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醫學的最高層次思想
實際上,中醫在滿蒙政權入關的時候,就開始走向衰亡了。
游牧民族遷徙而居,沒有定居民族的衛生習慣,容易受瘟疫,傳染病的侵襲,壽命短,因此沒有醫學或只是懂得一些幼稚的治病手段。
所以,在清朝,作為統治者的滿人和蒙古人,整個統治時代,都在遭受天花、霍亂等傳染病侵襲。
比如,清順治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蒙古人,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人。
作為蒙古人的孝庄文皇后,身邊有一個蒙古侍女,叫蘇茉兒,滿語名稱叫:蘇麻喇,尊稱為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就終生保持了游牧人的生活特點,比如,一年只洗一次澡,洗完還把洗澡水喝掉;然後就是終生不吃藥,其實就是不吃中藥。
對醫生和藥物的接受,是一種生命權的交託。作為異族統治者,滿蒙人是不可能信任中醫和中藥的。
配圖:電影,教父 2
作為侍女,蘇麻喇姑歷經滿蒙政權四朝。
滿蒙人一進入中原,就不斷遭受傳染病的侵襲。
順治時候,就開始流行天花,因此每年到傳染病高峰期,滿蒙王室就離開紫禁城,所謂避痘。避痘期間,眾王子就由蘇麻喇姑進行教育。
康熙從小就被放在紫禁城外,免疫後才進宮,因此幼年常年跟蘇麻喇姑在一起。
所以,受蘇麻喇姑影響,康熙也敵視中醫。康熙說:
-先年,滿洲老人多不服藥,而皆強壯,朕亦從不服藥。
- 聖祖仁皇帝實錄1707年
不相信中醫,康熙就自學中醫,然後就是不斷發表不尊重中醫規律,敵視中醫的語言,經常要求中醫在某月某日要治好病人。
更經常的是,康熙這個傻逼,對中醫醫生各種嘲諷:
- 庸醫誤人
- 名醫伎倆,僅此如此,亦可嘆矣
- 到底治死了
因為蘇麻喇姑歷經四朝,又親自啟蒙歷代王子王孫,導致清朝長期不接受中醫。
由於滿蒙統治者不懂漢語,因此,清朝的統治,實際上是南北分治,南方相當於自治,因此,中醫只有在南方民間,得以殘留。
1821年,真性霍亂就在中國大規模傳播,首都也不能倖免。一天就死成千上萬人。
- 七月望後,京中大瘟疫,日死者以千百數。
游牧統治者不懂中醫,更缺乏國家級別的醫療和疾病、傳染病控制體系,傳染病發生,是叫軍警臨時處理的。
在游牧民族統治下,包括京城的街道,沒有公共廁所,人畜都是隨地大小便的。
隨著滿蒙人進入中原,中國的大門四開,世界各地的民族,都蜂擁到中國。此後世界性的瘟疫,天花,霍亂,鼠疫,中國都未能倖免。
由歐洲引發的世界性傳染病,像霍亂,瘟疫,從此中國都不能倖免。
比如1902年,由於俄國人大量進入,黑龍江璦琿縣,出現第一例的霍亂,霍亂傳染極快,半個月就死數千人,很快成為空城。
此後各種胡人醫學,就進入中國,如基督教醫學,伊斯蘭醫學,阿拉伯醫學,蒙古醫學,HM藥酒。
蒙醫當然不是中醫,自古以來,中醫就醫藥分家,尤其處方葯跟非處方葯,是分的非常清楚的。
正統的中醫,從來就沒有藥酒這種東西。為了還中醫清白,公子鑌願意到涼城旅遊一下。
歐洲蠻夷還誣陷,是中國人給歐洲帶去傳染病。
這純粹是謠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定居文明的社會,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國家級別醫療衛生體系,從而大規模消滅傳染病的民族。
寫人類簡史的猶太傻逼尤瓦爾,還不知恬恥的說,定居文明是人類的禍害。
實際上,整個中醫體系,從秦朝就完成,漢朝達到人類文明頂峰。
漢朝建立了完整發達的醫療和疾控體系,是最早進行醫藥分家的。
實際上,古代的全部知識體系,都是以易經為主建立的。以中文為載體的知識和思想,主要的學習者和傳播者是醫生,並非政治人物或知識界人物。
因為在古代,讀書就是做官,只有醫生是研究學問,不介入政治的。除了貴族醫療行業的太醫,御醫例外。
明代戶籍制度完善,每一戶都必須子承父業。醫生屬於醫戶,必須世代行醫,不能參加公務員考試。除了給貴族治病,才會專門招收御醫,進行考試。
我們經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前面說過,古代醫生是不能考公務員的。因此,他們並不讀論語,也不存在所謂的儒醫。
由於西方醫學的入侵,他們大舉進攻中醫。清末民初的各種慕洋派,就攻擊中國傳統,尤其是攻擊中醫為甚。
儒醫就是無知小兒鄒韜奮發明出來的。
鄒韜奮在其[無所不專的專家]一文中說:
- 醫生原是一種很專門的職業,但在醫字之上卻加一個『儒』字,稱為『儒醫』,儒者是讀書人也。於是讀書人不但可以『出將入相』,又可以由旁路一鑽而做『醫』。
由此斷言:
-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是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鄒韜奮由此得出結論,認為古代醫生不務正業,只是因為做不了官,就隨便用中醫糊口,或者是第二職業。
事實恰恰相反,實際上中國古代根本不存在儒醫。
前面已經交代了,自古國家規定,醫家是子承父業,世代行醫,不能參加公務員考試。
古代有條件讀書,擁有書籍和書寫工具,也是非常難得的。因此醫生的家庭條件都不會太差,又是終生的職業,能夠有閑暇閱讀百科的,就只有醫生這個職業了。
因此,古代醫生能夠世世代代,專門做學問。
所以,古代醫生確實無所不專,無所不懂。
巫醫同源,古代醫生唯一的教科書就是易經。所有的學問和知識體系,就集中在易經。
可以說,在古代,醫生代表最高學問,科學技術水平最高。
當然,因為古代醫生是百科專家,讀百科全書是基本功,作為娛樂,論語佛經什麼的,也會讀讀,但那是消遣,不是作為學問。
到了秦漢時代,國家級的醫療體系完善,才開始出現專門的醫學參考書,比如內經,古人喜歡托古,前面就加個黃帝,叫[黃帝內經],實際上是醫案(病案),是醫生世家自己不斷添加的臨床總結報告。
基督教最重要的一個傳播手段,就是給窮人治病,然後再傳教。
前面說滿蒙政權敵視中醫,到了基督教政權太平天國,就是基督教醫學開始在中國全面傳播。
按照前面分析,中醫就是以易經為最高指導思想,子承父業,世代從醫。到了清末民國,歐美蠻夷殖民,這個基礎就沒有了。
毛主席發展赤腳醫生體系,實際上就是試圖恢復古代中醫傳統,這個任務沒有完成。
到了今天,可以說,中國醫學界,沒有一個懂中醫的,或者說,沒有一個符合古代中醫標準的。
因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醫生,就要子承父業,要成為易經專家。
比如所謂的醫古文泰斗段逸山,他是1965年,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可以說終生霸佔醫古文教科書頭牌,其他醫古文老師,也是以中文系畢業為多,而非醫學專業出身。
中文系出來的編寫醫古文,只能是寫一些中醫名人傳記,然後就是醫案(病案)的臨床報告,歷史奇聞異事,最後就是儒家的倫理教訓。這些中文科班,對中醫本身,一竅不通,只不過認得中文,囫圇吞棗理解而已。
要教授中醫醫學,必然是教授中醫醫學思想,理論,技術本身,而非附加的語言。醫古文變成去研究語言了,真正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真正要教授醫古文,必須是醫學科班出身,中醫世家,尤其要精通易經。而要做到這一點,精通古文並不是必須,白話文也可以的。只有從醫生、醫學的角度去理解醫古文,才會真正領悟,古代的醫學前輩,到底在講什麼。
不客氣的說,中文系教授醫古文,都是鬼畫符,就跟英語系去領導外交事務的道理類似。
所以,復興中醫的道路,任重道遠。
TAG:公子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