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唐的溪泉是怎樣畫出來的?
奔流山林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傳奇樂坊
00:00/04:20
李唐(1066—1150),南宋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南渡後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范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
在南宋山水畫歷史上,李唐的重要性是絕對無法忽視的,他既是北宋山水畫的繼承者,又是南宋山水畫新畫風的開創者,是兩宋山水畫轉捩時期的關鍵人物。
萬壑松風圖,絹本設色,188.7x139.8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為李唐的代表作,充分體現出李唐山水畫的鮮明特色。主峰旁邊的遠山上,題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高齡的李唐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主峰布置在畫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雲尖峰。畫中岡巒、峭壁似剛被斧頭鑿過的痕迹,是典型的斧劈皴法,這一片石質的山,顯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山腰處朵朵白雲,好像是冉冉欲動,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後層次感劃分出來,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山巔的叢樹,近樹的松林,有隱有現的石徑,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後,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
這裡,我們分六步揭秘李唐的畫法。以下素材來源:《故宮畫譜 山水卷 溪泉》,趙媧編,故宮出版社2012年出版,節錄部分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購買正版圖書!
步驟一:用淡墨線條勾勒出山石位置及結構,留出泉瀑位置。可稍用淡墨勾出下面的水口處水紋的凹陷和泉瀑周圍濕潤的山石輪廓。留出近景和遠景松樹的位置。
步驟二:以小斧劈、大斧劈等皴法豐富山石結構,皴染時要注意山石體面朝向,分析轉折處起收隨接關係。在第一遍皴好山石後,可將近景和中景的樹木勾出枝幹,勾繪松針時要注意力度。同時可用淡墨染出步驟一中勾出的水凹陷部分和泉邊深色的山石。
步驟三:用淡墨染出泉水周圍凹陷處的深色山石,同時用淡墨染出水波中間凹陷處的結構。勾出松樹的枝幹和松針,溪泉旁的山石樹木主要為掩映泉水。在創作中,要注意溪泉周圍布置山石應較為緊湊,且應為陰面,墨色較深,這樣才能凸顯出水的明凈。「旁漬色而水自明」的道理應在畫在中體現出來。
步驟四:繼續刻畫山石,山石必須厚重才能凸顯出山水的輕盈婉轉。皴、染間錯進行,皴用以刻畫山石細節,染用以控制統一山石結構,以達到厚重渾融的效果。同時松枝和樹榦也用淡墨和濃墨反覆勾染出前後關係。遠處直泉兩側的凹處切忌一次性重墨染黑應用淡墨反覆皴染,墨色才能顯得通透不僵,水流才靈活。
步驟五:泉水的深色部分用花青和淡墨染出,將凹陷處用淡墨染夠後可開始準備勾水紋。在勾畫之前須仔細品讀原作中的水流走向,要做到瞭然於心,用筆才能做到肯定利落。畫山石最後兩次可用赭石和花青墨染。觀察原作中山石向背所用冷暖色調,在冷暖部分分別罩染花青和赭石色,松針最後用花青勾染,枝幹側用赭石點染。
步驟六:在山石叢樹畫好後,最後很關鍵的一步是勾畫水紋。這幅畫的水紋刻畫非常細緻,溫婉流暢的水紋和山石斧劈出的堅實厚重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效果。所以在勾畫水紋時,在心理上先應收拾起剛才畫山石的心情,調整出柔順平靜的狀態,換筆調墨,勾畫時注意水紋的墨色變化。筆尖稍蘸濃墨與筆肚清水調和,使墨色不至太濃,筆筆勾勒,墨色漸漸變淡,勾畫出豐富的水紋墨色。
細節提示:水波紋走向和脈絡要分析清楚再落筆,水流的起發和去向要心中肯定才能畫出肯定的線條。波紋應從泉水細處向寬處勾畫,一筆下去,墨由濃到淡走於紙面,無需多次調墨,使波紋墨色豐富有變化。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