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配合藥物,預防腦中風的中醫外治療法
【導讀】
中風病是由於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勞倦內傷等引起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為基本病機,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根據腦髓神機受損程度的不同,有中經絡、中臟腑之分,有相應的臨床表現。本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四季皆可發病,但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
【驗方1】桃梔糊膏
藥物:桃仁、梔子各7粒,麝香0. 3克,白酒適量。
用法:將前3味葯共研為細末,密儲備用。敷貼時取上藥末,用白酒適量調成膏狀,男左女右敷貼於雙手心勞宮穴、足心湧泉穴,外以膠布固定即可。每周換藥1次。敷貼期間適當休息,減少談話;如局部起水皰,謹防感染,忌食辛辣等。
1,勞宮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於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在手掌有兩條比較大的掌紋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線向手掌方向延伸,經過「人」字相交點的下方區域,這個重合的地方即是勞宮穴。主治心痛,心悸,癲狂、癇,口瘡,口臭。中風,善怒,發熱無汗,兩便帶血,胸脅支滿,黃疸。心絞痛。
2,湧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現代常用於治療休克、高血壓、失眠、癔病、癲癇、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遺尿、尿瀦留等,為急救穴之一。湧泉藥物敷貼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功效:平肝減壓,調理氣血。
主治:預防和治療中風。
驗方2吳萸丁桂膏
藥物:吳茱萸150克,丁香、肉桂各30克,冰片10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儲瓶備用。敷貼時取葯末15克,溫水調成膏狀,每晚睡前敷於足三里、懸鐘穴上,外用膠布固定即可。每天1換,10次為1個療程。
2,懸鐘穴懸鐘穴,屬於足少陽膽經,其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後緣。主治頸項強痛,胸脅脹痛,下肢痿痹。健忘,痴呆,中風。牙神經引起的疼痛以及骨科疾病。
功效:平肝減壓,調理氣血。
主治:預防和治療中風。
【預防保健】
1.及時治療誘發病
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頸椎病等應及早治療;高血壓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中心環節,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藥,並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重視中風的先兆徵象
留中風的先兆徵象
留意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風現象。一旦小中風發作,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3.消除中風的誘因
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
4.飲食結構合理
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製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每周至少吃三次魚,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或者服用深海魚油。ω-3脂肪酸能夠調節血液的狀態,使血液較不容易形成凝塊,進而防止腦梗塞。
5.戶外活動注意
應逐步適應環境溫度,室內空調溫度不宜過高,避免從較高溫度的環境突然轉移到溫度較低的室外(特別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過中風史的患者還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頭系鞋帶等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等。
6.飲食營養
病人的病情輕重,有無併發症,能否正常飲食,消化吸收功能、體重、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飲食營養治療方案。在急性期飲食治療是讓病人能度過危急階段,為恢復創造條件。恢復期應提出合理飲食的建議,糾正營養不足或營養失調,促進恢復和防止複發。
※身體突然出現4種變化,暗示腦中風要來了,2件事常做可有效預防
※腦中風的7個徵兆 早知道可救命!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