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哪個更有效?
隨著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的不斷加深,其治療手段也在不斷增加,除了抗抑鬱葯外,一些新的心理社會幹預措施亦相繼出現。據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多中心合作研究發現,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人際心理治療)的療效並不比標準的參照治療(丙咪嗪)差。但藥物治療也有很多的優點:如使用方便、見效比較快,毒副作用隨著新型抗抑鬱劑的出現也在逐步的減少,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
究竟採用什麼方法來治療,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目前確定一個抑鬱症患者究竟是對心理治療還是對藥物治療反應最佳,依據的是錯誤嘗試法。醫生會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治療方法進行一兩個月,之後觀察是否有效;結果是只有大約40%的患者在初次治療後得到了緩解。對大部分患者來說,這無疑是浪費了資源,且延誤了及時治療。
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自主的研究中,在治療前測試患者大腦活動的狀態,從而判斷使用抗抑鬱藥物還是心理治療更有效。
研究者指出,研究的目標就是開發可靠的生物標記,使其能夠與個體患者匹配,這看起來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個選擇,同時也避免了無效標記物的浪費。治療精神障礙,腦成像技術仍然是一個基礎的研究工具,但是這些結果表明,這個方法可能對於協助臨床解決問題是非常有用的。
生物標記法
研究團隊希望基於對個體腦成像中生物標記物的掃描,預測哪一種類型的治療對患者有效。利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對治療前靜息狀態的63名抑鬱症患者的大腦活動進行掃描;通過對大腦活躍部分葡萄糖放射性標記進行追蹤,從而跟蹤糖代謝的路徑。
研究者比較了在治療後癥狀緩解和沒緩解患者的腦電路活動。個體在經過兩種標準的抑鬱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療法(CBT)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一種新型的選擇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後,其大腦中特定部位的活動可作為重要的結果預測指標。如果患者在預處理階段腦島(大腦右側)前部的腦電活動不活躍,這基本預示著CBT療法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在與治療效果相關的幾個大腦的活動區域,前腦島對兩種治療方式的反應效果是最好的預測因素。前腦島是重要的調節情緒狀態,自我意識,決策和其他思維任務的腦區。在各種抑鬱症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正念訓練,迷走神經刺激和腦深部電刺激)中,腦島的活動都發生了變化。
對於抑鬱症,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哪個最有效?
如果病人在治療之前,大腦的前腦島(大腦的右側)區域在靜息狀態下的活躍程度較低(如圖紅色部分區域,綠色十字鎖定的部分),這表示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鬱症有明顯的緩解作用;相反,腦島過度活躍則可以預測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對抑鬱症具有緩解作用。
大腦的PET掃描可以優先預測哪種治療(抗抑鬱藥物、心理治療)對患者抑鬱症的療效更好。靜息狀態下腦島右前部活動水平較高,顯示了認知行為療法對患者作用不顯著(CBT NR),而服用艾司西酞普蘭的患者癥狀有所減輕(sCIT REM);相反當腦島活動水平低時,顯示CBT療法治療有效(CBT REM),而服用艾司西酞普蘭的患者癥狀緩解不明顯(sCIT NR)(見上圖)。
如果這些發現在接下來的重複研究中能夠被證實,前腦島活動的掃描可以有效運用於臨床,用於指導制定有效的初始治療方法,在對重度抑鬱症的治療中,提供邁向個性化治療的第一步。
※Science:童年經歷會影響大腦發育
※奧卡西平與碳酸鋰治療躁狂對照研究:國內文獻的Meta分析
TAG:大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