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畫家李也青——人物畫作品賞析
李也青 1961年生於湖北荊州,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壁畫學會會員、湖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高校教師系列職稱評委、荊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湖北書畫院研究員,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研究員、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馮遠工作室助理,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導師。
《淺山垂釣》68x68cm
《輕風雲談》68x68cm
《幽庭賞畫》68x136cm
《曉園逸趣圖》136x68cm
馮遠(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中國美協副主席):
多年生活、求藝、治學在荊楚文化豐饒之地的李也青同學,有著楚裔文化傳人想像力豐富、思維活躍、執著堅忍、行動力強的特質。一如他近年來的作品面貌,既有江浙文人水墨畫藝術的學術功底,又能努力更新創作理念,有大膽求新求變,創作實踐走個人強勢風格的變革勇氣。還有關注社會現實、關注城市農民工群體生活狀態,並將之融入到形式多變的水墨畫創作實踐中的熱情。他在深入探究開掘現代藝術造型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的同時,也在水墨人物畫的意象表現技法方面取得了別具一格、饒有韻味的收穫。這對於當下畫壇存在的不少一朝成家,便為聲名所累,淡漠生活,反覆重複已有成果的弊象而言,就顯得十分寶貴。李也青同學稟賦中具有的熱情和參與意識,將使他在水墨人物畫創作道路上走出一條個性特色鮮明的成功之路。
《簾捲雲飛》68x68cm
《綠野雲卷》68x68cm
《日長飛絮》68x136cm
《芳庭幽閑圖》136x68cm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
李也青近期畫風有了突破性的變化,他苦心孤詣地從現代主義小說、壁畫和現代派美術作品中汲取營養,以民工各種形象和動作的穿插、拼貼、疊壓而形成多義性、多向性的敘事結構,以此將民工日常的生存及精神狀態轉化為象徵性的。在造型上,李也青成功地吸收了立體派幾何形體造型理念和交互穿插的語言方式,並以墨西哥壁畫中的強悍畫風為依據,加強了造型的體積感和重量感。方塊式的筆觸、剛正有力的線條、拓印式的肌理,大大強化了畫面語言的張力。令人側目的是,傳統筆墨的抒情性在這種語言中不是隱沒了,而是以另一種方式重現出來——筆墨錯落有致所帶來的語言節奏,導引出畫面夢幻般且苦澀的現代詩意圖景。這種新意象和新風格的誕生和不斷成熟,也為當代中國畫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啟示:在以寫實為基礎的現實主義創作領域,傳統筆墨的抒情性、典雅性和精神性完全可以在新的語言結構中重生,併產生時代的新意象。李也青的探索還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東方文化的豐厚積澱和開放體系,為當代中國畫家提供了無限自我突破的可能,而東方文化的價值正是在這樣不斷突破自我的行程中體現出來的。
《秋郊雲舒》68x68cm
《簾捲雲閑》68x68cm
《晴雲清風》68x136cm
《富善之家》136x68cm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博導)梁江:
也青近段的作品多以農民工、建築工人、建設者為主角。《大時代的建設者》、《建設者之歌》等新作,構圖繁密,人物眾多,不同時空的人物組合為幾個段落,構成了當代勞動者的群英肖像。如果說,前一作品尚能解讀出若干情節,後一作品則幾乎全是層層疊疊的人物形象片斷,其間的邏輯關係只能由受眾自行填補了。顯然,「西畫的造型手段」和「中國畫的意象造型觀」,在也青筆下是具備操作性的,並不是玄虛之談。而他著力的目標,便是「造型的張力和現代造型觀」。
他對自己的藝術向度不僅是清醒的,而且是堅執的。對於藝術表達的理解和追求,對於藝術語言的擇取和運用,李也青有著不同於他人之處。他注重觀念性的表達,注重精神性和哲理性的內涵,偏愛繁密的結構和塊面的組合,喜歡使用跨時空的圖像單元。他的作品突出了觀念性、表現性、象徵性幾個特色。而他在創作觀念、價值取向、傳達方式與風格元素等方面,完全應該具有現代的開放的新意識。正是在這樣植根中國社會土壤,真實感很強的繪畫創作中,李也青展示了自已的現實情懷和新的視覺方式。
《郊雲閑暇》68x68cm
《雲隱疏影》68x68cm
《玉壁琴聲》68x136cm
《游園對棄》68x136cm
《池上碧苔好光臨景》34x136cm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王鏞:
李也青是富有創新意識的畫家,最近又在探索獨具一格的「水墨石刻人物」。李也青發現漢代石刻藝術的意象造型和刻畫技法,可以與現代水墨人物的寫實造型與筆墨技法結合起來,或者說以漢代石刻的意象造型升華現代人物的寫實造型,以漢代石刻的刻畫技法豐富水墨人物的筆墨語言,創造一種「石刻味」濃厚的水墨人物畫法——「水墨石刻人物」,更有力地表現當代中國農民工質樸渾厚、剛健粗豪的體魄和精神。他近期創作的《水墨石刻農民工》系列作品,就是這種「水墨石刻人物」的創新嘗試。他的「水墨石刻人物」在人物造型上是在寫實造型的基礎上提煉升華出來的意象造型,借鑒了漢代石刻與西方立體派或表現主義的誇張變形手法,但在「似與不似之間」仍然傾向於似。在筆墨語言上更能夠體現水墨與石刻的結合,他刻畫的許多人物形象都帶有類似石刻拓印的痕迹,線條沉滯凝重,而不浮滑輕飄,肌理有時以水墨渲染,有時以焦墨皴擦,經常出現妙手偶得的飛白效果,焦墨皴擦的肌理石刻拓印的味道更濃。
漢代石刻本身具有多種風格,現代筆墨技法也異常豐富,水墨與石刻的結合還有多種潛在的可能,「水墨石刻人物」也不僅僅限於表現農民工,因此我們可以預期李也青開發本土藝術資源的創新嘗試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夏雲幽遠》m68x68cm
《竹林雲飛》68x68cm
《雲映捲簾》68x68cm
《春庭芳草四條屏》136cmx34cmx4
《長郊秋行四條屏》136x34cmx4
TAG:美術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