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雁盪山水養出「山水大觀」,胡鐵錚山水畫大展亮相浙江美術館

雁盪山水養出「山水大觀」,胡鐵錚山水畫大展亮相浙江美術館

4月18日,「山水大觀——胡鐵錚山水畫大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幕,展覽時間4月18日至5月2日,展出胡鐵錚十餘年的研究創作近80件,較為完整地呈現了藝術家的藝術歷程及探索所得。

胡鐵錚,號雁石,畫道行者。1946年出生於樂清,先後師從戴學正、林曦明、賈又福諸先生,喜游名山大川,潛心山水畫。2005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山水畫個展,出版有《胡鐵錚雁盪畫冊》《學畫問岳樓》等畫集與詩文集。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博導王贊,浙江省政協原秘書長、詩書畫之友社副理事長陳榮高,中央美術學院博導賈又福,中國美術學院博導卓鶴君、李以泰、張遠帆、張谷旻、孔令偉,原杭州畫院副院長郎承文,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盧炘、陳品超、劉海勇,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賈雲娣,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鄭岳華,浙江美術館主持工作副館長應金飛,浙江美術館黨總支書記、副館長杜群,浙江省美協副主席、溫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蔡瑞蓉,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石君一,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教授楊振宇,潘天壽紀念館館長、教授陳永怡,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展覽部主任趙輝等領導與嘉賓蒞臨現場,其中不乏樂清籍的知名教授和學者。

觀山水到「山水觀」

曾有人論,胡鐵錚的藝術風格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一是家鄉山水的滋養;二為轉益多師,不為一家所囿,擇師的過程也是其藝術觀發生變化、醞釀新的藝術風格的歷程;三好讀書、重修養,詩文與書畫並重。當然獨立的性格和處世態度與他的藝術也密不可分。」

故賈又福先生評:「鐵骨錚錚,衝天豪情。丹青問道,塚筆苦行。振衣萬仞,神御大風。天地盈懷,心燈長明。」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蔡瑞蓉認為本次展覽的成功舉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溫州近幾年來在藝術創作上的成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賈又福山水工作室代表賈雲娣則表示:」胡老師對待學術認真嚴謹的態度,值得我們晚輩學習」。而本次展覽策展人趙輝認為胡老師在努力開拓一種山水畫,「用他自己的圖式去表達他胸中的境界」,並提出「他經常有意無意的違背一些最為基本的自覺性規律和形式語言法則,然而,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有悖常理的背叛,何嘗不是一種創新的原始動力。」開幕式之後,展覽研討會在美術館一層多功能廳舉行。

展覽名「山水大觀」是胡鐵錚的老師賈又福教授所題,從「大觀」二字可體會老師對學生的期許。「觀」有景觀之意,也作諦視之解,而佛教中「觀」亦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從「觀山水」到「山水觀」,何嘗不是智慧之道?胡鐵錚的畫既有富哲思的探求,雄渾坦蕩,深邃而具內涵,更有一種納天地於胸懷的氣概。其作中,山石不再是依附於紙張的平面形狀,而是充滿張力的生命體,巨大的體量攝人心魄。他的畫作一改傳統中國山水畫講求「可游」「可居」的圖式效果,而以全景式、鳥瞰式的圖像極大豐富了山水畫的構圖樣式。

胡鐵錚轉益多師,不為一家所囿,擇師的過程也是其藝術觀發生變化、醞釀新的藝術風格的歷程。他初師溫州名家戴學正,接受最為傳統的課徒方式,掌握傳統藝術文脈。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秦嶺雲、陸儼少、林曦明、郭怡琮等名家先後來雁盪山採風,他們的不同意趣激活了胡鐵錚用筆放縱又不失傳統韻味的靈性大門。起後又師從林曦明先生,如《雁盪山幽露氣清》等作均可見林先生對他的影響,雄健淋漓又現代大氣。

1998年,他赴京拜師學藝,2003年正式隨賈老師學畫,再次從龔賢入手,上溯范寬下及清代諸家。他體會到了前人筆墨的品味,作者的理想和精神境界,對歷代大師的師承關係及風格形成、發展脈絡有了進一步真切的感悟。

至今,他仍然手不釋卷,研讀不止。廣泛的遊歷也是他藝術成就的基礎,駐足雁山,上黃山、登泰岳、攀華山、過三峽、游峨嵋、走西北、赴海南,足跡遍及祖國的名山大川。生活的實踐與經歷,不但為藝術提供了進行藝術創作的原料,而且是藝術表現能力的基礎條件,不斷積累的生活經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

畫跡自然是心跡

「束縛自己前進的不是未知的知識,而是已有的知識。」這是他信奉的名言。胡鐵錚的山水畫體現了他心靈的探求軌跡,畫跡自然是心跡。幾十年苦心求道,他在藝術上形成了獨特的胡氏印記。

如果說胡鐵錚早期作品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現階段的作品則更多地呈現出「情」、「理」交融,讀者動於「情」而明於「理」。胡鐵錚是一個性情之人,他的畫發乎於情,然而這種情緒又是節制的,更多的是發於情而止於理。從畫面中也可以看出那千錘百鍊的堅韌和凝練,使激情寓於靜穆的理性之中。作品更多的承載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對崇高理想與壯美的追求。他所追求的不再是一種趣味,表現出更為博大的理想,一種帶有哲思的恢宏。

胡鐵錚的畫體現了他心靈的探求軌跡,畫跡自然也就是心跡。他在畫作中進行富有哲思的探求,努力賦予山水以心靈的力量,畫面雄渾坦蕩、深邃而具內涵,更是有一種納天地於胸懷的氣概。

畫面中的團塊結構,直承五代、北宋的山水大家。在他的作品中,山石不再是依附於紙張的平面形狀,而是充滿張力的生命體,巨大的體量無不彰顯著駭人的力量,攝人心魄。團塊結構所呈現出雄渾的氣勢、體量感的震撼和勃發的生命力構築成胡鐵錚對山水藝術獨特的美學追求。

筆墨是傳統中國繪畫的核心問題之一,胡鐵錚對於筆墨的認識著重體現在筆墨的個性差異的發揮上,他認為對傳統筆墨的共性追求會影響畫家個人面目和風格的形成,筆墨必須為畫家獨立的藝術語言服務,畫家是筆墨的主人而非筆墨的奴隸,一個有成就的畫家必然注重發揮筆墨的獨立風格。嚴格地說,他的筆墨不僅是正宗的,而且具有自我的特色。其實,畫展所記錄的不僅是畫跡,透過畫跡我們可以窺見一個身影,一個守著一顆平常心,不患得不患失,不為時風所動,不為名利所惑,高風亮節的胡鐵錚。他每天做著同樣的功課,面對晨曦、守著青燈讀書作畫,日日筆耕不輟,只求在畫作中表達一種哲理的精神、民族的氣魄。

來源:樂清日報全媒體

作者:東北河 王常權 文 林平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文化愛樂清 的精彩文章:

馬上就開學了,你家的孩子能早睡早起嗎?不妨試試這些招

TAG:愛文化愛樂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