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國家危亡的2大名臣,一人慘遭殺害,一人幫助宋真宗打敗遼軍
相信許多朋友都聽過國士這兩個字,自古以來,雖然湧現出了不少的英雄豪傑,但是能夠稱得上國士的,卻沒有幾個人。能夠成為國士的人,既要有力挽狂瀾的本事,也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不屈的人格。而在歷史上,能夠稱為國士的卻只有這2個人,堪稱是拯救國家危亡的2大名臣。公元1457年正月22日早上,北京城內老百姓紛紛出門,前去看恩人最後一面,從牢獄到刑場的途中,無數的老百姓都在為這位恩人送行。據史料記載,有人用酒祭奠,有人痛苦流淚,這位恩人便是大名鼎鼎的于謙,正午時刻,他卻不幸慘遭處決。雖然他死了,但卻永遠活在了老百姓的心中,一直到現在,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大家都知道,8年之前,瓦剌也先趁虛而入,企圖用明英宗朱祁鎮,逼迫明朝投降,攻陷都城北京,因為明朝傑出的將領和精銳將士都死在了土木堡中。此時朝廷內外一片混亂,有許多人主張南遷,避其鋒芒,然而正在此時,卻出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聲音,「誰敢言南遷者,立斬無赦 ,大家都忘記了宋朝南渡的慘劇了嗎?」
發出這個不一樣聲音的正是大明忠臣于謙,于謙最終擔任兵部尚書,全權組織北京保衛戰,大家要知道,他可是從來都沒有打過仗的,然而在整個北京保衛戰中。他卻身先士卒,並且將大本營駐紮在也先主攻的方向上,隨後下達命令「如果將領敢逃走,處斬,如果軍隊敢逃散,後隊斬前隊。」就這樣,大明將士只能拚死一戰,最終神機營射殺也先的弟弟,並且斬殺瓦剌大軍一萬人,也先只得撤軍。不過可惜的是,拯救了大明王朝的于謙,卻最終在奪門之變中成為犧牲品,慘遭殺害,在他死後,侍衛們抄家的時候,沒有發現任何財物,堪稱是國士無雙。其實在歷史上,還出現了另外一位國士,此人便是北宋時期的宰相寇準,大家都知道,公元1004年遼軍入侵,當時許多人都主張南遷。只有寇準站了出來,力排眾議,督促宋真宗御駕親征,並且幫助宋真宗打敗遼軍。後來遼國同意和宋朝談判,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當時雙方正在秘密商談條約相關內容,寇準要求談判代表曹利用必須將歲幣減少到30萬,以此來減輕民眾的壓力。
後來談判結束之後,曹利用打算回來將好消息告訴宋真宗,不過此時皇帝正在吃飯,不便談論公事,但又急於知曉歲幣的數目,於是便派出了一個太監前去詢問情況。曹利用看到來者是一個太監後,不願意吐露事情,但又不能不說,於是便伸出三根手指示意了一下。結果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太監居然以為是300萬兩白銀,就將這個數目告訴了宋真宗,據史料記載,宋真宗聽到這個消息後,嚇的筷子都掉在地上了。不過之後知道是30萬歲幣之後,則大為高興,認為曹利用辦事有力,還大大賞賜了曹利用,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要歸功於寇準的運籌帷幄。然而寇準卻與于謙不同,寇準一生為人十分正直,經常得罪其他官員,但一生卻過的還是相當舒坦的,大家要知道,宋朝重文輕武,與士大夫治天下。宋朝官員工資是很高的,據資料揭露,寇準一年工資大約是50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300萬人民幣。坦白來說,如果于謙生活在宋朝,至少不會落得個被處斬的悲慘命運吧。
筆者認為,無論是組織北京保衛戰的于謙,還是力排眾議,要求宋真宗御駕親征的寇準,兩人都是力挽狂瀾的國士,並且道德修養都極高。特別是于謙,保住了北京城,避免了靖康之恥的再次出現,而且明朝還是出現了不少名臣,如後來的張居正,大力推行富國強兵的舉措,使得明朝國力得到增強。但下場其實也很悲慘,明朝對於士大夫其實並不太友好,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明朝卻是一個有氣節的朝代,「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是對明朝200多年的最好詮釋。而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定下了與士大夫治天下的國策,兩宋時期的知識分子,生活的很是舒適,其實從寇準的年薪,也可以看出這點來。
※唐軍和西方唯一的一場戰爭, 他率3萬人迎戰20萬聯軍, 發生一意外
※同為起義軍首領的方臘,卻為何看不起宋江?他看穿了宋江的一陰謀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