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穹頂之下》,柴靜還有本震撼的書叫《看見》!

除了《穹頂之下》,柴靜還有本震撼的書叫《看見》!

好書經得起反覆閱讀,說實話,這本書,好多東西值得翻來覆去的看。柴靜的提問、被採訪人的觀點、文章語句的表達方式、那些普通人民的想法,都很出彩!

我看得是電子書,可以看到其他讀者的想法。截止目前,這本書是我看到讀者表達想法最多的書,沒有之一。這本書,真是一座大寶藏,值得我們反覆去閱讀。

柴靜是做新聞的,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社會層面。這本書講了她從事新聞時,遭遇的人和事,她的成長曆程。整本書看下來,不光是柴靜、還有那書里出現的人和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1

社會上,不了解的那一面,讓我明白換位思考。

她寫被販賣的吸毒婦女、因家暴殺死丈夫的女囚、用高跟鞋踩死貓的女人、因校園暴力自殺的女孩、被冤枉坐幾十年牢的老人......一件件事情的發生,不再只是我單一看到的現象,它發生的因、導致的果,讓我心有餘悸。

這樣,我下次做事,對待別人,可能會更理性點。不再只是社會輿論引導我什麼,我就相信什麼,保持懷疑、保持理性、換位思考,這些詞似乎還不足以形容我看完這些人物的感受!

02

這兒也有普通人民苦苦的堅守,留給我的感動。

關心環境的農民陳法慶——漏水的房屋、生病的妻子、需要補的漁網,貧寒的他卻還是願意自掏腰包,去打公益廣告、成立環保基金.....

在意國家司法、人民權利的郝勁松,他因為5毛錢狀告北京地鐵公司、起訴鐵道部、國家稅務總局。

時刻關心農民利益的人大代表老毛,他拿著那個黃澄澄的大穗玉米,在兩會會場里,像吵架一樣地努力說服其他代表。

關心孩子們自由成長的盧安克,他不以常規思路去判斷一個孩子,把創造力、感知力這些超前的理念去實踐,他從不逼迫孩子,只是陪伴理解。

一個人的力量能改變什麼?以生命影響生命。幾個、十幾個、幾十個,當這個社會有越來越多像他們這樣的人站出來,這個國家也會在監督下,變得越來越好吧!說實話,他們感動了我,讓我更相信這個國家會變好,讓我看到了堅守的力量,也更願意去堅持去做事情。

03

書中也講述了柴靜的成長。

感觸最深的是—— 2002年,柴靜26歲採訪SARS;2008年, 柴靜32歲,她採訪汶川地震。兩次的採訪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26歲時,柴靜用力過猛,總歸有些招人煩;32歲時,她平和收斂的,不渲染不誇張,讓我看到了真實的震懾力!我更喜歡後來的她。

比對她的成長過程,我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遇事時那種絕望、生無可戀的自己,現在看來是多麼搞笑!

這本書不長,我花了很長時間看完。從開始到看完,心中一直百味雜陳,像在與自己靈魂對話,痛得酣暢淋漓的。

柴靜的《看見》,她拍得《穹頂之下》,她的書、片子都是振聾發聵的。像一根小藤條,一下一下抽打我的心,儘管很痛,但終究喚醒了那顆淡漠的心。

突然之間,我發現平凡生活是多麼幸福,願意堅守、做些正確事的感覺,是多麼美好。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會有本《看見》吧!通過它,我們可以看見以往沒看見的世界、不了解的自己。

(ps:我們一起生來一起活。陪小盼讀書、觀影、學東西...)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小小盼 的精彩文章:

我保證!這部片98%的人沒看懂,卻依舊喜歡

TAG:遇見小小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