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鍛打出一套中華家刀,實現兒時「攜刀闖江湖」的武俠夢

鍛打出一套中華家刀,實現兒時「攜刀闖江湖」的武俠夢

多年以後,邱小鋒依然會想起那些水汽蒸騰的遙遠午後:大大小小、長長短短、圓圓扁扁的數條鋼鑿子,起爐、鍛打,通紅的鑿子伸到裝了山泉水的木盆里,「噝」的一聲,水面便迅速騰起大量蒸汽來——這些就是邱小鋒最喜歡的童年記憶。

他迷戀鍛鋼淬火,他迷戀刀,所以他的名字裡帶「鋒」,好像專為刀而生。有趣的是,朋友們也時常叫他「刀哥」。

最難忘的記憶便是這個鍛打的場景

邱小鋒與刀的緣分由來已久,他從孩童時代起就一直有著「攜刀闖江湖」的武俠夢。

他出生在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的一個「工匠世家」,經常跟著長輩進出工坊,看他們一錘一鑿地打磨器具,而他關於刀的夢想,就像炭爐中的鋼材,在鍛打中漸漸有了雛形。

2015 年,邱小鋒辭掉了企業高管的職位,開始了自己的漫漫創業路,並且義無反顧選擇做一個「刀匠」。

起初的 10 個月里,邱小鋒跑遍了周邊 10 個城市,為 1000 多戶人家提供免費磨刀服務,朋友們都說他「瘋了」。不過,憑著這股「瘋勁」,邱小鋒倒是深入了解了中國家庭的用刀習慣、握刀方式和使用場景等,並統一歸納了這些用戶的使用感受和反饋意見。

每一次磨刀服務都能搜集到有價值的資料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磨了一千多把刀後,邱小鋒逐漸從一個門外漢蛻變為一個「新刀匠」,對高品質廚房刀具也有了新的領悟。

之後,他陸續尋訪了全國的手工刀匠,還一頭扎進工坊里,與匠人們一同手工鍛打刀具、鑽研工藝。反覆的測試、修改、驗證,3 年時間,他的瘋狂「逼走」了一批批刀匠,他們抱怨說:「我們做了幾十年刀,真是沒見過你這麼煩的。」

就是這股「煩」勁,或者說,這一腔執著,邱小鋒寫出了《中華家刀》這本書,第一次對中國家用廚刀的文化特徵、設計特徵和製造特徵進行了總結。

邱小鋒的書籍《中華家刀》

眾所周知,餐廚用刀與飲食文化密切相關。例如,西方以肉食為主,刀法主要為滑切、鋸切、剔塊,因此廚刀鋒利、輕便;日本料理以海鮮為主,因此廚刀細長而尖,便於剔片;而中國菜則多為自上而下的切片、剁絲、砍骨,用刀習慣與西方、日本大為不同,用起「洋刀」來常常力不從心。

所以說,西式、日式廚刀看著好用,但進不了中式廚房,因為會「水土不服」。中國菜還需中式廚刀。

通常市面上售賣的菜刀多為大工廠機械批量化生產,雖然效率高,但或多或少會出現刀胚密度不勻、雜質多、硬度差等特點,容易鈍口。此外,在細節設計上也常常忽視中國用戶的習慣,缺乏重量重心的人體工程學設計,握持感差。

這些缺點直接影響使用壽命和體驗。因而,邱小鋒堅持採用純手工鍛打,以提升刀具韌性與硬度。從刀坯原材,到鍛打錘鍊,再到磨刃開鋒,多達 52 道工序,反覆燒、反覆打,一起一落,每一步都考驗著刀匠的耐心和技巧。

當刀坯歷經上千度的高溫煅燒、數千次的手工鍛打後,鋼材內的氣孔、沙眼、雜質都會一一擠出,硬度與韌性也會相應提高。

反覆煅燒,純手工鍛打

製成成品前,中華家刀通常會進行千人試刀,以「做出最順手的刀」為目標,找人親身體驗舒適度。

最後的成品一定是同時具備了刀身寬、刀背厚、刀刃薄、刀體重等特點:刀身寬能保證切片薄、勻、大;刀背厚、刀刃薄,可以構建完美的楔形,使得切、剁都更流暢;刀體重,則能實現「跳切」,使用時更為省力。

中華家刀還有特殊的「一體龍骨」設計,採用實木柄,不僅美觀且牢靠,大大延長了刀的使用壽命,且每把刀都有專屬編號,堪稱獨一無二。

中華家刀成品

中國傳統家庭常備兩把刀:「文刀」吃軟不吃硬,切菜切肉;「武刀」吃硬不吃軟,斬骨分筋。「文武刀」分工而造,互補有無,剛好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至柔至剛、陰陽平衡。

基於此,中華家刀創造性地打造了這款「文武雙刀」,不僅申請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還先後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德國新食品和飲食用品法(LFGB)的專業認證。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把文刀出廠前都會由邱小鋒親自完成最後一道工序——手工磨刃開鋒。他棄用砂輪,而是用傳統磨刀石為每一柄刀磨刃開鋒,同時進行全檢,確保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每一套中華家刀都是鋒利耐用、稱心順手的。

邱小鋒嚴格把控最後一關

磨刀十月、千人試刀、三年認證,邱小鋒讓中華家刀收穫了讚譽,復購不斷,甚至還有登門要求定製的,例如雕刻圖文送好友,或是附帶特殊寄語送父母與孩子。

邱小鋒甚至把自己的辦公室改成了「論刀樓」,歡迎這些親自上門的「刀客」。大家賞刀論道,興緻來了,就用中華家刀做一餐美味佳肴。好似一處桃花源,承載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刀客們的靈感與夢想。

沒想到,看著冰冷的刀具,也因這些熱情有了別樣的溫度。

「一個人如果是為了理想而努力,縱使艱難也都是一種享受。就像一個人要去千萬里之外見心愛的人,即使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他都會覺得甜蜜,如果後悔,只能說不是真愛。」這個認真的湖南漢子說了這樣一番話,表明自己做「刀匠」的理想,和認真做「新國貨」的決心。

一把好刀

背後是千錘百鍊

點擊進入

2018「美好」新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茜大姐大 的精彩文章:

洛夫:我是一個醒著做夢的人,曾被鄉愁撞出嚴重的內傷
陳文茜:回憶帝國的崛起

TAG:文茜大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