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了凡四訓》第23集:行善的智慧

《了凡四訓》第23集:行善的智慧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心經句:

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現行雖善,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




內容摘要:

我們究竟怎樣做才算是真的行善呢?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則故事:春秋時期的魯國定有一條法律,凡是魯國人在其它國家做奴隸,若有人肯將他們贖回魯國,就可以向官府領取賞金。當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很有錢,他贖回了被抓的國人,卻不肯接受魯國的賞金。按說子貢的本意是好的,但孔子聽到這件事之後,很不高興地說,這件事子貢做錯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考慮到這件事對引導風俗所帶來的影響,能把風俗變好,引導百姓做好人,這種事才可以做,而不僅僅為了貪圖自己一時的爽快與稱心。現在魯國富有的人少,窮苦的人多,若受了賞金就算是貪財,那麼不肯受貪財之名的人和錢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贖人了。如果這樣,恐怕從此以後,就不會再有人向諸侯贖人了。




子路看見一個人落水,把他救了上來。那個人於是送一隻牛來答謝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知道後,很欣慰地說,從今以後,魯國就會有很多人去救落水的人了,而被救的人懷有感恩心,那麼整個社會都可以形成救人的風氣。




綜上所述,孔夫子的兩個學生(子貢和子路)都做了救人之事,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子貢不接受賞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然而孔夫子卻批評子貢拒絕獎金,讚揚子路拿回報,鼓勵社會形成救人的風氣。因此,我們從中學習到:一個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講究是否會產生流弊;不能只論一時的影響,而要講究長遠的是非;不能只論個人的得失,而要講究對於社會大眾的影響,這也就是「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的含義。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做事也是如此,不能只考慮眼前是否正確、有益,要看長遠的影響;不看自己是否得益,而要考慮到長期以來對於社會風氣及對國家、子孫後代的影響。


大家都在看 點擊即可閱讀






  • 第一眼看出什麼字,你就是什麼人!(准到窒息)



  • 被「養老」毀掉的中國獨生子女



  • 人,不能讓心情生病(深度)



  • 朋友圈最真實的偷拍照: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 空船理論(深度好文)



  • 多少人沒熬過 45~55 這段危險期?為家人,請多看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了凡四訓 的精彩文章:

《了凡四訓》第32集——成人之美

TAG:了凡四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