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這棟大隱於市的民國別墅里,復刻著《隨園食單》里的人間至味道

南京這棟大隱於市的民國別墅里,復刻著《隨園食單》里的人間至味道

「所謂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袁枚似乎是恣意之間留下此言,只教後人猜測隨園的昔日盛景,抓耳撓腮卻不得一隅之美。

讀不盡的史書,看不完的紅樓,無限遐想都夠不到的大觀園,偏偏就在漢中路悄然獨立。你只需記住,下了地鐵,千萬留住腳步,從漢中門地鐵站出,南中醫一側,推開那半掩的鐵門,往裡張望,就能瞧見四百年前袁枚自得其樂的模樣。

又或者,是今人已在其間,烹茶盡具,開火生煙

南中醫漢中門校區的側邊,有一扇低調鐵門,門前掛著的銘牌得知,內有民國建築。推門而入,便見鬱鬱蔥蔥間,一棟別墅獨立其間。茶香裊裊,好一方大隱於市的清靜之地。

五季隨園

――――

「凡事不可苟且,而於飲食尤甚。」

—— 袁枚《隨園食單》

五季隨園的故事,要慢慢說。

光論其名,便有典故:《黃帝內經》所書「五季」——春生、夏長、長夏、秋收、冬藏,對應五行,又和人體五臟。至於「隨園」二字,自然落得袁枚的那點意思,沿了人家的後花園,又研究人家的《隨園食單》,總要致敬古人古法。

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家, 《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美酒名茶,都囊括其中。

自古飲食與養生本是一家。五季隨園,與隔壁的南中醫學府亦有淵源:《隨園食單》的食養價值研究,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備案科研項目之一,課題組帶頭人朱垚副教授,更是國醫大師周仲瑛的弟子。

菜肴形式萬千,每一道卻不離其宗,選料嚴格、製法精細、五味調和、色形典雅,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TIPS:說到南中醫,就不得不提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診法傳承人。朱垚副教授,師從周教授,在中醫治未病保健、亞健康領域頗有建樹,中醫與食療文化的結合,亦為專長。

闖進了園子,抬頭就撞見那全落地玻璃茶房。春日的萬丈青陽,庭院的盎然綠意,都在茶磚瓦解的一壺韻致里。餐室一樓,同樣可飲茶,就坐於大堂內,茗飲間又是別樣的沉靜收斂。

拐進另一幢,一樓包間分別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命名。二樓宴會廳,則是「豐盛」和「四時」。四時五季皆豐盛,中國人講究的圓滿都寓於此。

匠心復刻

――――

論及復刻食單,將寥寥幾筆古語,融於今日餐桌,絕不是簡單複製。天時地利、食材烹調,每一件考驗的都是人的火候。

一輪冬藏過去,恰是春生之季,萬物生髮而成長。且品這一席春生菜單,感受古人和今人的智慧匠心。

- 石斛山珍草雞大連鮑 -

此道菜品由《隨園食單》的「鰒魚煨鴨」演變而來,人體經過冬季的一輪虛耗,在春季同樣應該以湯滋補。只是大補捨去,以古法烹飪春鮮食材,遂了時令,五行五臟方能有所終。像那石斛養胃、草雞益氣、鰒魚高蛋白而低脂,每一物均是滋補聖品。

註:古時稱鮑魚為鰒魚。南京人更好在夏天食鴨,因此春季用適時的草雞代替,到夏季則完全復刻「鰒魚煨鴨」。

- 蔣仕郎三絲燴海參 -

此道菜品由《隨園食單》里的「蔣仕郎三絲燴海參」演變而來,卻是選取鮮活的海參,搭配時令的春筍、香菇、野菜熬煮濃湯。三種顏色,三種口感,都為了提煉那湯底的鮮。燭火保溫間,湯汁更加醇厚。

註:古時海參、鮑魚等海鮮食材由於交通不便,多用干質。

將古人之語,做成形色味俱佳的菜肴,又中醫之道,養生之法,融入了現代人的學問。實屬心思難得。

或者拋開袁枚、拋開食單,僅在這處民國遺址的庭院里,品一品窗外的海棠、杯盞里的清茶,還有精心研製的一席春宴,已是把酒持螯般的人生樂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味 的精彩文章:

TAG:媛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