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可能感興趣的五項抑鬱新研究

你可能感興趣的五項抑鬱新研究

抑鬱症複發對大腦結構有何影響?鍛煉可以改善抑鬱,那麼停止鍛煉呢?抗抑鬱葯與抑鬱症不治療,誰對妊娠造成的風險更高?微博能幫助識別抑鬱患者?抑鬱症患者未老先衰?以下為近期發表的五項有關抑鬱症診療的研究:

一、抑鬱症複發對大腦結構的影響

(圖片來源:salesbrain.com)

超過一半的抑鬱症患者在治癒後2年內複發,但目前尚不清楚複發對大腦的形態學特徵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本項發表於JAMA Psychiatry的縱向病例對照研究對一組急性期抑鬱患者進行了為期2年的隨訪,基於隨訪期內是否複發將其分為複發組(n=37,平均年齡37歲)及未複發組(n=23,平均年齡32.5歲),同時納入了54名年齡及性別匹配的對照。研究者於基線及2年後對受試者的全腦灰質體積及前扣帶回、眶額葉、額中回、島葉皮質厚度進行了評估。

結果顯示,複發及未複發抑鬱症患者的皮層灰質體積改變呈現不同的軌跡:隨訪期內複發患者的右側島葉及背外側前額葉灰質體積下降,這些腦區均與情緒的調節密切相關,而未複發患者及健康對照則無此現象。此外,上述改變與隨訪期內的精神科用藥及抑鬱嚴重度無顯著相關性。

研究者指出,通過採用縱向研究設計,本項研究發現了與抑鬱症複發相關的腦形態學特徵。結果顯示,複發可顯著影響對於情緒調控至關重要的腦結構,故應儘可能避免。本項研究或有助於指導抑鬱症的預後評估及維持治療。

文獻索引:Zaremba D, et al. Association of Brain Cortical Changes With Relaps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AMA Psychiatry. 2018 Mar 28.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8.0123. [Epub ahead of print]

二、停止鍛煉?小心抑鬱找上門

(圖片來源:rd.com)

多項研究顯示,規律進行身體鍛煉可顯著改善抑鬱癥狀。然而,如果此前一直堅持鍛煉,停止鍛煉的臨床效應仍不甚明確。本項發表於J Affect Disord的研究中,研究者系統檢索了7個主流資料庫2017年12月前收錄的相關文章,共納入了6項研究、152名健康成年人,這些受試者每次鍛煉至少30分鐘,每周鍛煉3次,已堅持至少3個月。研究者分析了停止鍛煉對其抑鬱癥狀及抑鬱相關生物標記物水平的影響。

結果顯示,有受試者在停止鍛煉僅僅3天後,抑鬱水平即顯著上升。其他研究顯示,受試者在停止鍛煉的最初1周及2周後出現抑鬱水平的升高。相比於男性,女性停止鍛煉後的抑鬱癥狀較男性更顯著。此外,受試者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無顯著變化,而停止鍛煉1周後的C反應蛋白(CRP)及2周後的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較前降低。

研究者認為,人們不僅應該知道鍛煉的益處,也應了解停止鍛煉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即便並沒有達到鍛煉成癮的程度。此外,停止鍛煉後抑鬱水平的升高並不伴有抑鬱患者常見的生物標記物水平的相應變化,提示某些新的效應可能扮演著角色。

文獻索引:Morgan JA, et al. Does ceasing exercise induce depressive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xperimental trials including immunological and neurogenic markers. J Affect Disord. 2018 Jul;234:180-192. doi: 10.1016/j.jad.2018.02.058. Epub 2018 Feb 24.

三、抗抑鬱葯與抑鬱症不治療,誰對妊娠危害更大?

(圖片來源:lovingmomentsbras.com)

妊娠期女性的藥物治療始終存在爭議:大量觀察性研究顯示,妊娠期使用抗抑鬱葯與一系列不良轉歸風險的升高相關,包括自發性流產、早產、新生兒低體重等;另一方面,如果放任抑鬱症不治療,上述轉歸的風險同樣升高。近年來,研究者開始直面這一課題:對於妊娠期女性患者而言,用藥或不用藥,哪種選擇相對更值?

一項4月11日發表於Arch Womens Ment Health.的系統綜述中,研究者對PubMed、PsycInfo等主要資料庫進行了檢索,共納入了11項前瞻性觀察性研究及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顯示,就低出生體重及相關不良轉歸而言,抗抑鬱葯與抑鬱症無顯著差異;使用抗抑鬱葯時,孕婦的平均孕期稍短,但這一差異是否具有臨床意義,以及是否發展到早產的程度,目前尚不清楚。有關自發性流產的證據非常有限,不足以得到結論。

作者指出,儘管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但基於現有數據,由於擔心孕期縮短、低出生體重或自發性流產而在妊娠期停用抗抑鬱葯治療,此舉目前看來並無必要。針對妊娠期是否使用抗抑鬱葯的臨床決策應充分個體化,並將母親的精神狀況及生育史納入考慮。

四、基於微博,發現潛在的抑鬱患者

(圖片來源:sampi.co)

近年來,抑鬱障礙的發病率在發達及發展中國家均顯著升高;然而,很多存在抑鬱癥狀的患者未得到及時的識別及治療,生活質量及功能水平顯著受損,甚至釀成自殺悲劇。

近年來,包括微博在內的社交媒體的興起,為研究者及醫生髮現及支持抑鬱患者提供了潛在的工具。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組研究者使用技術手段納入了3.94億條新浪微博的內容,基於特定演算法對提示抑鬱的微博特徵進行了分析,並將其與非抑鬱個體發布微博的人口學特徵、晝夜節律、表情符號的使用等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相比於非抑鬱個體,抑鬱者對新浪微博的參與度更高,在休閑時間及通常意義上的睡眠時間內更為活躍,使用負性表情符號更多。研究者認為,與國外的社交媒體類似,國內的社交媒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個體的抑鬱情況。未來,基於社交媒體發現及幫助那些潛在的抑鬱個體可能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手段。

五、關注抑鬱症患者的早衰現象

(圖片來源:huffingtonpost.com)

抑鬱症患者的死亡率及罹患老化相關疾病的風險顯著升高。一項4月16日發表於Am J Psychiatry的研究中,研究者試圖通過分析血液樣本中DNA甲基化(DNAm)模式,探討抑鬱症患者相比於一般人群是否存在表觀遺傳學的衰老,患者的某些臨床特徵是否與這一現象有關,並試圖在腦組織中複製上述發現。

研究者共納入了來自荷蘭抑鬱焦慮研究(NESDA)的811名抑鬱症患者,以及319名未罹患精神障礙、抑鬱程度低的對照,基於其血液標本DNAm年齡與年齡的差值計算了表觀遺傳學衰老程度,並探討了一系列因素與上述結果的相關性。研究者同時收集了74名抑鬱患者及64名對照死後的腦組織,以複製結果。

分析顯示,相比於對照,抑鬱患者存在顯著的表觀遺傳學衰老(d=0.18),且在總體樣本中呈量效關係。值得注意的是,抑鬱組受試者表觀遺傳學衰老與童年期創傷得分呈顯著正相關。上述結果在腦組織樣本中得到了複製。上述結果提示,抑鬱症患者的生物學年齡高於實際年齡;此外,這一效應在有童年期創傷的個體中更為突出,從另一角度強調了預防及干預此類事件的重要意義。

文獻索引:Han LKM, et al. Epigenetic Aging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m J Psychiatry. 2018 Apr 16:appiajp201817060595. doi: 10.1176/appi.ajp.2018.17060595. [Epub ahead of prin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你抑鬱,為什麼吃藥也沒用?
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為何一生抑鬱?都是這首詞惹的禍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