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生態鏈為何難成小米「護城河」?

生態鏈為何難成小米「護城河」?

普遍認為小米當下正在籌備IPO,而生態鏈成為提升小米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並成為其核心業務手機和電視的「護城河」,不過由於當下種種因素的影響,生態鏈業務同樣面臨自己的問題。

小米發展生態鏈業務是寄望以起強大的品牌和MIUI系統將這些產品聯結在一起,為其持續帶來軟體和服務收入,在國內市場這一構想較為容易實現不過在面臨強大競爭的時候容易分崩離析,在海外市場其MIUI系統難以發揮力量。

在國內市場面臨的問題

在國內市場,小米以自己的小米商城、小米之家等線上線下的資源構建了一個強大的新零售體系,加上其將手機業務帶入國產前四強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這讓各個創業企業都希望獲得小米這些資源的支持,再加上小米所強調的不控股而給予創始人給多的控制權,因此有近百家創業企業加入了小米生態鏈。

小米所強調的性價比優勢和線上線下同價,正讓它深受廉價低端的形象所影響,這一限制讓它的手機業務也無可避免,至今它在高端手機市場成就寥寥,有數據分析認為低端的紅米品牌手機占其出貨量的比例高達七成以上。業內普遍都清楚,線上市場利潤低下,高端產品普遍還是主要走線下市場。

受此所影響,小米生態鏈企業顯然並不希望僅僅在低端市場,而希望在高端市場有所作為。當下已經上市的生態鏈企業華米就是如此,華米科技製造的小米手環成為中國市場出貨量最大的穿戴設備,這與它超低的價格無疑有很大關係,這在為華米帶來巨量的出貨量的同時也給自己打下較為深刻的廉價低端印象,因此華米科技正極力推動自己的AMAZFIT品牌,希望擺脫這種印象。

小米生態鏈企業大部分都是生態鏈企業,在它介入的各行各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門檻,如在無人機行業,小米無人機雖然以低價和小米品牌在該行業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面對大疆這個巨頭小米無人機似乎並無力挑戰。其實不僅僅是這個行業,小米生態鏈企業近百家,真正做起來的大約有十多家,而且這十多家所取得的成績也遠不如小米手機業務所取得的成就,一旦這些企業發現無法藉助小米的資源取得成功,它們很可能會另尋出路,這種鬆散的聯盟很容易分崩離析。

小米希望將自己取得成功的MIUI系統延伸至其他行業,這也是小米生態鏈的重要紐帶之一,不過事實說明真正的強者並不希望成為小米的附庸,小米曾戰略投資美的,然而如今小米空調由長虹代工而非美的代工,美的也正發著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並無意成為小米生態的一部分。

在海外市場面臨的問題

小米的MIUI系統是基於Android進行深度定製,這與擁有Android的谷歌退出中國市場有關,國產手機品牌普遍都可以基於此對Android進行深度定製,剪切掉谷歌的應用而建立自己的應用市場,小米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收入,2015年其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37億元,互聯網服務收入是小米獲得高估值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在海外市場,小米則要遵從谷歌的要求植入谷歌的應用,MIUI的系統優勢在海外市場難以發揮,這就讓小米生態鏈聯結一起的其中一個重要紐帶因此而被打斷,其在海外市場要獲得互聯網服務收入也並不容易,小米很可能因此在海外市場變成一家僅僅是銷售硬體的企業。

小米當下在印度市場銷售的手機主要是通過印度電商企業Flipkart等銷售其產品,小米之家剛開始在印度市場發展,這樣小米幫助生態鏈企業發展的其中重要因素之一的電商渠道也打了折扣。小米在海外市場能給予生態鏈企業的支持其實相當有限,最多就是品牌等方面的支持。

在海外市場,小米MIUI、電商等優勢都難以給生態鏈企業帶來支持,其與生態鏈企業的聯盟更為鬆散,對於那些成長起來的生態鏈企業小米控制力更弱,對於未成長起來的生態鏈企業給予支持更為有限,這讓生態鏈企業成為小米護城河的希望更大打折扣。

小米希望生態鏈企業提升其IPO估值其實比較有限,2017年其公布的生態鏈營收超過200億,這占其整體營收的比例在20%左右,真正為小米貢獻營收其實還是它自己所負責的手機業務和電視業務,其實更根本的是手機業務,而2017年的業務取得反彈也主要是因為手機業務復甦所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穎 的精彩文章:

高通與NVIDIA在物聯網晶元交鋒,爭相引入AI
大疆尋求融資或展開在行業應用領域的擴張

TAG:柏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