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新不是你想有,想有就會有

創新不是你想有,想有就會有

下文摘自《創新三重奏:從入門、飛躍到顛覆》216頁-218頁

找到了方法,就可以做出顛覆性創新嗎?

這一部分探索了許多創造顛覆性創新的途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家帶來了誤解,誤以為只要盯准顛覆性方法或思維,顛覆性創新就可以水到渠成、近在咫尺了。有必要再重複一次:顛覆性創新是結果,不是目的。因為我們無法控制結果,因此這樣說比較合理:方法的作用在於提高顛覆性創新的機率。

顛覆性創新能被複制嗎?

最簡單的回答就是:不能。顛覆性創新雖有共性,但被複制的可能性卻極低。因為顛覆性創新並非一蹴而就,成功的顛覆大都需要經歷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現實中的被顛覆者在開始時一般都沒把顛覆者放在眼裡。恰好是因為這一點,顛覆者才得到了生存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有機可乘,逐步發展、壯大自己。否則,一開始就很可能被掐死在襁褓中。要知道,沒有人願意被別人顛覆,這意味著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將付諸東流。

顛覆性技術可以被複制嗎?

可以。不過,請記住兩點:首先,越複雜、系統性要求越高的技術複製的難度越大,複製所需要的時間也越長。其次,顛覆性技術並不是顛覆性創新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即便掌握了顛覆性技術,也未必出現顛覆性創新的結果。

需要看到的是,任何達到突破的技術都來自於傳承和積累,而這一點恰好是我們比較差的地方。長期以來,拿來主義一直佔據上風,不注重積累。特別是在基礎學科方面,投入的資源和力量一向不夠,覺得那些「沒什麼用」成為束之高閣的理由。拿來主義通常帶來的只是碎片化的知識,很難形成系統化的認識。雖有現成的東西,但同時缺失了根源和根基,類似「為什麼要做這個?」和「最初是如何想出來的」這些最底層的問題很少被涉及。更重要的是,完全遺失和殘缺從失敗和挫折中所獲得成長的寶貴經驗和教訓。沒有了這些,傳承和積累就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為什麼顛覆性創新文化才是顛覆性創新的根基?

顛覆性產品通常未必有顛覆性技術,但其背後必然存在顛覆性文化的支撐。缺乏高層對創新的重視和支持,缺乏讓人渴望創新、有能力創新的機制,缺乏開放、精誠合作和容忍失敗的氛圍,很難想像創新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會一直存在。即使有嘆為觀止的創意出現,也很快會被束縛和壓抑的體制或環境所扼殺。即使有幸研發出可以實現重大突破的技術或產品,也很可能因缺乏機制與氛圍的充分支持而在實力上大打折扣,很難發揮出其應有的水準。更可怕的是,缺失了顛覆性創新文化的建立,不僅無法吸引一流人才的加入,原有的人才也會加速流失,組織空心化將逐步形成。通常,這種狀況一旦出現,逆轉的可能性都不大。

為什麼有必要再提文化?

顛覆性創新往往出自於一個顛覆性的點子。如果你認為僅靠這個點子就能產生顛覆性的結果,那你肯定是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從一個點子最終演變成顛覆性創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圍繞這個點子集聚成百上千個更詳細、具體的想法和創意,創新團隊與合作夥伴還必須努力配合,持續不斷地在想法、創意實施上下功夫直至期待的結果出現。

很清晰,這絕對不是僅有什麼顛覆性思維,顛覆性技術就可以做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這裡重提文化的根本所在。當然,所有的一切必須建立在選對人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利潤(或投資)上才能順利進行。也就是說,在領導力、制度、氛圍、人才和資本幾方面有效融合的支持下,採用不同的方法生成眾多優秀的創意,再把這些好的創意通過技術或商業模式的形式展現出來,最後轉化成為使用者創造更多價值的產品。

顛覆性創新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產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新領悟 的精彩文章:

TAG:創新領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