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毛澤東75年前著名的「九篇文章」,雖是激憤之作,卻講出了真理

為什麼說毛澤東75年前著名的「九篇文章」,雖是激憤之作,卻講出了真理

作者:黃力之

二百年前,1818年,馬克思出生。到1848年馬克思三十歲時,署名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發表,這本書預言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馬克思不曾預料的是,二百年之後的今天,他的思想居然是在古老的東方大國中國成長為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客觀上引領著全球的社會主義走向。從國際關係角度看,中國只是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之一員而已,可是,中國是一個超級規模的國家,影響亦是如此,馬克思有理由為中國的成功而高興。

馬克思主義何以在中國成功呢?毛澤東說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是「一學就靈」。歷史的結果當然是這樣,但是在實際上,「一學就靈」並不意味著依靠簡單的傳播和移植。其間充滿了諸多經驗教訓,甚至是血淚交加。欲了解這一歷史過程,掌握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之道,毛澤東的「九篇文章」不可不看。

所謂毛澤東的「九篇文章」是指,毛澤東於1941年至1943年所寫的《駁第三次左傾路線關於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期間中央路線的批判》,是對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九個文件的批判,每一批判獨立成章,所以稱為「九篇文章」,長達五萬多字。用胡喬木的話來說,毛澤東的這組文章是「嬉、笑、怒、罵躍然紙上,情緒化色彩甚濃」,可視為「激憤之作,也是過去長期被壓抑的鬱悶情緒的大宣洩」。

令讀者頗為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尚不能讀到九篇文章之全部,已經權威發布的節選部分,見之於1993年出版的《毛澤東文集》第2卷,以《駁第三次『左』傾路線》為題,約五千餘字。

儘管現在不能讀到九篇文章之全部,但客觀地說,就目前所見到的文字而言,毛澤東在這幾篇文章中,已經全面而深入地揭示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已經掌握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之內在辯證關係,預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必然成功這一未來事實。

為什麼會在1940年代產生毛澤東的「九篇文章」這一激憤之作呢?這就要回答,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學就靈」為什麼不能理解為依靠簡單的傳播和移植便可成功的問題。

從最初進入中國開始,馬克思主義就面臨一種反對意見,理由就是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外來的思想文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及中國的實際不相符合。1930年代,就有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把馬克思主義和其他西方文化思想捆綁在一起,認為所有的外來文化都與中國國情不相符合,還是要恢復中國文化的本體地位。友好人士梁漱溟亦在1938年向毛澤東表明:中國的共產革命是從外來引發的,而非內部自發。由於中共不了解中國社會有其特殊構造,與歐洲中古、近代社會均非同物,不能拿外國辦法到中國來用。

自然,中國共產黨以俄為師,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便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解決中國的問題。但是,當時的人們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確是一種外來的思想文化,對中國這樣的國家的事情,鮮有提及,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共產黨宣言》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但上面沒有中國的「蔣介石、陳獨秀」,也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胡繩也稱,十月革命送來的馬克思主義,要「有一個艱苦的歷程去消化它」。但有一些人則簡單地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取得了成功,證明了是真理,那麼,中國人照章辦理,也一定能夠解決中國的問題。就這樣,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憑著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和俄國的經驗,開始了革命之路。

在革命之路上,中國問題的實際狀況與馬克思主義的本本、俄國的經驗之差異慢慢凸現出來。例如,像俄國那樣靠攻打城市取得革命的勝利,事實一再證明不可取;像俄國那樣強調依靠工人階級,也是不可取的,中國是一個更為廣大的農業國家。革命被迫從城市轉移到農村以後,當時黨的領導人一方面在軍事上實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左」傾冒險主義,主張「禦敵於國門之外」,與國民黨軍隊打正規戰、陣地戰,跟敵人拼消耗;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實行共產國際的「左」傾關門主義,把所有的地主和資產階級都看成革命的敵人,主張「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拒絕與發動「福建事變」的國民黨十九路軍合作。結果,紅軍在蘇區幾乎陷入絕境,被迫長征,紅軍人數從30萬人減少到3萬人,黨員從30萬人減少到4萬人,白區的黨組織也差不多全軍覆沒。

問題是,這一切都是頂著馬克思主義的名義發生的,因此,毛澤東在「九篇文章」憤怒指責為:「中國自從有那麼一批專門販賣馬克思的先生們出現以來,把個共產黨鬧得烏煙瘴氣,白區的共產黨為之鬧光,蘇區與紅軍為之鬧掉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都是吃了馬克思主義太多的虧。」

可見,「專門販賣馬克思」不僅不會帶來革命的勝利,而且還會毀掉革命,這就是血淚交加的歷史教訓。

早在1930年的《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就特別批評過,「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文化落後的中國農民至今還存著這種心理。不謂共產黨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此處之「本本」即馬克思主義包括共產國際的經典著作。他還說:「讀過馬克思主義『本本』的許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識字的工人常常能夠很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可以說,毛澤東最早破除了對本本的迷信,將實際情況置於本本之上。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提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判斷。

毛澤東的「九篇文章」特別注重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釋,其要義如下:

其一,革命之成敗並不取決於是否時時處處把馬克思主義掛在嘴上,馬克思主義「多了也不行」。

毛澤東之所以把中央蘇區的失敗看成「全都是吃了馬克思主義太多的虧」,因為教條主義的領導人「自封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家裡有成堆的馬克思主義出賣,裝潢美麗,自賣自誇,只此一家,並無分店,如有假冒,概不承認……直到被人戳穿西洋鏡,才發現其寶號裡面儘是些假馬克思,或死馬克思,或臭馬克思,連半個真馬克思、活馬克思、香馬克思也沒有,可是受騙的人不知有幾千幾萬,其亦可謂慘也已矣。」

因此,毛澤東振聾發聵地提出,「我常覺得,馬克思主義這種東西,是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的。」可以理解為,「少了不行」當是指共產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學習與運用馬克思主義;「多了也不行」當是指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招牌,甚至「任何世事一竅不通,只知牛頭不對馬嘴地搬運馬克思、列寧、斯大林,搬運共產國際」,在實際情況需要說出「老祖宗沒有說過的話」時,依然堅守老祖宗的話,哪怕頭破血流也不變通。

這種帶來失敗後果的「馬克思主義」,從知行合一的角度看,已經不是馬克思主義了,所以毛澤東才力透紙背地說王明諸人「不但沒有起碼的馬克思主義知識,連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知識也都沒有」,何等的一針見血!

其二,我們要堅持的馬克思主義不是現成的結論,而是正確的方法論。

毛澤東首先回顧了基本的認識論原理: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人類歷史是人類自己造出的。但不認識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必然王國之變為自由王國,是必須經過認識與改造兩個過程的。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不懂得從改造世界中去認識世界,又從認識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個好的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當然沒有窮盡對世界的認識與改造,但它告訴了我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關係,等於給了我們一把鑰匙。因此,毛澤東指出:一個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不懂得從改造中國中去認識中國,又從認識中國中去改造中國,就不是一個好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要建築中國革命這個房屋,也須先有中國革命的圖樣。不但須有一個大圖樣,總圖樣,還須有許多小圖樣,分圖樣。而這些圖樣不是別的,就是我們在中國革命實踐中所得來的關於客觀實際情況的能動的反映。

毛澤東批評道:我們的老爺之所以是主觀主義者,就是因為他們的一切革命圖樣,不論是大的和小的,總的和分的,都不根據於客觀實際和不符合於客觀實際。他們只有一個改造世界或改造中國或改造華北或改造城市的主觀願望,而沒有一個像樣的圖樣,他們的圖樣不是科學的,而是主觀隨意的,是一塌胡塗的。老爺們既然完全不認識這個世界,又妄欲改造這個世界,結果不但碰破了自己的腦殼,並引導一群人也碰破了腦殼。老爺們對於中國革命這個必然性既然是瞎子,卻妄欲充當人們的嚮導,真是所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了。

其三,革命欲成功,必須遵循革命的客觀規律,「打倒一切」的革命必然失敗。

教條主義發生在革命隊伍內部,從主觀願望上說,大家都是希望革命早日成功,都希望打敗敵人、壯大自己。可是,革命是憑願望就能勝利的嗎?毛澤東對「左」傾教條主義的做法作了非常形象而辛辣的描述:

先是把敵人說成鐵板一塊,大的小的一齊打倒,而後乾脆拿主要力量來專打小的,因為據說這些小的最危險。在蘇區要「明確階級路線」,搞什麼「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迫著他們去當綠色游擊隊,手執武器向蘇維埃拚命」;對國民黨則集中力量打擊想要和我們結盟的察綏抗日同盟軍、十九路軍,「於是小的被我們打得不亦樂乎,成群地跑到大的那裡去,我們卻孤零零地遭受大的小的雙管齊下,把我們打得要死。正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種革命,要對付全世界的帝國主義與整個中國地主資產階級政府,又把『十九路軍一切官長』也當作敵人,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唯一無二或者至少是稀罕的傑作!」「所謂『打倒一切』的學說,就是這批老爺們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中的傑出的『創造』。」

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已經證明,不能以為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文本就能保證革命的勝利,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前提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才能證明是對的;馬克思主義之真理性在很大的程度取決於革命主體對一切客觀因素(即世情、國情、黨情及其關係)的正確認識和把握,這樣,中國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才能證明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完成的,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永無止境。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為上海市2017年度「建國70周年」研究系列:「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歷程與經驗教訓研究」課題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漫圈粉不輸迪士尼 滬美影廠「猴子」有新72變
突襲敘利亞美國測試新武器 或改變未來戰爭格局?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