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張依桐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阿列克謝耶維奇
我再婚之後,把所有事情告訴了我的先生,一切真相——我有一個很愛的人,我一輩子愛他。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他,我們雖然見面,但是我從來沒有邀請他到我家,因為那是瓦西里的家。
我在糖果店上班,一邊做蛋糕一邊流眼淚,我沒有哭,眼淚卻一直流。
我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叫安德烈,小安德烈。
我的朋友阻止我:「你不能生小孩。」
醫生恐嚇我:「你的身體無法承受。」
後來他們說,他會少一隻手,說儀器顯示他沒有右手臂。
「那又怎樣?」我心想,「我可以教他用左手寫字。」
可是他出生的時候完好無缺,是個漂亮的男孩,學業成績優異。現在我有一個讓我可以活下去和呼吸的人了,他是我的希望。他什麼事都懂,他問我:「媽媽,如果我去奶奶家兩天,你能呼吸嗎?」
不能!我生怕有一天我不得不離開他。
有一次我們在街上走,我突然跌倒在地上。那是我第一次中風,就在大街上。
「媽媽,你要喝水嗎?」
「不用,你只要站在我旁邊不要亂跑就行。」
我抓住他的手臂,不記得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我被送到醫院。我抓他抓得太用力,醫生幾乎無法把我拉開,他的手臂淤青了好久。現在我們出門,他會說:「媽媽,不要抓我的胳膊,我不會亂跑。」
他也生病了,兩個禮拜在學校,兩個禮拜待在家裡看醫生,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她站起來,走到窗邊)
這裡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的人,整條街都是,這裡就叫切爾諾貝利區。
那些人一輩子都在核電廠工作,當中不少人還會去那裡打工,現在沒有人住那裡了,都是以兼差的方式工作。那些人體弱多病,卻沒有離開工作崗位,他們甚至不敢想像,如果反應爐關閉了,還有什麼地方需要他們?很多人突然死掉——走路走到一半,倒在地上,睡著後永遠醒不過來;帶花給護士時,心臟突然停止跳動。一個接一個的死掉,但是沒有人來問我們經歷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沒有人想聽和死亡或恐懼有關的事。
但是我告訴你的故事是關於愛情,關於我的愛......
——露德米拉.伊格納堅科,已故消防員瓦西里.伊格納堅科的遺孀
關於作者
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白俄羅斯作家,1948年生於烏克蘭,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獲獎,包括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等。因為獨立報導和批判風格,她的獨立新聞活動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鋅皮娃娃兵》曾被列為禁書。2013年,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入圍最終決選名單。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國出版,並創作有21部記錄片腳本和3部戲劇(曾在法國、德國、保加利亞演出)。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
關於作品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冒著核輻射的危險,深入切爾諾貝利,訪問了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巨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倖存者口述實錄,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在帶給人們震撼的同時更引發了人們對科技發展的思考。
關於選段
這段節選作為這本書序章中的一個片段,講述了露德米拉在身為消防員的丈夫因核輻射過量死去後的生活片段,表達了她的所思所想。作為萬千倖存者中的一員,她坦白卻淡然地訴說著痛苦,令人深思。歷史值得被銘記,事實值得被記錄。
本期嘉賓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院
2017級立陶宛語
講演隊隊員
張依桐
講演隊出品
錄音文稿/張依桐
音樂後期/王 彤
本期排版/陳雨婷
本期監製/李 穎
TAG:北外講演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