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滴之戰7大看點:滴滴應戰倉促或處弱勢

美滴之戰7大看點:滴滴應戰倉促或處弱勢

美團率先宣戰,在上海上線網約車,進入移動出行行業,並搶佔重要市場。滴滴則把戰場扭轉到無錫,給予美團外賣一擊。

餓了嗎剛剛併入阿里系,內部整頓在即,美團和滴滴量大互聯網企業變成了戰爭主力,以各自戰略導向和市場策略,一來一往,展開一場激烈的商業競爭。

馮夢堂|文 暫無|顧問

暫無|贊助

商戰以補貼和價格切入。美團在無錫推出的下午茶活動,一杯售價20元,給用戶補貼18元,商家補貼8元,騎手補貼8-12元,平台不抽佣。這些系列補貼,消費者拍手稱讚,笑稱幾乎是白吃白喝。更有人專門刷單賺取補貼,一套成熟的流程和體系,在這樣的競爭中再此大賺。

公開消息顯示,滴滴外賣正式在江蘇無錫全城範圍內上線當天,訂單總數達到33.4萬單。除了業務競爭,宣傳競爭也同步進行,二者隨後都號稱佔據當地市場份額之首,上演一出真假第一。

美團和滴滴都都曾四處征戰,王興從「千團大戰」到外賣群毆開始,程維則是一步步兼并快的、優步,對抗神州、易道、首汽,都是靠貼身肉搏從混戰中走到最後,經驗、意志、執行力上,王興和程維都非常人。

那麼,美滴之戰,誰能笑到最後呢?

進攻的匕首,誰的更鋒利?防守的能力,誰的更強?戰爭的消耗,誰更多?戰略攻防,誰的更有價值?

從開戰時機上來看,

美團準備良久,滴滴倉促應戰

作為第二梯隊的互聯網之秀,TMD已經成為不可小覷的互聯網大佬。大型公司的發展,靠戰略和機制來確保穩步發展,而不是一時起意。推動戰略的,則是企業的基因、發動機和發展的節奏。

美團雖然布局吃喝玩樂,但是增長過緩,估值受限。進入出行行業,可以再增板塊,拉升企業價值,形成出行閉環。這樣的準備,美團早就開始,已經在上海和南京正式運營,還計劃將網約車業務拓展到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7個城市。

滴滴合併優步之後,在交通出行服務與大數據上布局發力,但核心產業鏈條的布局顯然不穩,於是持續進軍海外、投資ofo、布局汽車後市場,打入金融服務、補足單車電車共享汽車租車,基本上在出行的整個鏈條上行進。

美團準備良久,滴滴有點臨時應戰,屬於防守性進攻,失了先機。

從開戰業務的外部競爭上說,

外賣行業格局已定,出行行業巨頭頻入

經過幾輪戰爭,Uber退出中國,易到中途事變,但出行行業競爭仍然巨大:一是汽車生產經銷商的持續入局,二是打車、拼車、共享汽車、租車、單車、電動車、甚至巴士、貨運等各行業的戰爭持續,三是汽車後市場的積蓄醞釀。

存在的網約車直接競爭對手有神州、易到、首汽、嘀嗒、斑馬快跑、曹操專車等,均不可小覷,高德、攜程也高調入局。另外,賓士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和寶馬集團等國際巨頭也紛紛入局。

反觀外賣行業,整個外賣團購行業,只剩下兩家獨大。美團合併大眾點評,已經佔據行業第一,餓了嗎收購百度外賣、合併口碑網,歸於阿里。延伸板塊的旅遊、配送也存在極大的競爭,但對於外賣平台來講,威脅性稍弱。

而美團基於生活服務,聚焦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LBS場景,受到國際巨頭攻擊的可能性也小很多。

外部競爭十分重要,美團的全面開展就是在自我部署已久、滴滴閉環未就、餓了嗎身歸阿里這個點上啟動。

從核心業務的壁壘來說,

外賣行業的頭部商家更難擺平

外賣業務要搞定商家、消費者、騎手,確保價格和體驗。網約車則需要搞定司機、乘客,確保價格和體驗。關鍵點在配送和消費者,外賣則要加上商家。

網約車大戰之後,滴滴提高抽佣,加上網約車新政。司機普遍不滿,期待新平台進入。滴滴有很多合作的服務商,通過提供政策、培訓、後市場服務等,來維護司機群,也通過專職司機來提升忠誠度。但所有的用戶都不是忠誠的,尤其是司機端,更好的補貼和更低的抽成,瞬間就可拉升大批註冊用戶。

此前,滴滴的成功,更多人認為是靠補貼大戰,而不是真正創造了價值,提升了體驗。遙聞美團有8%的抽成,推測可能出現的補貼,鄭州網約車司機就翹首盼望,可以說明這一點。

出行的優勢護翼和利潤應該在汽車生產製造服務商和後市場服務商、金融服務等,滴滴已有布局,但在行業內尚不佔據優勢,不能算是核心板塊。

騎手與司機的業務形態差不多。但接單的人員波動並不像司機隊伍那麼大,同時接單能力也比司機強,一旦有新競爭對手出現,叫車成功率明顯下降。

更重要一環在平台上的頭部商家。美團多年在ToB上進行深度挖掘,為商家提供完善的收銀、排隊、酒店、廚房、消費評價等各種後台管理系統的便利應用,另外在導流、廣告活動上也有大量的數據積累和成熟方案。

對於這些頭部商家來說,BD常年的關係維護,細緻、系統、完整的數據和商業服務更具有吸引力,他們並不需要投機賺取臨時補貼費用。

相反,一些不具競爭力的小規模商家和專業刷單者,前期是滴滴巨額訂單主要貢獻者。

美團日常配送的算力稍高,接單的騎手一次可以接多個店多個單送到多個目的地。滴滴最多是四人多點拼車,常規情況情況一點對一點,二三線城市常憑著一套網路打車系統就能入局。

用下面的一段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二者的狀態。

兩者最核心的差異是:出行是『賣服務』,外賣是『賣服務+賣貨』,直接照搬賣服務的方法到賣貨+賣服務的領域,就會困難重重。

美團更像京東,賣貨+賣服務;滴滴更像物流,專註賣服務。

以現有的京東和順豐看,順豐是物流行業第一,『賣服務』一流,也曾經嘗試做『賣服務+賣貨』的順豐優選,至今無聲無息。

京東是電商領頭企業,『賣貨+賣服務』一流,降維做物流,2017年4月,京東物流宣布獨立運營,組建了京東物流集團。

京東做物流,是降維打擊,誰的壁壘高一些?結果顯然可見。美團的情況同理可證。

從整體盈利上說,

滴滴仍在虧損,美團有盈利板塊

兼并Uber之後,雖然出行行業仍然虎視眈眈,滴滴市場體量已經算是最大。但之後的提高抽佣和網約車新政引發了用戶的反抗,在業務收入上,仍然處於被動地位。滴滴出行2017年GMV(交易總額)達到250-270億美元;主營業務虧損2億多美元,整體虧損3-4億美元。打車是高頻剛需,但是盈利模式遲遲不能驗證。

美團外賣的盈利模式也堪憂,但已有成熟盈利板塊。今年公開信息已經擁有大約3.2億活躍買家以及超過400萬商戶,去年、總營收達到54億美元。雖然估值300億美元,低於滴滴的560億美元,但大生活生態圈屬於高頻多次消費領域,而且酒店、到店、電影票、旅遊等幾大板塊都有收入。新收購的摩拜單車有出行行商業模式絕佳、盈利能力不足的毛病,但不失為一個流量動力源。

從戰略布局上看,

美團大生活閉環形成,滴滴大出行正在掘進

基於雙方的發展布局,美團大生活布局完整,只差出行,切入是勢在必行。滴滴正在部署出行產業鏈,臨時攻擊外賣,原有部署很受影響。

前文的時機上已經稍微提到,美團專註布局大生活領域,在吃住行游購娛打通數據,提供全面生活服務。在團購、外賣業務上形成穩定深入的B端市場服務系統,在電影演出、酒店住宿、休閑娛樂、旅遊上穩步推進。併購摩拜,打通出行最後一公里,上線網約車,接通同城出行,加上原有的火車飛機票務,基於生活服務的出行基本齊全了。

因此,提供網約車服務,美團勢在必行。

滴滴相對美團,成立晚了兩年。而要從網約車服務到布局整個出行產業鏈,涉及汽車生產製造、新能源與智能系統、後市場、金融服務等,用車市場也有快車、租車、代駕,甚至是共享汽車、單車和電動車等等。滴滴希望「變成一個連接所有交通工具的平台」,通過共享汽車平台,與汽車生產製造、租賃平台、基礎設施服務商、後市場服務商開展合作。

對於滴滴和美團來說,打車服務這個高頻產品均是流量入口,是發動機。這個產品處在在生活服務和交通出行的交叉區域。在交通出行領域,未來發展的商業空間有可能遠超生活服務類,但看產業鏈上下游,消費轉化基本都在用車場景上。在生活服務領域,所有產品均是日常高頻消費品,但大多又非剛需,出行則高頻又剛需。

這是勢在必行的一戰,避無可避。

從進攻成本和效果轉化上看,

滴滴攻堅難度大、轉化小

雙方都是朝著對方的核心業務插刀子。成本除對方的防守壁壘,還有整體戰略發展損失、外部競爭風險。

根據上述核心業務來看,滴滴顯然不具備進入外賣市場的條件,臨時應對只能用價格戰來持續拉動商家數據,實現深度服務,徹底進入外賣行業的B端市場。

而美團則可以根據散戶司機和部分計程車公司,為本平台大量用戶提供服務,踏入網約車出行服務。

用戶數據的轉化半徑上,二者也稍有不同。外賣訂單司機可以開車送,客人訂餐可以打車去,都有主動用車的需求。反過來,在滴滴上打車到某家餐廳用餐,這個場景需要時間轉化,當然滴滴司機接單外送的場景轉化又比美團快點。

從作戰的狀態來講,

滴滴是一場消耗戰

這場價格補貼大戰,是持久戰,也是消耗戰。

對於美團來講,自己的生態閉環差不多立得住腳,滴滴的產業鏈布局還沒完成。避無可避的仗,越早越好。

滴滴打的是硬仗,要防守要進攻,防守的是沒有閉合的出行生態圈,攻的又是對方嚴陣以待的生活服務領域,應戰略有倉促,膠著時間越久越,滴滴的消耗越大。

雖然滴滴攜手魔急便,希望把生活服務拉入用戶轉化場景,但他迫在眉睫的是鞏固深耕大出行,即使佔領部分生活服務市場,也難以迅速消化和持續發力。

美團拿下網約車,補齊出行短板,退可以服務大生活,進可攻大出行。

如果可以,大概滴滴寧願這一戰來的晚一些。如果不是那麼避無可避,大概滴滴情願不開戰,而是繼續在大出行上縱深布局,釘深每一個釘子。

大企業的爭端,沒有如果。有的是戰略、危機應對和執行。

殊為可惜的是,滴滴似乎做了一個特別愚蠢的決定:應該在交通出行上迎戰,而不是在外賣上。倉促中,滴滴以己之短處攻擊對方的長處,在自己並不是特別需要的領域裡排兵布陣,徒增消耗。

何況,在網約車戰場上,滴滴目前也並不太自信。

除非,滴滴只是為了表明應戰的態度,那麼一單下午茶補貼30元左右,當日33.4萬單,總計每日補貼達1002萬元,這還不包括人力物力和對其他戰略線的影響損失。那這個運營成本有點大。

不管是真打還是演戲,對於滴滴來講,目前的狀態都不太理想。調整市場策略,以保證原有戰略部署不受影響,大概是滴滴接下來應該做的事兒。

《馮生說》作者馮夢堂,互聯網從業者

說互聯網、說歷史、說日常

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生說 的精彩文章:

王興十幾億買個營銷策劃案,胡瑋煒「勝利」脫身,ofo咋辦?

TAG:馮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