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引起「洛陽紙貴」的左思:出身不好,才高八斗還是白搭

引起「洛陽紙貴」的左思:出身不好,才高八斗還是白搭

文/齊雲軻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80後,教育工作者。2007年以來,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六十多萬字。閱讀悅讀平台簽約作者。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青作協常務理事、汝南縣作協副主席、新蔡縣作協特邀理事。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在我國六朝時期,以曹魏「九品中正制」肇始的門閥制度等級森嚴,使社會階層日益固化,出身卑賤的人很難靠自身努力去翻身,躋身上層社會。國家的政權和社會的財富主要掌握在極少數的統治階層手裡,造成下層有能力有抱負的寒士難有出頭之日,引發了他們的強烈憤慨和反對。

當時一位出身於下層的寒士詩人左思,根據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詠史》詩,對此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無情的抨擊。

一、左思其人

提起左思,許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一個「洛陽紙貴」的成語,恐怕無人不知吧。造成洛陽紙貴這種奇特現象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這位其貌不揚的詩人左思。

晉朝滅掉東吳的孫家政權後,全國重新歸於一統。左思以自己超凡的智慧和生花的妙筆,腹稿多日,苦心孤詣,根據當年魏國都城洛陽、蜀國都城成都、吳國都城建業盛況,揮筆寫就了千古傳誦的名篇《三都賦》。因其文辭美、意境好、結構妙在當時被人競相傳抄,京城的紙張因此供不應求,價格大漲,遂成「洛陽紙貴」的美譽。

左思,字泰沖,生卒年不詳,老家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他的詩文語言質樸凝練,在當時就很受歡迎。晉武帝時,他的妹妹左棻因才名被選入宮,他也被授予秘書郎一職。於是,左思舉家遷居京都洛陽。可是,晉武帝司馬炎只是欣賞左棻的文才,對其本人並不寵愛。因為妹妹不受寵,所以左思在仕途上一直難以升遷。

到晉武帝的白痴兒子晉惠帝登基後,左思見朝局日亂,只好依附權貴賈謐以保命。後來賈謐被誅,失去靠山後,左思基本上是隱居了,專心著述。後來,齊王司馬冏召他為記室督,他見天下大亂,就堅辭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洛陽被戰雲籠罩,他舉家遷居冀州躲避戰爭,隨後便病逝了。

二、鬱郁澗底松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說真的,每當讀這首詩時,我腦海里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情景:

一個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寒門書生,獨自在一間茅屋裡徘徊,捋著愈發白亮的發須,時而低頭奮筆疾書,時而仰天長嘯。最後,他寫完這首詩,將手中的毛筆朝遠處一擲,跪在地上無助而又悲憤地失聲痛哭起來。那哭聲高亢而又凄慘,響亮而又憤懣,將我的心揪得很緊、很緊,使我忍不住也灑落下幾滴淚水……

這首詩通篇使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用「澗底松」比喻寒門志士,用「山上苗」比喻那些世世代代盤踞大位的世族子弟。儘管「澗底松」蔥蔥鬱郁,高大挺拔,無比茂盛,充滿著強勁的生命力,但是,因為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在「澗底」,所以,也只能被「離離山上苗」所遮掩,難以得到陽光的滋養,永無出頭之日。儘管「山上苗」只是「離離」,且「徑寸莖」,又矮又小,沒有什麼朝氣,可是它們位居高處,生下來就比「澗底松」高一頭,地位永遠在松樹的上邊,松樹只能被其蔭蔽。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世家大族子弟世世代代生下來就是做官的命,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和社會的財富,底層寒士再有能力也只能「沉下僚」,很難有翻身的機會。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是「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是不公平的門閥制度造成的,而且這種現象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了,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西漢時期金日磾、張湯兩家的子弟依靠著祖先的世業,享受著朝廷的高官厚祿整整七代,直至西漢滅亡。這是從正面進行例證。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則是從反面進行例證。漢文帝時的馮唐難道沒有能力嗎?直到他頭髮白了還不見重用。原因是他出身不好,不是世家大族子弟。

有能力的人,只因為出身寒微,一生只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出身世族的人,無論能力、品行多麼不濟,都能輕而易舉獲得高官厚祿,享受著鐘鳴鼎食、榮華富貴的生活。這是多麼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啊!可是,誰也無法改變,因為這種社會現象由來已久,早已根深蒂固。

只要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一日不徹底改變,左思的這首《詠史》詩就一日不失去其現實意義。這首由底層寒士發出的憤懣吼聲,若如一柄利刃刺進了不公平的社會制度里,在黑夜裡點亮了一盞豆燈,雖然光亮微小,但足以給人以溫暖和希冀。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林黛玉為何給劉姥姥取了個「母蝗蟲」的名號?
如何看待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