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邵仄炯《六朝雲起》

邵仄炯《六朝雲起》

關注芊荷藝術空間官微---有深度的藝術平台

邵仄炯六朝雲起 130×62cm

紙本設色 2017

--------->>

【題跋】此圖擬六朝人筆意,以勾勒法取其形,以青綠色取其質。唐宋青綠精工至極,多人力大於天力,製作有餘,華而少朴。余此圖精工不足,然於拙樸之中見些許奇麗,自謂頗近古意矣。丁酉秋月邵仄炯制於二敏堂。

【鈐印】邵仄炯(白);古糜今醉(白)

芊荷讀畫

「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 ——張庚(清代畫家)

「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 ——王翚(清代畫家)

中國山水畫之於古代文人,是其對自然山川常見的體悟方式,之於今人,亦如此。邵仄炯醉心於傳統,藉以山水來抒發自己對華朴與天然、古貌與奇麗的孜孜追求,其古樸真趣的《六朝雲起》就是畫家「造化心源」的領悟呈現,汲取人文哲思,師古開新。此圖用筆簡中見工,水墨淡彩,薄罩青綠,典雅雋潔,饒有韻致,構圖深遠廣闊,墨法蒼潤,格調秀麗,雲光翠影,山巒挺秀,意境清幽,頗得古人神韻,極力踐行趙文敏「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之審美旨趣。

六朝雲起 局部

畫家談藝

中國畫擅長以線造型,然萬物造化本無線,線之蹤跡實為物象邊界。中國畫之線應為無中生有,是繪者的主觀判斷與抉擇,也是審美的高度提煉。

山水畫興於晉唐,成熟於五代。魏晉山水皆人物畫之背景而無獨立審美意識。顧愷之《洛神賦》中樹石雲水均以高古遊絲描勾勒物象。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景緻拙趣質樸,今可視為中國山水畫之雛形。隋代展子虔《游春圖》中線條已具遒勁之力,能狀物之變而奇古精絕。唐大小李將軍多宗其法又精工無比,傳世《江帆樓閣圖》、《明皇幸蜀圖》已極盡線條之能事。大李金碧輝映,小李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故玄宰奉為北宗之祖實不為過。

洛神賦(局部)

竹林七賢(局部)

晉唐山水以勾勒為骨,如人物畫中白描,下筆凹凸、形神立現,再賦青綠金碧色,於華貴富麗中見高古氣象,氣韻頓然生焉。後世山水畫水墨大興,皴法多變,筆墨盛行。今人但知筆墨而少有格制,雖滿紙淋漓,然位置、骨架鬆散,形制難存。又有求工專藝精者,多以製作為能,往往華而少朴,拙而乏麗,難以兼顧多流於工藝之匠氣。

敦煌壁畫(局部)

女史箴圖(局部)

《六朝雲起》系列欲尋古溯源,追摹六朝圖像,盤桓于山水畫少壯期之元氣與風華。吾作線條擬晉唐法——空勾無皴,取拙樸、疏放。狀物刪繁就簡。皮紙材質別於絹素,故設色變厚塗為薄施並層層積染,於水漬的綿延暈化中求氤氳氣象。六朝畫跡妙在華朴與天然、古貌與奇麗之間的舉重若輕,生命之初的元氣淋漓、無拘無束的自由翱翔是藝術的本源和活力,吾心嚮往之。

邵仄炯

2018.4.15

六朝雲起 局部

--------->>

邵仄炯《六朝雲起》系列另一幅作品以橫卷形式呈現,同樣表達了藝術家心之嚮往。

(請將手機橫置欣賞)

六朝雲起 32×200cm

紙本設色 2016

展覽現場

2017年「存神養志——邵仄炯山水畫展」

劉海粟美術館展覽現場圖片

本期為芊荷讀畫·第13期

文字:邵仄炯

段 敏

編輯:劉 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芊荷藝術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芊荷藝術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