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族當心!常熬夜=玩命,早死風險提高10%!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漫漫長夜,何以解憂?唯有網路,能解吾心。身為一名資深熬夜修仙黨,給其一個手機,就能玩到通宵,一個不小心天就亮了。睡覺?不存在的。雖然困意一直都在,但熬夜這個戒不掉的癮,始終讓人慾罷不能。
儘管熬夜傷身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現階段仍有越來越多人前赴後繼地加入夜貓子一組,對他們而言,熬夜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
近日,英國薩里大學以及美國西北大學聯合進行的一項發表於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的研究首次關注熬夜的死亡風險,搬出鐵證證實熬夜是真的可以殺人的,它不僅使人極易失去盛世美顏,更會使的身體變得倍兒弱,讓早死的風險高達10%。
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43萬名年齡介乎38歲至73歲的英國用戶的數據,並對這些人的健康狀況、是否死亡及死因進行了平均時間長達6年半的跟蹤。而研究期間出現的1.05萬宗死亡案例中,近兩成死因是心臟病病發,其中常熬夜的人死亡率較作息正常人要高出10%。研究者表示,如果把基數擴大至國家人口水平,則整體死亡人數會非常驚人。
該研究還顯示,「夜貓子」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腸胃疾病和精神疾病,也可能因為沒有充足運動和睡眠,使得生物鐘與社會不同步,而為了配合社會習慣導致他們長期面臨著精神壓力過大的狀態,比較容易吸煙、飲酒甚至吸食毒品等,進而對身體造成損害,提高早死的幾率。因而該研究團隊也建議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要盡量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環境步調。
生物鐘——睡覺首選時間類型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自身偏好的睡覺最佳時間,即生物鐘,一般可分為三類:「晨型人」(morningness)或「早起鳥」(lark),「夜型人」(eveningness)或「夜貓子」(owl),同時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人。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當這些生物鐘與社會不同步的人會發生什麼。
2017年在PLOS One 中的一項研究對53689位美國人在夜間中途休息的時間(mid-sleep)進行調查後,發現大約0.2% 的成年人患有延遲睡眠障礙,即在凌晨3點前處於失眠狀態。這種情況在青少年中更常見,他們的生物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化。
此外,研究發現生物鐘會受到基因的影響,而且很難被改變。如果你不是「早起鳥」,那麼你很可能永遠都不會轉變為一個「早起鳥」,至少在衰老到來之前生物鐘不會發生改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物鐘會促使人們醒的越來越早。
而無論你是那種時間型,每晚都會需要七個或更多小時的睡眠時間,因而夜貓子不一定會比早起鳥睡更多的時間。
為何有人偏愛晚睡,生物鐘告知答案
人的身體就好比一個器官管弦樂隊,每個器官都提供一個重要的基本功能。其中,晝夜節律——生物鐘,就是這個樂隊的總指揮。
關於晝夜節律系統最重要的一點是,它不是僅在人們睏倦的時候對身體進行控制。賓夕法尼亞大學睡眠研究員兼臨床醫生Philip Gehrman表示,身體中的每種神經遞質、激素和化學物質都會隨著日常節律而循環變化。「不僅僅是人類,就連單細胞生物也遵循晝夜節律,它似乎是生活的基本屬性。」
人類的身體在這個緊湊的時間表的安排下,會努力試圖跟上人們的行動。因為人們通常會在起床後吃早餐,所以機體會在早上分泌最多的胰島素 ,甚至在吃早餐之前就已經分泌好了,這樣會更有效率。而對於夜貓子而言,晝夜節律系統控制的一切都是延遲且不同步的。
實質上,身體的生物鐘並不是完全按照24小時的周期運行,Gehrman解釋說,它更接近24.3小時。所以身體生物鐘每天都需要稍微後退一點,以保持正常的作息時間。大多數情況下,太陽會處理這一點。暴露在明亮的光線下可刺激大腦的主時鐘——視交叉上核 ——來恢復這些時間。就夜貓子而言,有些事情可能會阻礙這個重新設定的過程。
視交叉上核是身體的主時鐘,但並不是唯一的。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時鐘基因,就像整個身體一樣,細胞的新陳代謝也被安排有效率的進行著。生物鐘基因調節細胞中所有其他基因的5%至20% 之間的表達。
這些基因的作用被認為反饋到身體的主鍾,並幫助設定其時間。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基因的微小變化會導致動物早期或晚期的節奏,並開始識別導致人類相同效果的基因 。
夜貓子也有可能擁有比平均時間更長的身體時鐘 ,而這就意味著視交叉上核必須更努力地進行調整。當它不能重新調整時,睡眠時間就會推遲到晚上。夜貓子也可能對夜間暴露的光線更為敏感。通常一天任何時候的明亮光線都會告訴人類的身體,是時候醒過來的。而現在來自電腦和電視的光線會推動一些晚睡的人群保持清醒。
當然,真正的答案可能是上述三個原因的結合——也許還有些原因有待發現。
睡眠不同步會損害身體健康
當人體的生物鐘與社會不同步時,就會產生社會時差 。試想想周一早上的感受,在周末睡懶覺後,則必須提前幾個小時起床,而這就像跳到一個新的時區。如果你每天都有這種經歷,它會給身體帶來壓力,進而會損害健康。
在一項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研究中,24名健康受試者的睡眠時間每天轉變1小時(模擬時差),在三周試驗後開始顯示前驅糖尿病 ,他們的靜息代謝率下降了8%。而且即使活動或食物攝入量沒有變化,一年內體重仍會增加到12.5磅。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
當人們遇到社交時差時,他們經常會在周末補上睡眠債,但這仍會讓身體感到不舒服,也會讓周一的早期變得更加困難。
2012年,歐洲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一個65000歐洲人的自我報告數據,發現「社會時差顯著增加了超重群體參與者的可能性」。還有一些相關研究表明,晚睡的人群患抑鬱症的風險更大,他們更有可能從事類似吸煙等損害身體的行為。
但這些研究的結論並不是說睡眠時間偏好性本身會導致這些負面結果,而是一種不匹配的時間類型和日程安排會導致身體會遭受損傷。
2015年一項針對 447名中年成年人睡眠的研究也發現了這種令人擔憂的模式,研究發現社會時差與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的前兆)相關,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更高,腰圍更高以及體重指數更高。這種相關性即使在調整了諸如鍛煉、吸煙和飲酒等行為後仍然存在。
研究者Patricia Wong表示,讓工作儘可能匹配人體的生物鐘大致是對人體最理想的一種狀態了。而讓夜貓子早起,往往會讓他們遭受雙重打擊,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身體時鐘與社會並不同步,而且他們也會因失眠而處於焦慮的狀態。研究已經證實,短時間睡眠似乎是心臟病、代謝紊亂 、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
參考文獻:
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8/4/16/17233860/night-owl-chronobiology-sleeping-late-health-risk
※推薦五本情節引人入勝的言情小說,本本都值得熬夜追讀
※看完明星用的土豪保養品,終於知道自己熬夜變醜的原因了
TAG:熬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