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ATTLE頂級鋁合金山地車卓越980為什麼這麼diao?

BATTLE頂級鋁合金山地車卓越980為什麼這麼diao?

早在2016年底BATTLE就發布了旗艦級鋁合金山地車「卓越980」樣品,經過多次修改,終於在2018年初正式量產面世。作為BATTLE品牌的頂級鋁合金山地車,卓越980的配置無疑是非常高,但更值得被關注的應該是本車的車架。經過多項成熟設計和製造工藝的加持,卓越980實際上已然成為了一款國際一流的硬尾XC車架。

「五年磨一劍」是BATTLE高端山地車對低跨點車架研究的一個詮釋,從最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的TXT-8350到今年的旗艦鋁架卓越980,以及在北方展上首次亮相的29er整車超越系列都運用了這種低跨點海豚車架幾何。經過反覆磨礪,這種幾何已經成為BATTLE高端山地車的家族式設計,不僅能顯著地提升車架強度,剛性以及操控性,同時也減少了「卡蛋」的意外發生。

網路上總是有一些聲音宣揚代工無用,這種情況對於其他代工廠我不清楚適用不適用,但對於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達顯然是不適用的,在這款卓越980車架上就體現的非常明顯。

車架從鋁合金管料的選取到液壓成形,再到焊接和噴漆,以及組裝和檢驗都是在專門為Special….品牌代工的生產線完成的,與Special….品牌的製造標準完全一致,完美保障質量。

其次卓越980車架部分組件使用了代工品牌CUBE的模具,不但減少了開模成本,讓利消費者,同時成熟性很高的部件增強了消費者使用上的穩定性。

卓越980設計初衷就是BATTLE的頂級鋁合金車架,整個國際市場上性能一流的XC硬尾車架。關於一流,各個品牌的側重點不同,有的品牌為突出重量輕,對車架使用更高的抽管技術,但缺點是管壁被抽的過薄導致輕輕磕碰就能磕出坑窪,俗稱「易拉罐」。

但卓越980有些不同,這款車被設計的使用場景是真正的XC山地越野,所以優先考慮強度,同時也使用了三重不等壁管抽管和鋁合金液壓成型技術,降低管壁厚度的同時可以使用豐富的異形管型,在降低重量提高剛性的同時還能更加美觀。

前面已經提到過,卓越980車架與BATTLE代工的Special….品牌車架產於同一條生產線,因此能夠使用和Special….品牌相同的平焊技術。無需打磨補土即可獲得平滑焊道,焊道使應力分散提升車架強度,比國內常見的補土打磨車架強度更高,工廠應用德國焊接機器人,解決了其他品牌人工焊接和打磨不穩定的問題。

近年來,BATTLE對液壓成型技術的熟練使用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甚至已經有點炫技的意味,最能直觀感受的就是整個車架前三角都是異型管材。

上管從頭管到立管方向逐漸由寬變窄,由厚變扁,靠近頭管部分有抬升式拱曲;車架下管靠近五通位置由寬逐漸過渡成窄;立管截面靠近五通部分由圓形漸變成四邊形,各種變化過渡非常自然。

圓形漸變成三角形的異形立管以寬連接的方式焊接在BB92壓入式五通上,並且沒有打磨焊點,這些設計全都是為了讓五通剛性更好,讓踩踏效率更高。

車架走線使用全線管內走線設計,外觀更加整潔,還可以延長變速線的更換周期。

為了提高的前端剛性獲得更好的操縱,車架前三角部分增加了上管和下管的接觸面積,以及上、下管和頭管的接觸面積。

後上叉使用方截面異形管,在三通處漸變成較寬的截面,平衡了剛性與舒適性。

後上叉尾部的折彎設計將後三角變成「後四邊形」,這樣不僅能提高車架強度,同時縮小後輪與立管直線距離,增加剛性。

仔細看會發現車架後上叉是繞過立管再與立管和上管焊接的,與許多碳纖維車架的工藝非常相似,能夠提高後端舒適性。

後下叉採用不對稱設計,驅動側採用簡單的縱向管材,強壯的管材保證了踩踏效率;非驅動側採用了異形彎曲管材,起到增強側向剛性的作用,使在騎行中車架感覺更硬。

後下叉十分粗壯,為容納更寬的輪胎,所以有一個避讓外胎的設計(BATTLE已經把液壓成型技術玩的出神入化,原本增加間距即可,卻特意在下叉「挖」出一塊避讓外胎,只為減少多餘的重量)。

後下叉非驅動側有直裝式夾器設計,使整車外觀更整潔的同時避免了騎行中剎車共振導致剎車座異響。

後叉片緊隨目前山地車潮流,使用整合式桶軸螺母搭配142x12桶軸。最初135mm開檔是後輪筒軸的統一規格,速降則使用強度更高重量更重的150mm規格。但是很快被142mm開檔標準替代,多出的7mm可以有效提高輪組側向剛性和穩定性,還可以杜絕拆裝輪組後的蹭碟現象。

作為一輛硬尾山地車的靈魂,前叉配置十分高,使用了15mm桶軸、100mm行程的2019款RockShox SID。

毋庸置疑,近年XC比賽變得愈發兇險,因此新款SID也變得更強壯以迎接挑戰。SID的每一個設計元素都致力於獲勝,1560克的重量,搭配新加入的DebonAir?空氣彈簧、Charger?2阻尼都是為輕量化,精準度,高性能和速度而奉獻的秘密武器。

新的低摩擦DebonAir?空氣彈簧達到了反應能力的新高度,使您在複雜兇險的路況中保持足夠的連貫騎行。

新款SID使用與Lyrik和RS-1一致的第二代Charger阻尼,比第一代Charger阻尼器擁有更好的緩衝性能,帶有回彈調節,硬朗的鎖止和低速壓縮調節功能。

套件使用大家非常熟悉的Shimano M8000 22速中套,前撥為D型側拉規格,可靠耐用,雙盤的設定對於新手十分友好。

XT M8000牙盤使用了二代中空技術,使中軸和右曲柄成為一個整體,增強剛性,減輕重量,實現高維度平衡,加上改良過造型的四個盤爪,進一步提高了踩踏時的剛性。運用第二代中空技術的曲柄組外層中軸軸承系統將重量均勻分布、腳踏更穩定、動力傳輸效率更高。

XT M8000的指撥比之前稍長,得益於撥桿手指位的小凹點和豎直脊狀結構,M8000指撥手感更好,即使在潮濕情況下仍能保持摩擦。同時XT指撥擁有禧瑪諾的雙向釋放、瞬間釋放、多點釋放技術。

雙向釋放是指:指撥的釋放桿可以兩個方向推動(推或拉),都可以實現退擋

瞬間釋放是指:指撥的釋放桿在向前推(或後拉)的一瞬間就實現了退擋;不需要像老款的SHIMANO指撥或SRAM指撥那樣需要向前推(或後拉)釋放桿之後,要等到釋放桿回位後才能夠實現完整的一次退擋

多點釋放是指:指撥的釋放桿一次可以向前推(或後拉)兩擋,即一次可以退兩擋;老款的SHIMANO指撥或SRAM指撥一次只能退一擋~

前三角下管走線側拉前撥提供比傳統前撥更好更快的變速響應,撥鏈器彈簧為垂直運動設計,使得前變速手感幾乎和後變速一樣輕巧

由於主要的組件都移到車架座管的側面,減少了前撥佔用空間,增加立管後面的空間,輪胎排泥空間更大,後下叉可以做的更短,使得27.5寸車架操控更加靈活。

XT M8000後變速器採用了具有防碰撞的影子技術和精緻的幾何圖形,以增加穩定性。

後撥的傾斜角度比上一代減小,這可以讓上導輪在每一個檔位上都可以保持與飛輪的近距離,保證順暢的變速和鏈條張力。

後撥有外部張力調節離合器開關,俗稱後撥鎖,當開關打開的時候後撥的張力會加大,就算在顛簸的路況也可以提供穩定的鏈條控制,可以有效防止鏈條打擊車架或掉鏈的情況。

剎車則搭配了一對Magura MT-Race,使用高科技碳纖複合材質手柄+鋁合金一體成型夾器,與MT4級別持平,碟片方面使用前180mm後160mm設定,提供暴力的制動。

輪組配備的是18款DT Swiss X1700輪組,附帶有真空胎墊,隨時可以升級真空胎。花鼓自然是使用DT招牌的行星棘輪結構,標配為18T棘輪,希望獲得更快的踩踏響可以自行升級為36T或54T棘輪。

瑪吉斯ASPEN 2.1外胎擁有小的滾動阻力,高密度簾紗耐磨性強,鑽石形狀的花紋和雙膠料的設計也提供了的過彎抓地力,抓地力一流,適合XC越野,在彎道的時候表現很好的過彎效果。同時該款外胎也非常適合山馬黨的車友,不會讓你在城市騎行跑起來氣喘吁吁,還要抱怨外胎阻力大,比起CROSS MARK好太多了。

操控組件方面配備了一套美國品牌Controltech的MST系列把組和座管,最大的亮點是把橫使用了在近來賽場上比較流行的35mm口徑,相比傳統的31.8mm口徑能提供更好的車把剛性,而9度的後擺角使得操控更加得心應手

十分有意思的是把套搭配WTB Padloc,非常柔軟舒適,結合了Padloc鎖死技術進一步杜絕把套虛位產生,就算是在濕滑情況下也不影響使用,保持良好的抓力。

坐墊方面,更是配備了非常良心的Fizik Antares坐墊,提供優秀的舒適乘感和支撐性。

整車配置非常均衡,整車不帶腳踏11kg的重量還算是不錯的。在實際騎行中車架和輪組剛性表現出乎意料,加速非常輕快,爬陡坡時也沒有壓力。

在操控方面,由於前後均為桶軸,而且使用了35mm口徑的把組,整車操控感較好,面對單車道髮夾彎這類需要大幅度扭轉車頭的情況反映很快,搖車時也不會有「鬆散」的感覺。Magura MT-RACE油壓碟剎車線性較好,前180mm後160mm碟片的設定可以提供較為充足的剎車力。

SID前叉在正確設定氣壓的情況下,能有效吸收路面小震動;在面對大震動時行程末段的支撐力較強,防止前叉打底。

受制於鋁合金車架的材質特性以及外胎較窄,在越野路況整體感覺還是有點顛簸的,想必大家都懂的。所幸輪組已經預裝了真空胎墊,只需更換一對抓地力更好的真空胎,就可以讓整車表現獲得質的飛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ATTLE馭風單車 的精彩文章:

TAG:BATTLE馭風單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