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大城市月入一萬,可你卻仍是個窮光蛋

在大城市月入一萬,可你卻仍是個窮光蛋

導 言

以前小時候聽著隔壁鄰居或是哪個親戚在一線城市年薪十萬,總是投去艷羨的目光,彷彿就這樣過著想像中的小資生活走上了人生巔峰。而當自己來到了一線城市以後,才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有這麼————大

2017年,各地政府和地稅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月薪過萬的人數出現了猛增。按照最近幾年個稅自主申報的增長人數估計,2017年全國大約有1500萬人,月薪已經超過萬元。

收入一直就是敏感話題,消息一出就上了熱搜,有不少網友當即表示嚴重拖了後腿,有網友羨慕的說,都能為「萬元戶」,那是不是喝酸奶再也不用舔蓋了。

那麼在大城市月入一萬的年輕人,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在一線城市,月薪過萬,到手7000,扣掉房租2000,吃穿出行2000,其他開支1000,給家人寄1000,

每個月的存款,不過區區1000。

如果你的收入是純靠工資,你會覺得非常焦慮。這座城市裡有大把月入好幾萬,依然月光的年輕人。

可是,如果你的收入,是家裡三套房子的租金加起來月入一萬,你就不會覺得焦慮,因為你是這座城市的有產階級。

而我,就是這座城市裡那個月入一萬的窮逼。

1

哭窮的本質,是沒有安全感

剛來到一線城市剛落腳時,雖然會有迷茫,但那時一身衝進,覺得那些不選擇奮鬥,留在家裡啃老的真是沒理想。那些繼承家業,贏在起跑線上的富二代,自己還有大把時間超過他們。

但工作兩三年之後,事業小有起步,可是在層層進階制度嚴格的公司里,只不過是當上了一個小主管。對於公司而言,你就像一顆小螺絲丁,每天都在擠成沙丁魚罐頭的高峰期公交里懷疑人生。更不用說望著可憐的存款和高昂的房價,連這個城市的廁所都買不起。

那些自己覺得可以輕易超越的富二代們,小公司已經做得有模有樣了;留在家裡的同學,結婚生子,生活安康,在父母的照料下,也算富足有餘。

只有自己,在外面拼了那麼久,手裡還什麼都沒有。存款不夠買房,也捨不得買車。交往多年的女朋友被家裡催婚,但卻沒有底氣去對方家裡提親。還要和應屆畢業生合租房子,擠公交車上下班。

當初一股猛勁衝進大城市,而現在,卻覺得,大城市留不下,家鄉也回不去。

2

在鄙視鏈底端的焦慮

在富豪鄙視中產,中產鄙視無產的鄙視鏈里,大城市的無產青年就是在鄙視鏈的底端掙扎的群體。

根據正態分布定律,再過幾年,這群人中,一定會有人躋身中產,然后里面最厲害的,會成為富豪。但是大部分的人,如果30歲前爬不過中產的門檻,恐怕就很難逾越了。

職場太艱險了,大多數人都沒有安全感。

每一個大城市都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拿著令人羨慕的薪水,在外人看來,光鮮亮麗。

他們的實際生活往往卻是這樣:

上班,加班,下班,回家睡覺,日復一日。

公司,家裡,永遠兩點一線。

這是很多在一線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我前室友經常一整夜一整夜加班,回到家常常大半夜。

腸胃炎吐到身體脫水,還在醫院一邊打點滴一邊做方案。我說,你歇歇吧。她一邊改ppt一邊和我說,「我是不差這一個項目的錢。但是如果這個項目上因為生病出了岔子,以後重要的項目,老闆根本不會放心交給我。」

兩天後出院,項目做得非常漂亮。

一起吃慶功宴,她敲了敲我的碗和我說,「老闆又給了我一個新的案子。病時扛得住才是真本事。」

我敬佩她的敬業,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數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說不的勇氣。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里,我們比誰都清楚,每一件小事,都可能讓我們多年的努力一夕傾覆。所以根本不敢拒絕當前的機會,更不敢說不幹就不幹了。

在中產都沒底氣輕易在職場上「say no 」的時代,大城市的無產青年們,只能用命去換在這個城市落腳的一點資本。

3

階級固化前,抓住最後的機會

在「普遍焦慮」的背景下,大城市的無產青年們,還有機會。

這些機會,來源於時間,以及互聯網浪潮下一個接一個的風口。

比起陷入中年危機,焦慮的」中產」們,我們還年輕。大多數無產青年,才20出頭,還有十年的奮鬥時間,十年可以改變很多。

我之前看過一份數據,裡面顯示,一個人如果在35歲時買房,那麼他買房的錢里80%來自後五年的收入。

所以20歲出頭的無產青年,對賬面上的錢還不需要太過焦慮。

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相對應的領域進行深耕。

我們最大的幸運,是生在了一個絕對不會「懷才不遇」的年代。

互聯網時代,真的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兒了。

喜歡寫作的,去寫作網站上更新,堅持寫完一兩本,十有八九都能出書。

喜歡畫畫的,可以在網站上賣手繪圖,還可以去給腳本畫漫畫。

喜歡旅行的,只要走過喜歡的地方,把東西放到網上去,總有人會看到。

行動力決定著你做事情的成敗。扎克伯格在2017哈佛大學的畢業演講里說,「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做,想法並不會在最初就是完全成形的,只有當你工作時才變得逐漸清晰,你需要做的就是開始。」

只是,千萬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言不合就放棄,最後還和別人說,是自己運氣不好。

說實話,大多數人的努力和堅持,都還沒達到能夠拼運氣的地步。

另外,碎片化閱讀和學習讓大多數人都變得越來越浮於表面,缺乏深度思考的空間和能力。

然而,但凡我們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資深人士,都一定要在這個行業里深耕,不斷前進。

拋開「一萬小時定律」,你也需要在這個行業里,不斷刻意練習,在痛苦的磨合中孤獨前行,最後才能到達少有人及的高處。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於我而言,生而為人,我想活得精彩一點。對那些勸誡我「差不多得了」,「這樣過也不會死」的人,我只想說:

「活著,如果只等於不會死的話,我也只是披著這身皮囊在浪費糧食罷了。」

我知道,有很大的概率,我十年之後,可能還是個窮逼。

但能力以內,我想往上走走,追求我能達到最高的高度。

在所謂的階級固化,上升通道關閉之前,告訴自己,我還能拼一拼。

來源:英國職場進化論(work_in_uk)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上市銀行五年英雄榜(附榜單)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資者報 的精彩文章:

我不想努力只想嫁個有錢人怎麼了
生活很美好 沒有什麼熬不過

TAG:投資者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