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James Corner 縱論景觀都市主義

James Corner 縱論景觀都市主義

4月11日下午,國際知名景觀設計師、城市設計師和理論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創始人及首席設計師、華僑城策劃規劃聯盟專家詹姆斯·科納(James Corner),應華僑城創新研究院的邀請,作為華僑城策劃規劃聯盟舉辦的「聯盟開講」活動第一講的演講嘉賓,圍繞「應對城市化的大尺度設計」、「因地制宜的原創性設計」、以及「設計促進公眾交往」三個方面暢談JCFO在全球的景觀都市設計實踐。

景觀都市主義一詞,最早在1997年由現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風景園林系系主任Charles Waldheim教授提出,他在深刻認識到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和環境災難後,開始重新思考與探索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重塑自然與人關係的新途徑,他意識到景觀能夠為解決城市問題提供新的視角。作為Charles Waldheim的弟子,James Corner不僅是景觀都市主義理論重要的發起人之一,更是將景觀都市主義應用在多年的實踐中,帶領團隊在全球範圍內創作出大量精彩的作品。在本次講座中,James Corner從「應對城市化的大尺度設計」、「因地制宜的原創性設計」和「設計促進公共交往」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JCFO在世界各地的實踐,並闡述他對景觀都市主義理論和設計方法的理解。

講座現場

1

應對城市化的大尺度設計

在講座開篇,基於全球城市化的視角,Corner 提出面臨人口快速增長、高密度空間、環境污染等巨大挑戰,設計師應當把城市視為有機體,將地景(landscape)和城市景觀(cityscape)融為一體,將自然環境引入城市,成為城市的基底和構架元素,以便令城市更加宜居、人們的生活體驗更富詩意。

在這一設計理念下,深圳前海水城利用並拓寬場地原有的河流和排水渠,打造5條線性濱水廊道,將大尺度的基地劃分為一系列特色鮮明並適於步行的都市亞區(sub-district),並且將周邊城市地區與海岸區域連接為一體。這些濱水廊道創新性地兼顧了生態、水利、經濟和社會的需求,不僅凈化和改善灣區水質,有效控制和利用雨洪,並且成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還增加濱水開發面積,創造出一系列的公共開放空間,成為組織整個前海區域骨架。

深圳前海水城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Corner還詳細介紹了JCFO的雄安新區起步區方案。為了應對地勢低洼、環境污染和大規模尺度(起步區為198平方公里)的挑戰,同時也從中國傳統城池和街區中汲取靈感,方案以自然矩陣+城市拼圖為核心框架,構建一個水網、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城市公園網、城-鎮-村相互交融的淀水方城。

雄安新區淀水方城

Corner還介紹了波多黎各知識走廊、摩洛哥城市更新項目、紐約哈德森廣場(Hudson, New York)、深圳蛇口郵輪碼頭等實踐項目或者投標方案,他們的共同點在於在大尺度的城市空間設計當中,將公共空間、自然生態系統完全融入城市建成區,以解決城市化帶來的規模問題、環境問題以及品質問題。

2

因地制宜的原創性設計

在這個主題中,Corner提出景觀已經成為展示當代城市特徵的窗口和媒介,景觀設計也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他認為透徹地研究城市的歷史、社會與文化,保存原有的場所特徵和建築元素,因地制宜地提出提升功能、改善品質的設計方案,是凸顯城市特性,解決千城一面的有效途徑。

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多米諾糖廠(Domino,Brooklyn)改造中,Corner說服業主在建築物前騰出公共的水岸空間,並在長達四分之一英里的帶狀公園中布局廣場、運動場地、草坪、花園和兒童遊樂區等,同時設計串聯城市5個街區的步行走廊,並在走廊兩側保留大量製糖廠的構築物和器械,比如倉庫的柱子、起重機導軌等作為最具特色的景觀元素。類似的設計理念也應用於舊金山70號碼頭的改造中。

紐約多米諾糖廠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在西雅圖中心濱水區(Central Waterfront, Seattle)改造方案介紹中,Corner強調了三點:首先通過把高架公路改造成城市大道,以及在重要節點設置跨越城市大道的大型觀景平台,將濱水地區和城市重新結合;其次,強調項目的公眾參與,讓政府、企業家以及本地市民的利益和訴求都能在方案中得以體現;最後,Corner非常細緻地介紹了防波堤的設計,通過設置玻璃棧道保證陽光照射、以及設計特殊紋理的堤岸牆體促進海藻的生長,為海洋生物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間。

西雅圖中心濱水區改造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在上海桃浦中央綠地項目介紹中,Corner再次強調了重視本土文化和特徵的景觀設計是打造富有魅力的公共空間的重要手法。方案以「行雲流水」為主題,設計了「輕歌曼舞」步行網路、「行雲起伏」的植物體系以及「流水潺潺」的水文系統,創造一個具有江南園林「幽深曲折,迂迴不盡」特色的開放綠色空間,彰顯上海傳統與現代相融的城市特色。

上海桃浦中央綠地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在香港尖沙咀海濱活化計劃中,Corner強調方案通過設計蘭花花瓣狀的綠牆、波浪狀臨水欄杆和魚鱗狀欄杆基座,來凸顯香港亞熱帶大都市的特色特徵,以及維多利亞港獨特的濱海景觀特色。

香港尖沙咀海濱活化計劃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除此以外,Corner還介紹了深圳華僑城大廈、美國Tongva公園、芝加哥海軍碼頭、深業上城等多個項目,設計團隊正是基於對項目所在區域的氣候、人文、場地特徵的細緻分析,而後提出差異化的原創性方案。

JCFO部分項目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3

設計促進公共交往

在講座最後的一個單元介紹當中,Corner強調為人們提供公共交往空間是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主題。優質的景觀設計是提升公共空間品質的重要手段;而富有創意的景觀設計作品,本身就是促進甚至是創造公共交往最為重要的原因。

Corner充滿激情地介紹了JCFO舉世聞名的紐約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 New York)項目。在這個項目中,方案的地面鋪裝保留了高架鐵路上原有的花草和軌道,並設置了類型多樣的座椅、階梯觀景台、觀景框等建築小品,提供了大量適於社交的公共空間。詩意、魔術般四季變化的花草景觀和線性的鐵路景觀營造出豐富的體驗觀感,吸引了大量外來遊客和本地居民的遊覽;大量規模不一、形式各異的公共空間則吸引人們的停留、交往,形成新的對話,產生野餐、觀星、看電影、時尚秀、搭樂高等多元化的社交活動;同時,這些社交活動又成為高線公園中的新景觀。景觀作品本身及其所促成的社交活動,共同促使高線公園成為紐約大都市區最具特色、最有活力、最富戲劇化的公共場所。

紐約高線公園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Corner還介紹了他在華盛頓國家建築博物館中的「冰山」作品。由30多個「冰山」和一片「藍海」組成的冰川世界,將高聳的博物館中庭變成了一個涼爽的場所,吸引人們既可以駐足觀賞,又可以在「冰山」周邊行走體驗,還可以在「藍海」中躺下,感受「冰山」、光線與人的互動。「冰山」超越了展覽作品本身的範疇,形成觀展人群休息、拍照、交流的公共空間。

華盛頓國家建築博物館 「冰山展」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結語

在最後的演講總結和與聽眾熱烈的互動當中,Corner提倡應當改變以建築為主體,景觀設計師設計「被留白空間」(space in between)的傳統城市設計手法,回歸到生態、文化、社會和人的視角,把城市和景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設計!

講座現場

文字整理丨蔣丕彥、馮俊偉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僑城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華僑城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