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領先世界199年的先進武器,被蒙古西征帶入歐洲最終反超中國

南宋領先世界199年的先進武器,被蒙古西征帶入歐洲最終反超中國

一直以來,外國人甚至包括中國人自己都認為中國古人雖然發明了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卻只將其用於放煙火,而鑄炮技術則是首先出現於14世紀的歐洲。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據考古學家1985年在四川大足石窟中發現的1128年宋代手持手榴彈及瓶裝銃炮的石刻天神造像可推測中國的鑄炮技術始於南宋,時間比歐洲早了199年。

雖然南宋鑄金屬銃炮尚有待出土,但是大足浮雕向世人展示了世界上最早的裝填高硝粒狀火藥的金屬銃炮的實物形象,它是世界上一切筒形火器的始祖。《宋史》記載:1132年,李橫軍事集團進犯德安,架天橋攻城,德安鎮撫使陳規「以六十人持火槍自西門出,焚天橋,以火牛助之。須臾皆燼,橫拔寨去」,這是史料第一次記載宋人使用火器。

根據陳規60人用火槍焚燒天橋的行為來看,其實質就是噴火槍,主要功能是噴出火焰引起燃燒,並不發出子彈,因而只是一種近戰噴火器。繼銃炮、火槍之後南宋政府又於1256年在建康兵工廠批量生產了一種突火槍,它「如燒放煙絕,然後子窠發出」,即突火槍在火焰和氣流噴出之際有子彈從筒中射出,這又比火槍更先進了一步。

《元史》記載:1287年,蒙古宗王奶顏反叛,忽必烈令李庭率漢軍平叛,李庭「引壯士十人持火炮,夜入其陣,文礪發,果自相殺、漬散。」1288年,乃顏餘黨又叛,詔李庭討之,「追至一大河,選銳卒潛負火炮,夜溯上流發之,賊馬皆驚。」根據1970年黑龍江阿城和1974年陝西西安出土的元初青銅火銃可知,李庭使用的火炮應該是類似阿城青銅火銃。

1363年,農民軍陳友諒攻打朱元璋管轄的洪都時,守將鄧愈「以火銃擊退其兵」。1364年,蒙古將領達禮麻識理抵禦中書平章孛羅帖木兒進攻大都時「集丁壯苗兵,火銃什伍相聯」,一日之內布置於山下,擊潰孛羅帖木兒軍隊。「火銃」之名由此而來。蒙古軍中使用火銃作戰的將士多是南宋漢軍,由此可知元初的青銅火銃是按南宋銅銃的樣器製造而來。

英國近代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認為:用金屬材料製成改進型火槍和突火槍在1200-1250年間同時出現,該時間正是南宋寧宗、理宗時期,宋、金、蒙處於決戰階段,各方競相用最好的武器取勝,從而促進了火器的更新。正是南宋大規模建造兵工廠批量生產火槍和突火槍,又率先創新出新式銅火銃,襄陽城被蒙元圍城10年而不破,銅火銃起到了關鍵作用。

歐洲最早的金屬銃炮形象見於1327年瓦爾特德·米拉梅特的手稿,德國專家普斯特主張它來自東亞,中國的武器專家認為它實際來自中國,因為歐洲銃炮比阿城銃熗晚了39年,比大足銃炮晚了199年。1258年蒙古軍隊西征攜火箭、噴火筒、火銃和炸彈等推翻了阿拉伯帝國,建立了蒙古伊利汗國,從而促進了東西方貿易,中國火器自此傳入了西方。

人們都以宋朝重文輕武而軍力羸弱,可是中國火藥、火器卻恰恰在宋時取得了史詩般的璀璨發展,10世紀北宋初年火藥被製成炸彈和弓火箭,第一次作為武器用於戰爭。12世紀南宋又用金屬筒或竹筒製成銃炮、噴火槍和突火槍,使火藥功能和用途更進一步。13世紀宋末元初銃炮、火槍和突火槍進一步改進為銅製火銃,完成了火藥到火器的重要變革。

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何宋朝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卻最終還是亡國了?這當然主要歸咎於宋朝體制及君臣懦弱、懼戰,而對於火器來說是因為中原礦產區逐漸被金國所據,南宋金屬匱乏,無法製造足夠數量的火器。再者南宋滅於蒙元,明朝滅於清朝,落後文明戰勝先進文明,更是讓國人輕視了科技的力量,以至於讓歐洲「長江後浪」推翻了前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軒有禮 的精彩文章:

誤南宋致滅國的忠臣,遭陷害叛投蒙元的漢奸,誰是忠臣誰是漢奸?
成吉思汗不列印度的原因:神獸警示順應天命,子孫不聽終大敗而回

TAG:軒軒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