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創始人: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
點擊上方
▲
藍字
關注
—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個特別推送
—
華
哥
說
百年老人的悲哀,百年復旦的輝煌,濃縮中國百年的曲折。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朗博
探究東西文化,洞察差異化的世界
從生到死整整100年,他為了民族的強盛耗盡心血,最終無望。
他生於1840年,這一年鴉片戰爭爆發,是中華民族屈辱的開始。
他死於1939年,此時神州大地正受日寇鐵蹄蹂躪。
臨終,他只能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
他就是
復旦大學的創始人:
馬相伯
。
馬相伯
·
01
·
神父
1852年,從鎮江到上海的一葉扁舟,上面載著一個孤獨的少年,他就是年僅12歲的馬相伯。
馬相伯畫傳(戴曉明 上海)
他在船上眺望遠方,憧憬著未來,
當一個天主教神父是他的志向。
他的父母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當他剛出生時就受洗禮,洗名若瑟,成為天主教徒。
他到上海後,投入法國耶穌會的徐匯公學(
今上海徐匯中學
)學習。
他天資聰慧,刻苦學習18年,掌握了拉丁文、法文等7門外語,研究國學、西方哲學神學和法學,以及數理、天文等學科。
30歲時,他終於實現夙願,獲神學博士,成為一名神父。後任徐匯公學的校長,講授經史子集。
馬相伯畫傳(
戴曉明 上海
)
但是,
他對自己的信仰動搖了。
當時 ,在中國土地上,外國人鄙視欺負國人,即使在教會中,中國傳教士和教徒也受到外國教士的歧視,他所信仰「上帝」的平等並不存在。
1876年,中國遭受到了巨大的饑荒(
史稱「丁戊奇荒」
),當時英國外交報告記載:「在遭受災難最為嚴重的一些縣份中,百姓像野獸似的互相掠食;在幾百個甚至幾千個村落中,70%的居民已經死亡了。」
僅華北就餓死1000萬人,震撼世界。
當時英國報刊上刊登的「丁戊奇荒」災區情景
馬相伯不忍同胞相食,自籌白銀2000兩救濟災民,反遭教會幽禁「省過」。
他認清了教會博愛的虛偽,憤而脫離耶穌會還俗。
他要尋求中國強盛的出路!
·
02
·
從政
年近40的馬相伯,找到弟弟馬建忠。馬建忠作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承擔著清朝外交重任,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今天的韓國國旗就是他設計的。
經過弟弟介紹,馬相伯認識了李鴻章,李鴻章希望通過發展中國的工業實現強國,這就是「洋務運動」。
李鴻章重用馬相伯,並聘任他為哲學教師。馬相伯也隨著李鴻章出使各國,翻譯文件,籌備借款,為朝廷嘔心瀝血。
大清一時「迴光返照」,看似要成為世界的強國,但1
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慘敗,讓中華民族跌入谷底。
「弱國無外交」,李鴻章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作為李鴻章的幕僚和外交使者,馬相伯也背負著「賣國」的惡名。
馬相伯手稿:慨自清廷外交,一不知公法,二不習製造。入手功夫則文字尚無。但歐美國際文字多用法文,故設震旦······余深責之。但余既不為名,又不為利,而瑣碎記之者,蓋時勢空隙(穴)來風莫測,以免累後人!
恰逢母親病重,馬相伯想在病榻旁盡孝道,可虔誠信仰天主教的母親卻拒絕見他,母親說:「我的兩個兒子都是耶穌會的教會,你們不是神父了,就不是我兒子了。」
母親去世以後,懷著對母親的愧疚和對時局的絕望,馬相伯辭官回鄉。
不久,他的弟弟馬建忠也累死在辦公桌上。
「實業救國」無望,親人離世而別,
馬相伯心灰意冷,他的「強國夢」破碎了。
此時,他認識到:
「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
於是,他要毀家興學,啟發民智,教育救國。
馬氏兄弟完成中國第一本漢語語法書籍《馬氏文通》
·
03
·
辦學
1900年,已經60歲的馬相伯,把自己的全部家產,良田3000畝捐獻給天主教會,條件是教會要創辦「中西大學堂」。
馬相伯捐獻財產字據手抄件(部分),存於上海檔案館
教會只對錢感興趣,對於辦學並不熱心,馬相伯心愿遲遲未遂,內心著急。
這期間,在南洋公學(
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
)任教的蔡元培找到他說,要學拉丁文,拉丁文為歐洲各國語文之根本,西洋一切古代文化,若果不通拉丁文,那就無從了解西洋。
馬相伯說,你已過中年,一個人學了沒什麼用,最好找些年輕人來。
蔡元培派出24人學習,這包括後來有名的黃炎培、胡敦復、邵力子、李叔同等。他們來馬家不僅學習拉丁文,還學數學、法文。
24個人學有所成,風聲所播,各省有志之士,不遠數千裡間關跋涉而來求學。學生多了,馬相伯又找到教會,教會這才騰出地方,讓馬相伯辦學。
1903年3月1日,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震旦大學院
——
成立了,其地址今天徐匯區第二中心小學,起名「震旦」,梵文的「中國」,寓意是「東方日出,前途無量」。馬相伯和震旦學院師生合影(圖正中為馬相伯)
馬相伯親任院長,他辦學的思想是
「學術獨立,思想自由」
。震旦學院的校舍
他還奉行「有教無類」原則,只要是人才,就非常愛惜。
1903年,一個青年因寫「反詩」譏諷清政府,被通緝逃到上海,走投無路,馬相伯收留並保護了他,當時的中國,清政府是不能搜查外國教會和租界。
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的于右任。
于右任,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驅,國民黨元老,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他牢記馬相伯對他教誨:「不以空言抒憤,救國必先科學」,這也影響于右任的一生,他曾說:「生我者父母,育我者先生!」
于右任後來作為民國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也把馬的教學理念滲透到了自己民國辦學之中。
後來,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北大精神」與馬相伯也不無關係的。可見馬老對中國教育影響之大。
可是,沒多久馬相伯的「震旦」就辦不下去了……
·
04
·
復旦
馬相伯在震旦學院,讓學生自主管理,不要求學生早上做祈禱,晚上做禱告。
這讓法國教會很不高興了,因為外國人辦教會學校的目的是,
「使用從知識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 ,而控制中國的發展」。
教會對馬相伯「本土化」教育很不滿意,剝奪了馬相伯的管理權,把他架到醫院,無病而住院。
學生嘩然,摘下校牌,全體退學。清廷便聯繫法國巡捕房準備拘捕一些反清的學生。
于右任、邵力子等七名同學來到醫院,跪下來,哭著說:「馬院長,我們已經散學了,我們還要讀書。」
他曾經營救「七君子」
這位一米八的老人頓時淚流滿面,傾家蕩產辦學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怎不痛心?
最後他以學生安全為條件,把學校交給法國人,帶著學生要另立新校。
1905年,在張謇、嚴復等社會名流的支持下,這位白髮蒼蒼的66歲老人,在吳淞找廢棄的提督門,建立復旦公學,這就是今天的復旦大學。「復旦」寓意為重建震旦,振興中國。
19世紀20年代復旦大學校門
馬相伯經常對學生說
「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
馬相伯繼續倡導「學術獨立,思想自由」,影響至深,今天復旦的校歌還有這兩句話。
復旦大學校歌
正是有了馬相伯,復旦大學才能人才輩出。
可是馬相伯為了辦學,家破人亡。
因為忙於辦學,無暇家庭,妻子賭氣帶著長子回山東娘家,船出吳淞口時,不幸遇難,
馬相伯痛失妻子和長子。
次子馬君遠在復旦公學當了美術教員,不久病亡,拋下才18歲的妻子和不滿6個月的女兒,馬相伯再無子嗣。
百歲誕辰日與孫女馬玉章攝於諒山
·
05
·
煎熬
辛亥革命後,德高望重的馬相伯被孫中山聘為南京第一任市長,他還代理過北京大學校長,擔任過政府要職。
後來,于右任等學生見他生活清苦,捐一萬元,作為其孫女馬玉章的生活費和教育費。
但馬相伯把一萬元捐了出來,創辦中國第一個女子學校啟明女中(
現為上海第四中學
),這個學校因楊絳先生而被人熟知。
啟明女中舊貌及楊絳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
91歲的馬相伯一腿已經不便,讓人攙扶著,揮毫寫字,寫一副對聯書賣50元,寫一個「壽」賣30元,一直到寫不動為止,共得10萬元,全部捐給前線將士。
晚年伏案寫作的馬相伯
1937年11月,日寇攻陷上海,馬相伯繞道去往昆明,在路經越南諒山時,因病留居。
1939年,他在異國度過了百歲誕辰,民國政府及各地機關和團體都遙祝他百齡典禮。延安也致賀電,稱他為「國家之光,人類之瑞」。
他卻說:
「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老朽何為,流離異域。正愧無德無功,每嫌多壽多辱!」
於是把各方贈送的壽禮全部犒慰傷兵。病重間,他感慨:「自出生之日,我中華無日不在憂患中煎熬。」
有人去採訪他,許久沉默,他回顧自己的百年人生,突然泣不成聲,說:「我只是一隻狗啊,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11月4日,馬相伯溘然長逝,客死他鄉,舉國哀悼。
馬相伯雕像
百年老人的悲哀,百年復旦的輝煌,濃縮中國百年的曲折。
如果,馬老地下得知今日中國之變化,必然能含笑九泉了。
【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版權所有 華哥編輯
】
周刊推薦
李鴻章:最屈辱的愛國者
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到底牛在哪?
那些氣色紅潤、烏髮透亮的女人,原來在偷偷吃它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合作方
更多精彩文章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華人優品」
推薦好物
順手點個讚唄
↓
↓
↓
※我觀察了很多美國家庭,看到了中國爸爸的3個毛病
※這隻號稱香水界「愛馬仕」的小熊,為何刷爆明星微博圈?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