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有個人,朱元璋很討厭他,說要是他還活著就凌遲,為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在明朝極不受待見。明朝老祖宗朱元璋甚至說,如果他活著的,要把他凌遲處死。這個人是誰呢?他是怎樣得罪了朱元璋的?
朱元璋生於元朝末年,正逢亂世,再加上他自幼家貧,靠給人放牛打長工過活,後來生活無以為寄,做過和尚,當過賊寇,總之生存都成問題,更不要說讀書了,所以,朱元璋是個大字不識的文盲。
(朱元璋)
朱元璋在起義鬧革命的時候,憑個人魅力吸引了不少人投奔他。投奔朱元璋的,有不少知識分子,他們縱觀天下變化,給朱元璋出了不少主意。
朱元璋雖然沒讀過書,但是他很好學。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常「令儒者陳說古人書義「,也就是說讓身邊的文臣謀士給他上課,教他文化知識。
朱元璋學的並不是數理化之類的科目,他只學一樣——歷代帝王興衰史。其中,歷代帝王打天下和治理國家這部分,是他最為關注的。
正因為如此,朱元璋理論結合實踐,越做越強,最後竟將驍勇善戰的蒙古小王子打回了漠北,統一了中原。
有一句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打天下已經是過去式,現在重要的是治國安邦,永保大明江山萬萬年。
為了尋求治國安邦的經驗,朱元璋經常召集知識分子們學習討論。當然了,這也並非朱元璋首創,在歷史上又叫「經筵」。據史料記載,明朝初期,儘管朱元璋日理萬機,「經筵」還是五天一大講,三天一小講。國家的許多政策法規,便是在「經筵」活動中討論出來的,比如赫赫有名的《大明律》。
(經筵活動)
洪武二年,一位文臣在「經筵」活動中,提到了孟子「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的觀點。本來文臣是想表達做為君王一定要「愛民如子」的意思。可是,朱元璋一聽到這個觀點,就勃然大怒,連聲問是誰說的。文臣嚇得面如土色,趕緊說是孟子說的。朱元璋聽後連聲大罵:「這個老頭竟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要是他現在還活著,我一定要凌遲他。」
孟子因為早就作古了,所以沒有受到刑罰。不過,他在文廟中的雕像卻倒了霉,被朱元璋要求馬上搬出,不得再享受祭祀。
滿朝文武可是自幼就受孔孟熏陶長大,都是孔孟之徒,怎麼做得出這樣對孟子大不敬的行徑呢!可是朱元璋很決絕,他表示,誰也不用勸我,更不許私下議論,否則就是「大不敬」,斬立決。
一時滿朝文武急得抓耳撓腮,卻沒有辦法,有個不怕死的士子叫錢唐,還是硬著頭皮上了一道奏疏,反對將孟子搬出文廟,不受後人祭拜。朱元璋問他怕不怕死時,錢唐挺直胸膛說:「我為亞聖而死,雖死猶榮。」
(孟子像)
矛盾到了沒有商量的餘地。就在朱元璋要處死錢唐時,欽天監的觀星師出來說話了,他說:「最近夜觀天象,發現熒行於惑,這是老天動怒的前奏啊,陛下是否做出了什麼不合適的政策,讓老天不滿啊?」
朱元璋聽後,心裡咯噔一下。畢竟朱元璋是個人,那時候還沒有「人定勝天」這樣的話,只有「順應天命」,所以他對上天還是內心畏懼的。於是他決定撤銷聖旨,讓孟子重回文廟享受祭拜。錢唐自然也就逃過一劫了。
不過,朱元璋到底是心有不甘,他讓儒臣劉三吾刪除了孟子的一些言論,比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總共刪掉了85條言論,然後將剩下的編成《孟子節文》。還規定以後科舉考試,刪除部分堅決不能用來作為考試命題。
此後,朱元璋一直對孟子有著很大的成見,不光是他,甚至他的子孫後代,也極少提到孟子,孟子就這樣成了明代最不受待見的聖人。
(參考史料:《明史》《鮚琦亭集》)
※楊秀清實際上已擁有了太平天國最高權力,為何還要洪秀全封他
※蒙古人曾經兩次渡海攻打日本,為何從來沒有渡海打過南洋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