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是自己,莫向外求

佛是自己,莫向外求

佛是自己,莫向外求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此心是佛,佛是此心,離此心外,更無別佛。無量法門,只為悟心,離此一事,更無別旨。唯大丈夫,方能如是而信,如是而行,如是而證,余者皆信不及。三世諸佛,歷代祖師,何曾外求?他們只是悟了自心的人。一大藏教,只為指示此心,只為證悟此心。臨濟祖師問答云:

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未審此意如何?乞師指示。

師(臨濟)云:大通者,是自己。於處處達其萬法無性無相,名為大通。智勝者,於一切處不疑,不得一法,名為智勝。佛者,心清凈光明,透徹法界,得名為佛。十劫坐道場者,十波羅蜜是。佛法不現前者,佛本不生,法本不滅,云何更有現前?不得成佛道者,佛不應更作佛。[1]

黃檗祖師說:

只為不識本心,謾作見解,才作佛見,便被佛障,作眾生見,被眾生障,作凡作聖,作凈作穢等見,盡成其障,障汝心故,總成輪轉。[2]

六祖大師云: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3]

三善道的眾生,以善業為主,受善業之報,受善業之障,不得解脫。三惡道的眾生,以惡業為主,受惡業之報,受惡業之障,不得解脫。迷人不得無作,不作此業,便作彼業,凡有所作,皆受其報,皆受其障,不得解脫。

善業雖善,若著其善,亦屬不凈。學人不可落在善相上,不可落在佛相上,不可落在法相上,不可落在僧相上,不著一切相,萬法自如如。若著一切相,則成一切障,則成一切污染。

心是萬法的妙體,相乃自心的面貌。面貌有多端,歸源只一人。這一人,便是諸人的這個了了常明的無相真心,即是諸人的本佛,亦名「本真的自己」。

佛乃清凈大海眾菩薩之體,亦曰眾子之母。清凈大海眾菩薩乃佛之妙用,亦名一母眾子。母喻體,子喻用。攝用歸體,念念歸宗,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或曰現前當來,必定見性。凈宗所說的「花開見佛」,就是禪宗所說「明心見性」,名異而實同。

此心此佛,人人本具,個個現成,不假外求,唯須自見,是故有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回光一見,一見見得,即到彼岸,亦名往生凈土。彼岸不在別處,只在諸人當下,只是諸人的這個遍含萬相而又一塵不染的妙明真心。若人識得此心,則塵塵剎剎,無非凈土。德山禪師云:

於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無心於事,無事於心,則虛而靈,寂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聖名凡號,儘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終而無益。[4]

人人有一頭,不可向外更求頭。人人有一佛,不可向外更求佛。人人有一心,不可向外更求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二名,同指一實。

達摩大師云: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5]

布袋和尚云: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6]

蓮池大師云:

只平常念去,但念不忘,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身一句,始知寂光凈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7]

千經萬論,若顯若密,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除此心外,更無所詮。[8]登達彼岸的人,或曰悟了自心的人,須於彼岸上養道,須於心體上養道,直至最後,彼此消融,渾然一體,是真彼岸也。

[1]《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第五〇二頁上中。[2]《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八四頁下。[3]《六祖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四八頁下。[4]《景德傳燈錄》卷十五。《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第三一七頁下。[5]《少室六門》。《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六九頁下。[6]《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第四三四頁中。[7]《禪關策進》。《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一一〇四頁下。[8]《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三一八頁下。
佛是自己,莫向外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切莫自囚於無明的牢房
理性的疑情,智慧的疑情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