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美國發現人體新器官,這裡本是道家練功的關鍵所在

美國發現人體新器官,這裡本是道家練功的關鍵所在

最近有報道指出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科學報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說,他們發現了一種叫做「interstitium」的新器官。研究人員詳細描述interstitium在人體中的結構和分布,並用了「器官」這一名詞。這種人體中被稱為interstitium的液體,幾乎布滿在皮膚表面之下,動脈和靜脈周圍,肌肉之間的纖維部分,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統以及膽管組織。科學家還表示這個「新器官」曾經在幾百年前被研究過。耶魯大學醫學院邁克爾·內桑森博士說:「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組件,並非器官。因為人體器官是有明顯的屬性和組織結合功能的。這類似於第一次發現血管,因為它們在每個器官中,但它們本身不是器官。」

「新器官」這一辭彙曾引起了不少議論,筆者上網搜了一下國外的報導,發現他們指出這「新器官」還能給身體充當減震的作用,以及提高身體免疫能力。然而,美國醫學團隊的這項研究,中國人其實在千年前就已經發現了,因為在筆者看來,美國醫學家的研究對象其實就是道家所稱的「丹田」以及人體內周身運行的「氣」。

相信很多人對「丹田」這詞都不陌生,有的人會說用「丹田」唱歌,有的人把「丹田」繪上了鬼神的色彩。那麼,「丹田」到底是什麼呢?

一、丹田

在中國古典籍里,如《黃帝內經》《素問》、道家的《仙經》《正統道藏》等,都可看到「丹田」二字。丹田的位置可分為上、中、下三個位置。《黃庭經》曰,[夫人有三丹田,以合三元上中下也。上丹田泥丸腦宮也,其神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其神赤衣冠,治上元也。中丹田絛宮心也,其真人字子丹,一名中光堅,其神赤衣冠,治中元也。下丹田臍下氣海精門也,其神嬰兒,字元陽,一名谷下玄,赤衣冠,治下元也。此三丹田,以應三元,中各有一神,若虧損即氣漏精泄,精泄即氣散也。]《靈寶經》曰,[天有三玄,謂日月星也,亦有三精,是用長生。人有三寶,三丹田也,亦為三真,是用永存。天精地真,三寶常存,此之謂也。兩眉間,上丹田也,心絛宮,中丹田也,臍下三寸,下丹田也。合三丹田也。]

據道家經典可知,印堂穴位置腦髓為上丹田,又稱「泥丸」;心口窩巨闕穴處,在胸部膻中穴為中丹田,又稱「絛宮」;下丹田位置在臍下三寸,小腹正中線,為任脈之關元穴深處,在命門與神闕二穴連線的中點處,是三陰任脈之會。下丹田類似一個夾室,氣沖則升,氣虛則合,為任、沖、督三脈之發源地,是全身經氣聚集之處。「丹」即精氣匯聚、凝結。「田」田地也,丹產生的地方。《內丹決》曰,[天一真水,藏之於膽,陰陽和合,降而為丹,狀如露珠一顆。丹之初降,養於心絡,育之以真火,生其丹也。一轉功成,則真丹忽然從心絡流下,藏於丹田,育之以真水,此為二轉之功也。]人因父精母血,交構而生身形交也;丹因心火腎水交構而丹降,丹降即化真水營運於身體之中。這與美國醫學家提到的「流動液體」有極大的相似性。

二、丹田的作用

《素問·本病論》曰:「神失守位,即神遊上丹田。」上丹田的作用是鍛煉神經系統,控制自己的意識活動,平衡中樞神經的調節功能,抑制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機體的儲能性效應。這樣,有利於人體修養生息、蓄積精力、發揮潛能,與疾病作鬥爭,以獲健身之效。

中丹田為氣會之所在,所有關係到「氣」方面的病症,均取此穴。凡是屬於中氣下陷之疾患,如脫肛、胃下垂、腎下垂、子宮垂脫、經量過多、氣虛哮喘等等,均可以通過意守中丹田而治癒。但在意守中丹田時意念不可過重,要似有似無,以免造成胸悶、脅脹等不適。

下丹田為人的生命根源,元氣積聚之所,是練功誘導得氣、激發人體潛能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通過意守下丹田來激發人體的能量物質,以調節、平衡人體的生理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旺盛臟腑機能,充實元氣,防病抗衰,進而可以達到益壽延年的效果。

對於人身之氣,中醫理論里多有論述,據氣的分布部位以及功用的不同,氣的名目也不同,如有真氣、營氣、衛氣、宗氣、元氣、經絡之氣、臟腑之氣,以及先天氣、後天氣等。人身體中的這種氣,是指維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動的一種無形無象的特殊物質。古人認為氣是人體生命運動的根本。正如明朝張景岳所說的「人有生命,全仗了氣的存在。」人可以通過健身方式練氣,比如太極拳、八錦緞、八卦拳、氣功等,以達到意為氣之帥,意到則氣到。就是說在意念的主導下,意注入哪裡,氣的能量也就隨著補充到哪裡。這種形與神合的運動對於充養骨氣,乃至養護全身,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氣隨意走,便是道家煉丹的一個法門。

養氣的方式,比如導引、煉丹、修道、坐禪等,人還可以做到返老回童、延壽、百病不侵的效果。煉有所成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結丹」。「丹」為露珠狀物,為「精氣」凝結結合之處,為「丹田」之產物。要達到這種境界非一朝一夕,需持恆自律地鍛煉。

三、千年研究歷史

對於美國這項「新器官」的發現,排除質疑的部分,筆者認為這是重新打開國人對中國古學認識的一道門。

「氣」「丹」一詞,在晉朝許遜著的《靈劍子》一書中第一次出現。通過當時記載不難看出,二字在最初的含義中,雖然已經有鍊氣與修德的內容,但是卻還沒有成為這一含義的代名詞,後來逐漸宗教化,在各派各領域中發生影響。直至明、清時代,宗教漸趨衰微,武術與氣功緊密結合,形成了武術氣功。而「修丹」的說法,以道家持有最多的文字內容。

根據史書《尚書》中記載: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堯時期,中原地區曾洪水泛濫成災。據《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昔陶唐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使用有宣導作用的舞來疏通經絡,理氣導滯,以防治郁滯不通的疾病。遠古時的這種舞,已經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健身氣功。

《素問·異法方宜論》也提到:中原地區,地面平坦濕潤,所以有很多人得了痿厥寒熱的疾病,所以就用「導引」的方法治療。古人認為,導引包含了導氣、引體、按蹺等內容,並且具有伸展肢體、宣導氣血、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以對自身的形體和精神進行調節補益。導引就是以肢體運動為主並且配合呼吸吐納的運動方式,是以氣之功來健身的重要源頭和早期形式。後世練功時強調的入靜、氣貫丹田、舌抵上齶、叩齒吞津、玉液還丹等等內容,都是以丹田和氣的運行為主要手段的。

關於氣的記載,還可見於馬王堆出土的帛畫《導引圖》《諸病源候論》《養性延命錄》《彭祖經》《素書》《論衡》《黃帝內經》等著作中,而這也確實比現代科學研究早出幾千年,由此足見中國先人們所具有的偉大智慧。

註:原文標題為《美國科學家發現的人體新器官,中國人千多年前已經在研究了》,有刪改。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南嶽大廟,五嶽神廟江南數第一
人生的一生,正如喝茶的三個階段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