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夷陵大戰東吳孫權勝利,為什麼他還要跟劉備求和?
《三國演義》中夷陵大戰完了以後,劉備逃到了白帝城,陸遜親自帶著大軍追趕,到諸葛亮的八卦陣出不來了,幸虧黃承彥指點才脫離險境回到東吳。說明東吳的人,對付不了諸葛亮。當然這只是戰術方面,其中還有以幾個原因
第一,東吳消耗不起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起兵75萬進攻東吳,糧食軍械消耗極大。而東吳方面為了對坑劉備的進攻,也聚攏了十萬人的部隊,而這十萬人的吃喝拉撒用以及戰爭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東吳的百姓難以承受。
幸虧是打敗了劉備,阻止了劉備的進攻,如果繼續進攻劉備,先不說諸葛亮的厲害,就說他東吳的糧草軍械的供給都很困難,而益州多山區,江東孫吳善於水上作戰,卻沒有兵馬善於山區作戰,那樣很被動,糧食也會供應不夠,那些軍隊還沒打自己就餓死了。所以東吳也需要休養生息。
第二,東吳曹操趁虛而入
《三國演義》中如果東吳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進攻在益州的諸葛亮,那麼曹操就會趁著東吳國內兵力空虛,從北方南下進攻東吳,那樣東吳就會面臨兩方面的敵人,西邊的諸葛亮不好惹,北邊的曹魏是全副武裝的生力軍,怎麼都是顧得了頭顧不了尾。所以孫權選擇主動撤兵求和,是明智之舉。
第三,劉備還不能徹底消滅
《三國演義》中當時的天下形式還是三國鼎立,他們每一個都不想看著另外兩個做大,所以哪個做大,另外兩個必須聯合起來才能對坑那個大的,本來孫劉大戰以後,他們兩個國家的整體實力都下滑一大截,相對來說曹魏的實力就高出一大截,如果孫權向劉備開戰,那麼他們兩國的實力繼續下降,曹魏正好可以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之後,正好漁翁得利。那是孫權和諸葛亮都不想看到的。所以孫權主動向劉備求和。
所以從各個角度來看,孫權並不是不想徹底消滅劉備,而是當時的國際形勢他不得不繼續實行孫劉聯盟,孫權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
或許我說的不是很正確,若您有不同的見解,可以寫在下面一起交流,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陸小雞讀歷史
※《攻城掠地》新武將上線 孫權帶你爭霸三國
※一代梟雄曹操,喜歡別人家老婆也就算了,為何還喜歡別人家的兒子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