負責迎來送往,安排過往公幹人員的住宿,所以同時又是一名招待所所長。因此,劉邦就是這樣一個合三所長於一身小吏,一個土得不能再土的農村基層幹部。因為這個身份,劉邦四十多歲了還娶不上老婆,也不是沒女人看上他,劉邦曾和一個曹姓女子相好,還生下了兒子劉肥,但因為他太窮還不務正業,一直結不上婚。

劉邦的轉機和司馬相如一樣,也來自一次宴席。當時,單父人呂公為了躲避仇人,拖家帶口來到了劉邦家鄉沛縣定居。這呂公和沛縣縣令是好朋友,沛縣有名頭的人聽說縣令來了重要客人,都來祝賀。蕭何作為主吏,當了門口的迎賓司儀,劉邦也混在來賀的人群中。蕭何知道劉邦袋中空空,故意出他洋相,高聲說:「賀禮一千以上的坐堂上,一千以下的坐堂下。」這難不倒劉邦,他是個老江湖,只見大聲唱禮叫道:「賀上紅包一萬。」其實他身上一分錢沒有,但裡面的呂公聽了大驚,親自出來迎接。這一看,發現劉邦相貌堂堂,馬上把他迎上上座。蕭何了解劉邦是個牛皮客,知道這次肯定又是在胡吹大氣,但呂公不以為意,對劉邦很是熱情。

酒宴結束後,呂公拉著劉邦的手不讓走,單獨留下了劉邦。半醉的劉邦不知道好運就這樣突如其來地降臨到了自己身上,呂公竟然向他提婚,說:「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給人相面,經我給相面的人多了,沒有誰能比得上你劉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愛。我有一個親生女兒,願意許給你做你的洒掃妻妾。」估計當時劉邦也是一臉慒逼,打白條喝酒宴竟平白喝來了一個媳婦,讓人難以置信,命運有時就像一首歌,「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劉邦走後,呂公的妻子對呂公大為惱火,說:「你起初總是想讓這個女兒出人頭地,把他許配給個貴人。沛縣縣令跟你要好,想娶這個女兒你不同意,今天你為什麼隨隨便便地就把她許給劉季了呢?」呂公說:「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終於把女兒嫁給劉季了。呂公的女兒就是呂后,後來生了孝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

劉邦與呂后也可謂情路坎坷。一次,高祖以亭長的身份為沛縣押送徒役去酈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劉邦估計不用等送到酈山人就會都逃光,他是個生性豁達的人,所以走到豐西大澤中時,就索性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他自己帶著自願跟隨他的幾十個人躲進了芒碭山中。這下可苦了呂后,她一個小女人要拉扯一對兒女,還要不時到大山中給劉邦送吃的用的。史記中說呂后和別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劉邦奇怪地問山這麼大他們為躲避追捕又常常換地方,她怎麼能找到,呂后說:「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團雲氣,順著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沛縣的年輕人中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因此許多人都願意依附於劉邦。在去除故作神秘的雲氣之說後,我們看見的是一個小女子在深山中的執著追尋丈夫蹤跡的身影,這常常讓我感動。

後來,劉邦與項羽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開戰不久,劉邦在彭城大敗,父親太公和妻子呂后都被項羽俘虜了,項羽以他們為人質作為要挾。雖說項羽對他們還算衣食不缺,但這樣做階下囚的擔驚受怕的日子,內心的苦楚可知。戰事緊張時,項羽還曾在劉邦守的城下架起大鍋,點起柴火,聲稱劉邦再不投降就烹了他父親,可見作為女人的呂后,日子有多艱難。

這樣暗無天日的囚徒生活一關就是三年多,直到楚漢和談,劃鴻溝為界,呂后和太公才被送了回來。但夫妻破鏡重圓,呂后卻並未嘗到多少歡喜,今非昔比的劉邦早已另有新歡。此後呂后就陷入了與這些女人斗的困局之中,形勢最危險的時候,劉邦極度寵幸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如意,呂后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幾度險些被廢。如果不是大臣固執地為她相爭,不是有張良之計,從歷史的教訓來看,被廢太子和皇后的悲慘命運不難預見。所以說,後來的人彘之禍,固然源自於呂后的心理畸變,也是宮廷之爭的慘烈引發的悲劇。

在三年的人質經歷中,一個叫審食其的年輕人始終與呂后患難與共,一直照顧著她。據說,呂后和他有著曖昧關係,是否真有其事我們已不得而知,即使有,我們認為在那樣一種孤苦的日子裡,風雨同舟的兩個人心中萌生感情也實屬人之常情。這個審食其後來曾做到丞相的高位,即使在呂后死後,漢文帝劉恆繼位,也沒有廢除他的丞相之位。但不久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件,劉邦的小兒子劉長因為怨恨這個審食其,一次在袖中藏了一個鐵椎,趁他不備擊殺了他,劉長自己也因此被判了流放之刑,並在流放途中絕食自殺,為呂后一生的感情糾葛畫上了句號。

司馬相如和劉邦都是在窮困潦倒的時候遭遇到了他們的愛情,他們都使了些手段,這手段或許為一些有情感潔癖的人所不齒,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就是真實生活本身,也是人的一種生存的智慧。他們的愛情,後來都經歷了從貧窮到顯貴的考驗,讓人感嘆。愛情如飲水,冷暖自知,而人生百味亦在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山武俠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TAG:海山武俠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