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魏蜀吳沒有一個笑到最後,用這倆字分析最到位
三國的曹魏、劉蜀、孫吳三個政權,彼此都有一時一地的得失,卻沒有一個能笑到最後,一統天下的反倒是為人臣子的司馬懿父子。無論曹操、劉備還是孫權,無論奸雄、梟雄還是英雄,在守望之道上,都比不上貌似被諸葛孔明嚇成「狗熊」的司馬仲達。魏蜀吳之所以沒統一天下,就在於沒有處理好「守」與「望」的關係。
守有餘而不遠望,最終只能困死在一畝三分地上,甚至連一畝三分地也守不住。小霸王孫策東征西戰,打下了江東六郡一塊地盤。護住江東一畝三分地遺產的重任,壓在了繼承父兄遺志的孫權肩頭。事實上,做一個割據一方的「土皇帝」,是其父孫堅擁兵自重時就有的願景,即便在皇宮的廢井裡找到了傳國玉璽,也沒有改變這樣的家族夢想,並將「守」作為遺傳密碼滲進了江東孫氏的血脈。碧眼紫髯的孫權看起來挺威武,卻一直扮演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老實人角色,甚至不惜上表稱臣於曹操。魯肅借荊州給劉備,以圖天下三分,目的也為偏安一隅。可不進則退,等到蜀國被收拾了,吳國離滅亡就不遠了。
三國機密劇照
望有餘而不慎守,最終可能像猴子掰棒子,留不下立錐之地。劉備的志向很遠大,否則曹操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時不會嚇掉筷子,不得已拿雷驚了掩飾。但胸懷大志的劉備,似乎一直難以安穩下來,像堂吉訶德一樣永遠在戰鬥。丟徐州,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投曹營,借荊州,圖益州,寄居籬下成為劉備軍馬的常態。夷陵一戰,他親自率軍攻打東吳,還當是桃園結義時的區區幾騎,說走就走,以致白帝託孤,蜀國式微。方是時,劉皇叔的心頭大概早就沒有了「興復漢室」的偉大理想,只想著為自己圈地、為兄弟報仇吧。其子劉禪守土意識更薄弱,這個三國最先喪失政權的國君被拘到洛陽,一句「此間樂,不思蜀」,成為千古笑柄。
三國機密劇照
兼守兼望略不足,或能有所成就,也可能曇花一現,終究鏡花水月。曹操兵強馬壯,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最大,縱橫睥睨。最主要的是他知守知望,能進能退,比劉備、孫權更適應天下大勢,一生諸多戰役也是罕見敗績。開拓時氣壯山河,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拿下袁紹,統一了北方;退守時胯下蒲伏,赤壁之戰,敗走華容道,偃月刀下裝得了孫子。只是曹操稟性多疑,以致該守時不守,該攻時不攻,雖避免了不少危險,也數次吃了大虧。荊州之戰降劉琮、敗劉備,曹操得意忘形,鐵索連船就敢把旱軍當水軍使,方有赤壁之辱。已得東川,司馬懿進言可速攻益州,曹操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曹操少了壯志豪情,卻給了劉備坐穩蜀地的時間。
守時守到位,望時有遠見,守望相濟終有成。司馬懿志在天下,只是他善守會裝,最終給司馬氏贏得了必勝的機會。司馬懿少時就才名遠播,曹操曾讓人請他出任幕僚,那時嫌曹操出身低微不願應召,司馬懿裝風癱病,四肢健全的人硬是在床上躺了七年,連家裡的奴僕都沒能看穿。後來,曹操讓人再請司馬懿,稱不肯來就綁來,司馬懿的風癱病立馬就好了,何其能屈能伸。
在曹操面前,司馬懿總是很乖巧,但曹操總感覺他不是一個平凡的人。曹操發現司馬懿扭頭時好似「狼顧」,即不動身體就可以將頭扭轉180°,更夢見過「三馬同食一槽」,曾對其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可司馬懿做事滴水不漏,看似對曹丕肝腦塗地,這讓曹操沒辦法下手。從曹操、曹丕、曹睿到曹芳,比曹操還會裝孫子的司馬懿掌握了魏國的兵權。到該出手的時候,司馬懿父子沒有一絲猶豫遲疑,弄死了輔佐少帝曹芳的大將軍曹爽,曹魏政權完全落入司馬氏之手。
而細細咀嚼一部三國興衰史,同樣印證著這樣的道理:不忘守成的初心,繼續開拓式前行,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
※坑殺趙國40萬士卒的長平之戰,戰敗是因沒聽趙括母親的這句話
※讓陸小曼嫉妒的,除了林徽因,還有這位銀行女高管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