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也是張良的後代,勸阻袁術稱帝,曹操曾讓他輔佐曹丕

他也是張良的後代,勸阻袁術稱帝,曹操曾讓他輔佐曹丕

原標題:他也是張良的後代,勸阻袁術稱帝,曹操曾讓他輔佐曹丕


上一篇寫的是袁渙,而今天我們要繼續寫有關曹操集團的人。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主要有所向披靡的武將引領戰局,神算的謀士善於輔佐。小編相信這段歷史不是只由這兩種人構成的,上一篇的袁渙在土地制度上等很多問題都有自己見解,戰亂之外的他依舊是一位能人。

今天我們要提到的是張范,這位仁兄和漢國的張翼一樣都據傳是張良之後。沒有證據證明他會打仗,也想不出來什麼「水淹七軍」,什麼「三分天下」。他恬靜安逸,不圖榮華,一直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默默在做「小善事」。


這位張范到底是何方神聖,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一:名門之後,弟兄齊心


張範字公儀,是河內脩武人。他的祖父是張歆,是東漢的司徒。張范的父親是張延,是東漢的太尉。簡單說一下,這位太尉最終被宦官集團下獄殺害。


根據《後漢書》記載他這一支是張良之後,但是小編通過一代代追溯到張范的祖父就無法再向前追溯了。不像張翼能夠一直追溯到張良部分後代移居蜀地的文字歷史,小編認為,史書是廣義上權重最大的私家書。我們在沒有比此權重大的資料前,只好暫且採納。


在尚且風光之時,太傅袁隗曾經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張范來製造一起政治婚姻,但是張范睿智的看清本質,並沒有接受。張范為人恬靜守規矩,不貪圖榮華富貴,朝廷的任命他屢屢不接受(一定程度上任命都是外戚或者權貴的操作)。


張范有個弟弟叫張承(請區分張昭之子),字公先,他在當時也小有名氣並因為自身良好的品格,被封為了議郎,不久後加封為伊闕都尉。


不久後天下大亂,董卓闖入京師,張承想要聚集天下英雄豪傑一起誅殺董卓。當時張承的弟弟張昭(怎麼那麼寸)在朝中作議郎,剛從長安升上來到了洛陽,就跟張承說如今誅殺董卓是寡不敵眾以卵擊石。現在朝野大臣沒有對抗董卓的本錢,很難成功。雖然如此,董卓不善於安撫百姓,軍心因為利益在一起並沒有凝聚力,分崩離析是早晚的事情。我們應該離開朝廷,尋找有能力的人歸附,擇機而動,董卓之患可解。

張承聽後答應了,於是解下了印綬回到老家,和張范一起在揚州避難。


二:拒絕袁術,勸阻稱帝


揚州正是袁術的地盤,袁術聽說了張范前來避難,立刻準備禮物派人去招攬張范。但張范早就看清了袁術近期發展動向和他稱帝地意圖,於是稱病拒絕加入袁術陣營,袁術也沒有強迫他。但禮尚往來,張范讓自己的弟弟張承前去與袁術「會晤」。


袁術引經據典一大堆,總的來說就是舉例了歷史上很多國家滅亡是被更有道的人取締,推動了政治進步,地方發展。國家滅亡前夕大多數都是因為動亂,秦皇漢武也是經歷了這些。


後邊才是重點,袁術認為現在天下大亂,自己地盤廣大,能不能用自己的軍事實力和「德行」來有幸效仿賢人呢?


張承認為一個勢力重要的是德行而不是在於軍事強大,如果德行足夠才可以統一海宇。雖然有的人(指袁術)能夠用軍事來統一併不難,但如果自身做了僭越的事情,到時候眾叛親離,這個人最終怎麼會興旺呢?袁術聽到了以後非常不高興。


不過袁術轉頭想起了現如今的某個軍事問題,就耐心再問張承說如今曹操想要用殘兵數千人來討伐袁紹的十萬之中,是不是不自量力的行為呢?張承認為如今漢朝的德行雖然逐漸衰微,但是天命並未改變。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方即使是百萬大師也能敵過。


這個回答眾所周知袁術依然不滿意,雖然他希望袁紹敗亡,但張承故意提及天命未改,著實被打了一個「大逼斗」。

袁術再次表達了對張承回話的不滿,張承順勢也就告辭了。


三:初拒曹操,後伴曹丕


曹操官渡之戰勝利,冀州地區平定以後,派遣使節迎接張范,想要招攬他。但是張范自稱生病留在了彭城,張范接到了曹操的徵兆不就以後習慣性的讓張承前去,最終張承被封為諫議大夫。


在張范居住彭城時,還發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張范的兒子張陵和張承的兒子張戩(jian三聲)被山東(請區別今天的山東)地區的賊人劫持。張范前來請求山賊放了兩個孩子,賊人估計也心虛或者不想做絕,就放了張范的孩子只劫持張承的兒子。張范的兒子雖然安全回到自己身邊,但是他卻認為各位英雄好漢把我兒子放回來是好的,人都會偏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另一位張戩年齡還小,我請求把我的兒子再給你交換出來我的小侄子。賊人看到如此情景,心就軟了。最終賊人將兩個孩子都安全放回,我們可以看出來,也許是張范的誠意感動,也許這也是張范的計謀之一。


不久後曹操攻打荊州後班師回朝,當時張范在陳地,二曹操回師路過此地,曹操河張范這就算見到了。曹操仍舊要極力徵兆他,封他為議郎和丞相軍事,言行舉止非常敬重,張范這才算正式的「出山」了。



張范做官以後,每次曹操出兵討伐四方之時,都會讓張范和邴原留守後方,陪伴曹丕。曹操還經常告訴曹丕,你的言行一定要多聽聽這兩個人的。曹丕在平時生活中都對張范行長輩的理解而不是君臣之禮。


張范樂於助人,喜愛主動救濟窮苦百姓,自己的家中沒有餘才,在朝中甚至是其他地方的人聽說了都會歸附他。曹操所贈與他的金銀財寶,他不會用,並在死後原數奉還。


張范於建安十七年病逝,自己的一生就此結束。


魏國初建(指曹操被封公),張范的弟弟張承以丞相參軍祭酒的職位被封為了趙郡太守,做出了一番出色的政績。曹操不久後打算西征馬超,張承隨軍出征,行至長安時,因病去世。


根據《魏書》記載,曹丕登基以後,封張范的兒子張參為郎中。張承的孫子張邵,官至晉中胡軍。因為在西晉時期和他的舅舅楊駿因專權獨斷,二人都被誅殺。


綜上所述,張范為人清心寡欲,曾拒絕了袁隗的政治婚姻。到了揚州地區拒絕了袁術的邀請,還暗指張承呲兒了袁術一頓。曹操平定北方後也對曹操的徵召不予理睬,反而是派遣他弟弟前去「入職」。最終可能是因為張承認為曹操表現良好,才藉機完全加入曹操麾下並陪伴曹丕。


另外通過遇到賊人主動交換自己兒子解救自己侄子的事情也可以看出張范的一定能力和性格。


張范和張承還有張昭三個人都在本文出現,有人說張承就是張范的探測儀和「小喇叭」,有人說張范無欲而張承有欲(西晉時期張承的孫子因為專權被誅殺)。


各位看官怎麼看呢?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賬號:「正聊三國」原創。現已入駐:頭條號,網易號,百家號,大魚號,一點資訊號,企鵝號,公眾號。其他平台均無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君明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聊三國 的精彩文章:

他是曹操和曹丕的貼身侍衛,一個眼神就讓馬超不敢妄動
為什麼說曹操的天下是曹洪一點一點「啃」下來的?

TAG:正聊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