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比起親戚群,超過100人的大群才是社恐患者的噩夢

比起親戚群,超過100人的大群才是社恐患者的噩夢

社交恐懼症患者的人生太艱難了。怕接電話,怕同學聚會,怕親戚群,怕工作群……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恐患者犯病的可能。

但是有一個終極殺器,會讓他們心甘情願在以上場合乖乖呆著。

成員名單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超大型群聊。

多大算大呢?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中,要作為直接成員、維護關係的集體最大有多大?八成也就是中學時一個班五六十人的水平。

所以當你身處一個人數近百、甚至破百,甚至達到上限500人的群,差不多夠大了吧。

特別是在當年微信群拉人沒有任何限制,毫不在意你是否同意時,當你冷不丁被拉進一個幾百人的大群,一臉懵逼地看著刷了屏的成員名單,就會深刻而直觀地感受到我國果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儘管在這些規模驚人的群里認識的人不超過5個,但它們通常讓你有種自己確實脫不開干係的感覺。

不同於微商忽悠人或學生做兼職那種群,為了一個相互利用的目的而走到一起——

真正讓人感到無所適從又難以割捨的,是這些。

XX大學XX院系歷屆校友群(487人)

XX高中2008屆校友群(500人)

「紐約人在北京」老鄉群(500人)

XX遊戲玩家切磋群(298人)

XX大大讀者交流群(175人)

XX隊球迷會上海分會(340人)

XX公司前員工互通有無群(326人)

XX行業資訊分享群(500人)哦最近可能有很多這種群都改名叫區塊鏈交流群了

不管是校友,老鄉,同事,還是興趣愛好,這些群的主題總歸和自己是沾親帶故的。

有時候可能是看到了別人貼的二維碼,有點興趣就掃了,準備窩在裡面暗中觀察;

但很多時候卻是不由分說就被一個好友(可能根本就不熟)拽了進來,對方自以為你應該進到這個群里,殊不知很多人都覺得被迫在一大群陌生人的眼皮底下「加入群聊」,簡直跟被吊起來示眾一樣羞恥……

當然,自從微信終於體貼地更新功能,允許你拒絕被拉進大群之後,吊起來示眾的羞恥play少多了。

許多人經過衡量,還是選擇接受邀請,留在大群做一個安靜的小透明。一方面不好意思駁了邀請人的面子,一方面也暗暗說服自己,呆在裡面又沒什麼壞處。

沒想到這麼苟著苟著,大家也摸出了一些生存門道。

首先,進大群的第一場對話可能就奠定了你在本群的命運。

如果這個群在你加入時還在平靜有序地進行著對話,彷彿沒你這個人,那八成以後這個群也不會太聒噪,能做到有事論事、無事退朝。

反之,如果在你進群時其他人中斷了剛才的話題,開始齊刷刷地列隊歡(起)迎(哄):新人自我介紹!新人發紅包!新人爆照!

完了,以後一定不得安寧。

那些喜歡在新人進群時搞熱氣氛的,基本上就是此群的活躍群友

每個看似吵鬧的大群,其實90%的人都是沉默的羔羊,流量靠的都是每天說話的那十幾個人。

他們加群早,聊得多,彼此之間越嘮越熟,已經慢慢形成了大群中的小圈子。對話中時常蹦出一些自己人才懂的黑話和老梗,已經給彼此安上了外人不懂的親昵外號。

關係再親密一點的,甚至連早安晚安、中午吃了啥這些生活細節都要在群里事無巨細地交流。

然鵝這就使大群中的小透明苦不堪言。

一是,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在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時候不那麼突兀地插話。簡而言之,根本插不進話

二是,這些嘮嗑能手似乎把以前在論壇上灌水的功力移植到了群聊里,半小時沒看手機後——1000條新消息,日均差不多能聊出一部長篇小說吧

於是,關掉消息提醒也不想看見小紅點兒提示的強迫症,卒。

1MB流量掰成兩瓣兒花的窮人,也卒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熱聊群友只是大群保持生命力的基石,卻不是這個群真正的靈魂與核心所在。

一個大群中真正的大佬,才不會有如此之高的出鏡率。

恰恰相反,大佬們都是來無影去無蹤,隨時出現又隨時消失,而我等小嘍啰翹首期待大佬出現,基本類似於虔誠地躺在地上等著被流星砸中。

大佬之所以受所有群友敬仰,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他入群時間最長,最有威望,甚至這個群以他為核心而建。

2、他在這個圈子裡地位夠高,名聲夠響。

3、他發的紅包總是旁人難以企及的大……

三者必居其一。

而大佬每次難得的出現,都是該群的狂歡節。

有排隊向大佬問好的,有瘋狂搶紅包然後跪地叫爸爸的,還有努力在大佬面前刷存在感的。

是的,每個大群都有這種社交哥:他們可能是「六度分離理論」的忠實擁護者,以拓展人脈為己任,瘋狂加入500人的大群就是為了認識更多的人。

所以他們平時不是像活躍群友那樣在大群里處朋友,只是蟄伏其中,看準大佬出現的時機便像蛐蛐兒一樣竄出去,發射「套近乎三連」——

學習了受教了,大佬說的太對了,大佬你對我這個問題怎麼看?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社交哥有時也會瞎了眼,拓展人脈拓展到我們這種小透明頭上。

本想在大群的角落裡安靜地消失,沒想到他們掘地三尺也要把你挖出來加好友

估摸著吧,這些大哥其實也不是很清楚自己都加了什麼人,但是這不就是人脈的意義嗎:群聊一線牽,相逢就是緣,別管那麼多,先加了再說。

關鍵社恐患者經歷一番掙扎後,真接受了好友請求估計也是迅速完成如下操作:

然後讓彼此的對話框無聲地沉底兒了。

實在不明白這一番虛情假意究竟是為了啥,難不成社交哥們看著自己的通訊錄人數往上漲會獲得人生的大和諧不成?

友情提示:不喜歡在群聊里被人加好友的,可以設置關閉這個通道

但都是「左右逢源」,有人令人無力吐槽,有人就得天獨厚。

有一種天生的群聊明星,不是大佬卻勝似大佬,不僅說話從不會冷場,還能給整個群帶來生機。

這些明星能在大群里掀起風浪,靠的不是名聲和威望,而是身為少數派的珍貴。比如硬核玩家群里的萌妹子,猛男球迷群里的萌妹子,程序猿行業群里的萌妹子……

咦,怎麼都是萌妹子。

那就一切都很好解釋了:少數派萌妹子會用自己適當的天真和活潑,給整個群帶來一絲清新不做作的氣息。

同一個問題——比如「這個龍我怎麼打也打不死,求指教」——擱別人問出來,其他猛男群友可能只會在心裡默念一句「這都不會,也太菜了吧」,萌妹一出現,全場必定春暖花開,爭先耐心指點,讓人感到世界充滿愛。

即使她們犯了傻,也只會成為群聊中的一段別緻的小插曲而已。畢竟誰敢跟萌妹子作對,應該會被陶片放逐吧。

按你胃,反正這種buff是和角落裡瑟瑟發抖的社恐患者們無緣了。

其實他們會留在大群里,就說明潛意識裡對這種場合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排斥。有些社恐患者其實心裡也挺想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跟陌生人聊上兩句。

多大點兒事啊,有什麼的啊?他們這麼告訴自己。

然而現實很快教會他們做人。不少人發現自己簡直自帶液氮,無論聊得多麼熱絡的大群,只要自己一接茬,或是試圖挑起一個新的話題……

那空氣凍結的場面只能用一句古詩形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很多還在掙扎的社恐患者可能都沒意識到,社恐和天生冷場王,可能是相輔相成、一體兩面的。

更尷尬的是,明明我們根本就沒有那個站上戲台的意圖,但偏偏在萬眾矚目的時刻犯了手癌。

不是在學校大群里當著所有老師同學的面誤發了羞羞的東西——

就是改群昵稱時一個激動,不小心把群名都改成了自己的名字

講真,想快速讓所有人記住自己的朋友還不如試試這招,絕對比你在群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語高效多了。(當然,同時要承擔全體群友從此認為這傢伙有點二的負面印象)

事到如今,和大群八字不合的人看來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化不適為紅包,用金錢說話。

畢竟這年頭,還有什麼比金錢關係更堅挺的關係呢?多少人之所以在各種大群里苟且生存,不就是為了逢年過節的圖個熱鬧,賺點兒外快,兩三塊也是錢啊。

再怎麼社恐,搶完紅包發個表情包說聲謝謝,總沒什麼難的吧?

當然,有時候也會碰上那種謎之小題大做的人,發了一個一毛錢的紅包,你不小心領了,他立刻用大喇叭嚷嚷著諷刺你:我看看是誰整天不說話,悶聲發大財呢哈!

這也算自己倒霉了。

第二,安靜而優雅地退群。

有網友總結過大群的生命軌跡,差不多都要經歷:匪夷所思的邂逅、如膠似漆的熱戀、莫名其妙的冷場、突如其來的廣告、悄無聲息的退群……

有時候,也真的沒必要勉強自己非要處在不舒適的社交環境里。攤上討厭的工作沒法說走就走,那些無關緊要的群聊還不是說退就退么?

如今微信乾的最大的好事就是退群可以悄無聲息了。想當年退群還會提示所有人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煎熬。

這逼得那些臉皮薄的人想出了無數奇招,比如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他很優雅地放下了手機,而且」,這樣等退群的時候就是如下震撼的效果——

不過退群時也要考慮好,不會在身後留下什麼不好的後果。比如有一天大學班主任突然想在群里cue你,結果發現@了半天找不到你這個人?就很尷尬。

更怕的是攤上說話不算話的朋友:說好了一起退群,結果驀然轉身後,發現只有你自己退了。

話說回來,雖然這些百人大群時常讓人厭煩、讓人不知所措,卻也總有些時刻讓你感嘆人生的無常。

特別是被突然拉進班級大群或是校友大群時,一個個點開他們的朋友圈,看著那些失散多年的面孔已經過上了大相徑庭的人生,總有種既熟悉又疏離的奇妙感覺。

失聯多年的老朋友、老同學突然重逢,更是常常有種不知如何開口的詭異尷尬,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談起。

這時候反觀爸媽那一代人的老友群、校友群,每天都能聊得熱火朝天,不禁也讓年輕人反思,到底是他們的社交能力太強了,還是我們躲在殼裡太久,變得太弱了?

然而,有時命運會獎賞那些勇敢鑽出殼子的年輕人——如果說大網撈魚式社交有什麼好處,那一定是能讓人在七八年乃至十幾年後,終於又讓當年擦肩而過的緣分得以強力續命。

你看,大群只能幫你到這兒了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搭訕女生避雷指南第一條:不要瞎喊稱呼
《北京女子圖鑑》:有慾望的女人,男人不喜歡嗎?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