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先吃獵物腦袋 黑猩猩捕食行為有助於揭示人類演化

先吃獵物腦袋 黑猩猩捕食行為有助於揭示人類演化

據外媒報道,一項新研究表明,猿類捕食方式不僅多種多樣,其中有的方式還令人頗為震驚。比如說,黑猩猩在進食亞成體(指尚未成年的動物,如嬰幼狀態、幼年及未成年狀態)獵物時會先吃它們的腦袋!而黑猩猩在進食成年獵物時卻很少呈現出這樣的進食模式。生物學家表示研究這些捕食行為有助於理解早期人類的進化。

圖註:坦尚尼亞貢貝國家公園內,一隻雄性黑猩猩正在進食一隻紅疣猴。(圖/伊恩·吉爾比)

坦尚尼亞貢貝國家公園內的林地中棲息著一群黑猩猩。早在1960年,國際知名動物行為學家珍妮·古道爾就在這裡開始研究黑猩猩了,那時她才27歲,後來,他們的團隊又發現了紅疣猴。

黑猩猩尋找它們的獵物,一場廝殺馬上就要開始了。隱藏的攝像頭記錄下了這一幕:在樹上受到驚嚇而逃竄的猴子不小心掉了下來,黑猩猩趁機捉住了它們。

伊恩·吉爾比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一名人類學家,他同時還是研究黑猩猩新課題的帶頭人。吉爾比隱蔽拍攝了貢貝地區凱瑟克拉種群的一些黑猩猩的生活狀態,他希望藉此對黑猩猩的食肉習性與特點展開更深的研究。

回顧視頻後,吉爾比注意到黑猩猩在進食亞成體(指尚未成年的動物,如嬰幼狀態、幼年及未成年狀態)獵物時會先吃它們的腦袋!吉爾比又發現黑猩猩在進食成年獵物時很少呈現出這樣的進食模式。

這種現象引起了吉爾比的好奇,這可能與人類的演化有著潛在的聯繫。為什麼猿類會喜歡先吃獵物身體的某個特定的部位呢?

把大腦當食物

吉爾比認為這種行為與營養獲取有關。

「在我們眼裡,肉就是肉,我們傾向一概而論,但我們也知道不同部位的肉的營養成分組合也是有區別的。整具獵物的身體自然有營養,但腦袋的營養尤其大。」吉爾比說道。吉爾比的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國際靈長動物學期刊》上。

大腦不僅富含脂肪,還是長鏈脂肪酸的一個來源,這脂肪酸能夠促進神經發育。

圖註:一隻黑猩猩在捕獵過程中捉到了一隻年幼的紅疣猴。(圖/伊恩·吉爾比)

黑猩猩很容易就能咬碎年幼猴子的腦袋,但想咬碎成年猴子的腦袋就不那麼容易了。如果黑猩猩在捕獵成年猴子時也採取咬腦袋的策略,那麼獵物可能不會一擊斃命,它們很可能僥倖脫逃,這樣黑猩猩捕獵的成功率就下降了。

因此,當黑猩猩捕殺成年猴子時,它們就會採用更有效率的進食順序,先吃富含營養的器官,比如肝臟。貢貝地區的黑猩猩在捕獵成年猴子時會對準它們的軀幹下手可能就是出於上述原因。

「這可能是關於黑猩猩如何進食獵物的最早的量化研究之一,」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專攻靈長類生物學的生物人類學家吉爾·普魯茨說道。

為了營養還是單純的傳統?

普魯茨在塞內加爾的Fongoli研究基地研究著熱帶草原黑猩猩的捕獵行為,她在該研究基地也見到過類似的進食行為,那裡的黑猩猩捕獵年幼的叢猴後就先吃腦袋。

學界對此也有爭論和疑問,黑猩猩雖是雜食動物,但肉類又不算是黑猩猩的主要食物,那麼它們為什麼還要捕獵呢?

普魯茨支持一種假設,這一假設認為黑猩猩是在尋求營養,但她同時表示該假設無法對所有研究基地的差異行為做出解釋。

再舉個例子,有些黑猩猩會吃蛋類,但有些黑猩猩卻不吃。在Fongoli研究基地,黑猩猩在捕食狒狒後會把獵物的腦袋和內臟丟掉,這些部分明明富含營養,所以它們的行為很是令人費解。

普魯茨猜想這是種群內部的文化傳統和內部成員所學到的傳統在起作用。

除了捕食行為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2017年1月30日,一處隱蔽攝像頭記錄下一段罕見的視頻畫面,視頻顯示了一隻黑猩猩被謀殺後的事情。這個場景比較駭人,一隻黑猩猩被謀殺,它的身體慘遭毒打,還流著血,甚至被肢解,而這一慘狀的製造者竟然是一群黑猩猩,這隻被害的黑猩猩生前竟還是這一種群的頭領!這段視頻記錄下了關於黑猩猩社會政治的致命結局。自2005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觀察著塞內加爾的一群黑猩猩,他們辨別出了一個被人叫做Foudouko的黑猩猩,這隻黑猩猩是該種群最初的頭領。兩年後Foudouko從權利的高台下跌落,它是被一群更年輕的雄性黑猩猩推翻的。2013年6月左右,Foudouko試圖返回族群,在此之前,它在群體外圍附近生活了好幾年。最後,Foudouko還是被以前的追隨者殺害了。一隻黑猩猩被自己的族群殺掉,這種現象非常罕見。這個例子雖然和捕食關係並不明顯,但今後或許也能為早期人類的進化提供一些信息。

肉類推動進化?

不管上述諸多行為的原因究竟為何,研究黑猩猩的肉類飲食也是有意義的,黑猩猩可能和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因此這些研究可能會有助於我們理解人類的進化。

吉爾比表示黑猩猩這一物種導致早期人類開始進食更多的肉類食物,他還表示自己的研究表明吃肉的動機可能是為了獲取脂肪。

「我們要把黑猩猩作為一個重要研究對象,這是我們理解早期人類最好的方式之一。把黑猩猩捕食行為研究的越清晰越好,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假設早期人類的行為。」普魯茨說道。

Science科學創建者shkoh chao:國家計算機高級工程師,業餘天文學家和科普工作者。新浪微博認證博主,今日頭條認證科普作者,頭條問答簽約作者,騰訊企鵝科普達人,UC頭條認證科普作者,鳳凰新聞科技頻道科普作者。每天多篇前沿科學科技資訊讓你掌握一手科學信息。多篇科學探索文章,擴充你的腦容量,讓你成為大神般的十萬個為什麼的解密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研究顯示捕蝦作業會給環境帶來更多二氧化碳
研究發現在高層建築中 人們更願意承擔高風險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