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顆菜》:北京人藝就憑著這種精神,成為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

《一顆菜》:北京人藝就憑著這種精神,成為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

《一顆菜》:北京人藝就憑著這種精神,成為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

書名有些怪異,不就是一棵菜嗎?平庸如白菜,是不是顯得直白而無韻味?書讀近半,才品出"一棵菜"這三個字的深刻含義。 "一棵菜"本是戲曲行話,說的是一場完美的演出應該給觀眾呈現出完整的藝術效果,就像一棵完整的菜。

譬如白菜,由菜根、菜幫、菜心、菜葉等部分組成,缺一不可。在演出中,無論主角、配角,還是音樂、伴奏、舞台、美術等其他工作人員,相互配合、協調一致,最終達到水乳交融、天衣無縫、完美無瑕的藝術效果。而享譽中外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鎮宅之寶"便是"一棵菜精神"。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中國話劇史上,創造了數不勝數的輝煌,她無愧於國家級藝術殿堂的稱號,她是「國寶」級的明珠,是中國話劇的希望所在。北京人藝最為著名的奠基之作是老舍的名劇《龍鬚溝》,又接連演出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茶館》、《蔡文姬》以及郭沫若的名劇《虎符》。《茶館》曾在歐、亞、美不少國家演出,在國際上產生了強烈反響。

縱覽全書,是以作者方子春個人為主線,以她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人們講述了她與四十多位赫赫有名的人藝演員,上至大師,下至門衛的人生交集和其中的真實故事。焦菊隱、歐陽山尊、夏淳、梁菁,梅阡、田沖等等藝術家,當然也包括方子春的父親方琯德,他們如群星閃爍,熠熠生輝,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風塵而仍然不泯,讓人心生敬畏。

尤其是開篇的"焦菊隱, 我的第一位恩師"這一節說的是焦菊隱這位藝術大師,身在逆境中還幫助作者的成長進步,讀來令人唏噓不已,除了感慨,還有感動; 文中寫道:「1975年2月,先生過世了,那間小黑屋再沒有一絲生息,墨綠色漆門緊閉著,再也沒人打開。每當我路過小黑屋時都會下意識望上一眼,有時木然走過,有時一陣酸楚……不管怎樣,在小屋的日子我從未忘記,那裡有和藹可親的焦大大,有我接受文化知識和藝術啟蒙的淚水與笑聲。」

都說是男兒有淚不輕彈,此時,我已是淚盈於睫……

我以為,人總是要感恩的。而最好、最大、最實在的感恩,是用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以及最大化了的人生價值來告慰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在這點上,方子春以她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三部文學作品;以及《一個女人的史詩》、《姐姐妹妹闖北京》、《臨時家庭》、《珍珠翡翠白玉湯》、《離婚》、《女人不麻煩》、《售樓小姐》、《居家男人》等代表作完美的踐行於世了。

生活在信息碎片時代,但人不能像碎片一樣生活。 她一定是秉持了這樣的信念,會演戲、能寫作、善烹調,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應該說是演員中有文筆,會寫作,能做飯,燒好菜的皎皎者。她不正是在這本書中,以飽滿的深情,嫻熟的文筆,打撈出沉積在個人心底珍藏多年的記憶,為人們精心烹制出的一席珍饈嗎?

碼字至此,時值薄暮,舉頭窗外,落日銜山。金燦燦的餘暉從梧桐的縫隙里照射過來,初春中的世上萬物剎那間一片金黃,溫馨而燦爛。天地有大美,春風能化育。致敬,那些曾在話劇舞台上給生活帶來美好的藝術家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毛人鳳身邊的紅色間諜》:大水總是沖了龍王廟
《媽媽讓我賣茄子》:媽媽當初的無情,卻是對於孩子無盡的愛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