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描濃學前教育「公益底色」

描濃學前教育「公益底色」

■走進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特別報道

成都市試點任務

●擴大普惠性資源

●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

●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

「小朋友,要記牢,不要一人離家校。放學不是親人接,要向老師去報告……」第23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那天,成都市第九幼兒園裡格外熱鬧,師生們正通過兒歌、舞蹈、三句半等豐富的活動,學習防拐防騙知識。

成都九幼所在的金牛區是中心城區,車多人雜,拐騙幼兒隱患極大。成都九幼園長陳先蓉告訴記者,過去,由於教師欠缺,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工作捉襟見肘,「單單組織每天上學、放學,就已經讓老師們筋疲力盡」。

而近年來,成都市政府將非在編幼兒教師工資納入財政預算,著力推進非在編教師與在編教師同工同酬,解了不少幼兒園的燃眉之急。現在,成都九幼53名教師中,一半以上都是非在編教師,不僅常規安全工作理順了,幼兒園還以安全教育為特色,開發了系列園本課程,去年還被評為「全國安全教育示範園」。

把穩定師資作為改革切入點

長期以來,成都市由於公辦教師編製少、非在編教師待遇低,造成學前教育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嚴重製約了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幼有所育,師是關鍵。2014年1月,成都市政府出台《幼兒園管理辦法》,率先在全國提出「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以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為主」的「兩為主」發展原則,在這樣的思路下,一大批像成都九幼一樣為師資發愁的幼兒園得到快速發展。

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有居民一萬餘人,過去這麼大的鎮上只有一所附設在小學的幼兒園,在編幼兒教師也僅有幾名,幼兒園正常教學研究工作難開展,當地群眾入園難問題十分突出。

改變公辦園傳統人事管理制度迫在眉睫。2014年以來,成都市突破編製難題,重新核准在園幼兒人數,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配備非在編教師,儘力實現同區域非在編教師同工同酬。目前全市中心城區的非在編教師年收入佔到在編教師的80%以上。

「現在幼兒園教師達到了89人,分園也達到了5個。」讓萬春幼兒園園長彭麗高興的還不只是幼兒園規模的擴大,她告訴記者,教師隊伍穩定了,全園的教學管理也步入正軌,老師們結合教學實踐,針對當下的學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展開研究,幼兒園實現了「內涵發展」。

「標化提升」讓發展有底氣

楊柳依依,荷葉尖尖,春天裡的成都西郊和風煦煦、陽光明媚。在老師的帶領下,萬春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正在種植園裡種植花木、朗誦詩歌……這是一次「認識季節」的活動,通過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能讓孩子們了解科學原理,鍛煉表達能力。

溫江區是西部重要的花木種植基地,基於這樣的環境,萬春幼兒園在發展過程中摸索出讓孩子們感受「自然之美、成長之美、教育之美」的特色辦園之路。而近年來,成都市陸續實施的兩輪「標化提升」(農村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和公辦幼兒園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讓幼兒園設施設備、活動場地、育人環境得到了極大提升,發展理念的落實也得到了保障。

如今,在成都市每個農村鄉鎮,都有一所像萬春幼兒園一樣的標準化幼兒園,農村幼兒園小、破、舊的狀況徹底改變。

成都市教育局學前教育處處長林一凡說,入園難、入園貴折射出的是公辦園、普惠性幼兒園的供給不足,這需要政府主動作為,兜網底、補短板。

有一系列數據足以說明成都在供給側改革中的膽魄:2011年,投入8.1億元,完成223所農村標準化幼兒園建設;2014年以來,新(擴)建公辦園460所,增加學位14萬個;2017年,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學位覆蓋率達86.4%。

「20年前,幼兒園大多數教具還需要老師們自己動手製作,今天,老師們有了廣闊的平台實現教育理想,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彭麗說,「標化提升」讓幼兒園發展有了底氣。

千方百計擴大普惠資源

40多萬常住人口,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沒錯,這是3年前成都高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真實情況。由於高新區不屬於國家法定行政區劃,在「財政供養人員只增不減」的背景下,區政府想增加教師編製、舉辦公辦幼兒園的念頭基本不可能實現。

儘管如此,老百姓對優質、普惠公辦幼兒園的入園需求並不會消失。為了突破公辦幼兒園在機構和人事編製方面的瓶頸,成都高新區積極探索,實施了「政府出資、品牌辦園、街道主管、行業評估」的公辦幼兒園辦園模式,即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面向社會採購公辦幼兒園管理服務。

據成都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學前教育負責人介紹,高新區對被託管幼兒園經費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一年一審計,經費採用預算制,所需經費支出由高新區本級財力承擔,納入財政預算保障。幼兒園執行公益性幼兒園收費標準,各類收入全部上繳財政。

截至2017年年底,成都高新區先後分三批次完成了19所公辦幼兒園的購買服務採購計劃。2018年,高新區正計劃開展新一批次11所公辦幼兒園的管理團隊採購工作,進一步提升普惠性幼兒園學位供給。

「受各種因素影響,學前教育發展底子薄、欠賬多,要實現跨越式、內涵式發展,必須千方百計擴大普惠性教育資源。」林一凡說,除購買服務、委託管理外,成都市還採取公辦園辦分園、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一體化管理等多種方式發展壯大公辦幼兒園;將政府定價與財政補助相結合,建立公益性幼兒園認定、扶持考核機制,大力扶持公益性幼兒園發展,「讓學前教育始終保持公益底色」。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2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以「楷模精神」引領青少年成長
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