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別離》確認過眼神,太多愛無能,我們如何遇到愛情?
慢慢
下一站,別離 電視劇原聲帶
許鶴繽
00:00/04:09
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第一感覺不是欣喜,而是害怕。
——寫在前面
《下一站,別離》從片花到劇情播出都很火,講述了某公司高管秋陽(于和偉飾)和大齡未婚男科女博士盛夏(李小冉飾)以契約的形式開始的一段有名無實的婚姻。兩人在這段婚姻里對彼此怦然心動,最終重新領悟人生與愛情真諦。
結局雖好,皆大歡喜,但這個曲折的過程是大多數人真實情感生活的寫照,在情感世界裡,我們害怕,恐懼,遺忘,糾結,自我否定,甚至懷疑和放棄。
《下一站,別離》中,有失敗的婚姻,有對愛情的心灰意冷,有工作的壓力,有被親朋友的花式逼婚,有大齡未婚女的苦惱,有對美好愛情的幻想,有無奈中的協議婚姻,有婚姻的條框約束,有相互的嫌棄。
當然也有莫名其妙小小猜測,怦然心動,點滴喜歡。這都是很多成熟男女在感情中的一個過程。
我們都渴望被愛,曾有過相信,有過追逐,甚至有過美好的故事。只是到了後來,慢慢開始妥協和放棄。劇中不管是秋陽對愛情喪失的信心,對婚姻的抵觸情緒;還是盛夏對待感情的挑剔,都是現代社會中很多青年男女愛無能的寫照。
就是這樣一部樸實的作品,再次開啟了我們內心對於愛情,婚姻、以及對於自我的映照和思考。
GIF
導演潘越表示:「愛無能是在愛和被愛後,自認為參悟一切,不再相信愛情,並拒絕愛情。《下一站,別離》就是要告訴觀眾放下心防,勇敢去愛。總之,愛的真諦,需要用一輩子去體會。」
治癒我們愛的作品和方式有很多,《下一站,別離》不是第一部,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一路繁花相送》也是以滿屏溫暖清新,為終日奔波在時間裡的人們找到情感密碼,治癒愛無能;
《北京女子圖鑑》直戳女人最大的痛點:作為女人,就叫如何做,才是幸福的一生;
《東京女子圖鑑》也在告訴女人一個悲慘無解的事實:「女人一生要經歷多少男人,才能獲得真愛?」;
愛的問題,是千古難題!
一 愛就一個字,可是你怕了
在情感世界裡,每個人都有兩個基本需求:愛和被愛。去愛別人是幸福的,被別人愛著同樣是幸福的。當一個人缺愛的時候,與之相伴的首先不是孤獨,而是恐懼,對愛的恐懼,會讓一個人對更多東西都有恐懼。
很多人渴望愛情,想要一份愛情,但是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一點一滴,親手堆起了一堵心牆,拒絕外在一切可以挑撥情思的信號,同時也把我們關在裡面。
二 愛無能,我們的時代病
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愛無能,即使自嘲,面對這三個字,內心也是充滿抗拒的。因為這是一種面對愛的無能,一種習得性無助的氣質。
既然愛和被愛這麼重要,大多數人都渴望,那為什麼會有人拒絕愛呢?或者有意無意的屏蔽這份感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 他們對情感有一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習得性無助指的是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放棄努力的消極行為。
對,你對愛情的態度就是這樣,經歷過失敗,或者幻想過可能會失敗,然後自己放棄了。習得性無助背後是一種根植於內心深處中的絕望和恐懼。很多人的感情就是這樣,渺小而不起眼,就算再努力彷彿也不能掌控自己的感情,也不能獲取幸福。也許就是因為這種絕望與恐懼,我們往往將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天賦,而不是努力。
於是很多人說,我的氣質不適合談戀愛;我先天性適合獨處;彷彿一種天生就不具備愛的條件一樣自我逃避。
三 不是不想愛,只是愛無能
有很多自稱愛無能的人,他們大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應付自如,處事有道,卻畏懼愛情,寧願忍受孤獨,寧可相信自己只配孤獨終老;
有人,認為自己博愛,容易相處,沒有獲取愛情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也是愛無能,在與愛有關的事情上處處碰壁。
有人,發現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第一感覺不是欣喜,而是害怕!不願意相信愛,不願意相信自己和他人,不願意勇敢面對自己的心靈。
曾和幾個朋友吃飯,一對情侶因生活瑣事吵了起來,朋友一邊嘆氣,一邊說,「真羨慕他們,能這麼激烈的爭吵,至少還能有個吵架的。我連和我吵架的男人都沒有,我不知多久沒遇到一個能彼此產生這樣激烈感情的男人了。」
什麼叫愛無能呢?簡單地說,就是愛的能力欠缺。在親密關係中,需要相互交流的情感不感興趣,或者無所適從。
GIF
比如對愛情無感,對愛情喪失期待,不再相信愛情,也不相信自己會擁有;對愛情的慾望降低,對心動的感覺不再心動,把愛情視為累贅,對別人的愛情信號視為敵意,拒絕情感的接受和回應。
一個鎧甲,封閉了自己,拒絕了關係。
GIF
有人在戀愛中,感受不到對方的愛,也不懂的自己如何關注對方情緒;
有人在婚姻中,感覺不到對方付出的愛和溫暖,沒有欣喜,也沒有回應;
有的人在感情中,機械的表達著,理性的思考著,強迫的回應著,努力的假裝著;
有人的愛情一段又一段,停下來就恐慌,用熱戀的興奮掩蓋愛無能的事實;
有人沉迷工作不復醒,拒絕在情感上花費時間,認為感情是累贅,覺得沒有人懂自己,不會有人走心,走腎走心的感情絕種了,在感情中一次次的逃避,被動的等待。
甚至有人只想一夜暴富,情感云云為何物,看似洒脫,實際呢?
GIF
四 我們都有病?我們都有愛
這是一個人人都需要學習去愛,勇敢去愛的時代。
我們在城市中奮鬥,擔心被同齡人拋棄,試圖努力過一種體面的生活。深夜裡給自己打氣,滿懷憧憬與信心;清晨里幹了一碗又一碗雞湯,努力 讓智商、情商都在線。日復一日的,變成一架精密儀器,伴隨著理性的成熟和應激,對待感情的能力也在降低。
漫畫家朱德庸曾說「我們都有病」,在他的漫畫作品中,他同樣也說「我們都有愛」。沒錯,有病也有愛,這就是我們。
愛是什麼呢?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我認為的愛,是一種美好的感覺,就是把某些看的比自己更重要了。它的反面是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只是看的很重要,不一定把自己看的很清楚,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
五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敢,不願,不再愛了
1缺乏信任
想要愛,但不敢愛,因為缺乏信任。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別人。
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和悲劇就是不再去相信。也許因為童年經歷中,關於愛的記憶是恐懼的,也許在懵懂愛情中太用力了,也許在每次敞開內心的時候,被傷害了,還有更多的也許。
2替代品的豐富
愛無能的另外一種情況是,人們不願意愛是因為覺得談戀愛太麻煩了,畢竟,在一個時代,滿足情感的替代品太多。我們都知道一段好的親密關係,最基本的是有愛,有性,有溝通。
越來越多的寵物走進了家庭,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越來越便捷的替代品走進了成人世界,滿足大家享受歡愉;
形形色色的社交軟體,讓形形色色的「愛」更為方便,不管是增加了溝通的屬性,還是情感的交流,爆款社交軟體的背後,都是情感的需求。
我們太容易找到「愛「的替代品了。還有藝術,健身,旅遊等廣告的吹噓,讓很多人覺得品茶就是做自己,覺得每天出去走走就是追逐自己,健身房的大汗淋漓就是做自己最好的方式。
很多人理解錯了愛自己的含義,屏蔽了愛的情愫,過分的追求「做自己」,逐步和關係隔離,慢慢回歸到自己那個孤獨的小島。
3社會發展的影響
英國《衛報》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社會文化對個人主義的強調,導致了人們的孤立狀態,傳統家庭為中心的文化開始土崩瓦解,讓很多人的幸福和安全無處安放。
也就是說個人主義會慢慢造成個體的孤立和隔絕,即愛無能。
愛無能的人生活並不一定是幸福的。當一個人喪失了與社會紐帶的連結而變得離群索居。那麼他也就不需要家庭,不再需要伴侶,也不需要左鄰右舍。
當一個無所不能到自己可以搞定一切的時候,彷彿不再需要關係,不需要幫扶,也不需要愛與支持。家成了一個人的空房子,一切都連根剷除了,周圍散發著的是油漆和甲醇的味道,也可能只是紅酒伴著清茶的飄香。
這房子住滿了人,卻像一個真空地帶。越來越多的人成了這樣的空心人。
4自身對責任和成長的逃避
當我們從一個嬰幼兒一路成長為成年人的時候,會逐步獲取自由,與此同時必須要擔當更多的責任。我們都渴望自由,卻並不是人人都希望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有人說自由、責任與成長,是與愛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自由是愛的目的,責任是愛的手段,成長是愛的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正是在拒絕成長,逃避對愛的學習,久而久之,便演變成了愛無能。小朋友在渴望長大,大人卻希望回到小時候,「我不想長大」是很多人的想法,有多少成年人把自己收縮在小孩的狀態。我們台害怕長大,太害怕責任了。愛的背後就是責任,去分享自己的時間,分享自己的愛,去關注對方的情感,去滿足彼此的需要。這是愛的責任,可是我們懼怕了,我們逃避了。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追尋對愛的需求;
我們渴望被愛,更渴望被理解;
我們渴望被愛,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愛的能力;
我們渴望被愛,卻始終被愛傷害;
我們渴望被愛,卻有著膽怯於害怕;
我們渴望被愛,卻渴望又絕望;
我們渴望被愛,卻常常忘了得到和付出的關係
我們渴望被愛,即使一個人很精彩;
我們渴望被愛,無可救藥的渴望著;
其實,我們只是一個渴望被愛的普通人;
我們每一首聽著的歌,都有渴望被愛的痕迹;
生命的經驗里,沒有好壞;
別逞強,我知道你渴望;
別害怕,勇敢推到心牆;
別擔心,嘗試打開渴望的門;
每個渴望被愛的人,終將被深情相待;
愛的渴望,是成人之痛,也會是成人之美。
希望每渴望愛的你,都能走出內心的恐懼,充滿信任,相信自己和別人,當你全然打開自己的時候,就像一朵花,敢於在天空下綻放,當你開始綻放的時候,一定是你一生中最舒服的時刻,你將成為他人眼中的愉悅的來源,因為你把自己貢獻給了這片花園,這片花園,也回報給你一個燦爛的春天。
蘇紅:著名婚姻家事律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山東省首屆優秀女律師,山東道心諮詢首席專家,現任山東舜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nlp執行導師,親密關係導師。
※看了這麼多年攤煎餅,你學會了嗎?反正我學會了
※或許我們的世界只是另一個世界某個不起眼角落的一粒塵埃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