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然》子刊:有證據表明,太陽系中曾有一神秘行星被摧毀了

《自然》子刊:有證據表明,太陽系中曾有一神秘行星被摧毀了

科學家們分析了落在地球表面的一些隕石碎片後發現,其中含有金剛石成分,它們可能來自於一顆已被摧毀的行星胚胎。這一發現發表於2018年4月17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

一張原始太陽系的想像圖

在2008年10月份,一顆小行星撞擊了蘇丹地區的沙漠,濺射出了許多珍貴的隕石碎片。科學家們對其進行分析後發現,這些隕石中含有金剛石成分,這些金剛石很可能是在幾十億年前形成的,它們應該來自於一顆已經被摧毀的行星胚胎。

研究人員表示,這顆神秘消失的行星應該有水星或火星的大小。

在分析這些來自太空的隕石碎片時,研究人員發現,除了金剛石之外,其中還包含了很多地球上常見的礦石成分,如鉻鐵礦、磷酸鹽以及一些鐵鎳硫化物。但他們表示,這是第一次在來自地球之外的物質中直接探測到金剛石成分。

這些隕石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來自於太陽系早期的信息。在大約44億年前,在太陽周圍,原始的行星正在形成,科學家們稱這些正在凝結到一起的物質為行星的「胚胎」,它們中的許多都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行星,但也有一些最終落入了太陽內部,或是被拋射到了太陽系外的空間中。

圖中的黑色石頭是在蘇丹的努比亞沙漠中發現的一顆隕石

據測算,那顆隕落在蘇丹努比亞地區的小行星直徑在4米左右,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後,它在高溫下碎裂成了無數塊,分散在一片直徑約37公里的範圍內。研究人員採集到了其中的50塊,大小從1到10厘米不等。

研究人員稱這批小隕石為「AlalaMatt SITTA」,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六站」,是隕石發現地附近的一個火車站名。雖然,在找到這些隕石後,研究人員很快就從中發現了納米金剛石晶粒,但研究人員當時並沒有注意到它們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在隕石中發現的納米金剛石結構,這是一張彩色掃描透射電鏡圖像

金剛石的生成必須有高溫高壓的環境。通常,它只能在地球這樣的大型母體中受穩定的靜壓而產生,但是科學家們認為金剛石的產生還有其他途徑。根據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一份聲明,在太空中,不同天體之間的高能碰撞中也可能產生金剛石,它們會像化學實驗中的蒸氣一樣凝結起來。

但是,在經過一系列研究後,科學家們發現這些隕石中的金剛石只能在高於20千兆帕斯卡的壓強下形成,人類只能在引爆某些極強的炸藥時,才能獲得同等的壓強。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聲明中說:「這樣高的壓強只能解釋為,生成這些金剛石的母體應該是一顆水星到火星大小的行星胚胎,其具體大小取決於這些金剛石生成的地層深度。」

該學院的博士生法爾杭·納比伊(Farhang Nabiei)領導了這項研究,並且他們表示,這顆行星的胚胎應該是在一場威力巨大的碰撞中粉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霸王龍能跑過賽馬?有研究表明它們根本就跑不起來
最小的哺乳動物有多小?成年體重不超過5克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