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皮格馬利翁效應:如何通過禮儀教育影響孩子未來的階層

皮格馬利翁效應:如何通過禮儀教育影響孩子未來的階層




皮格馬利翁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事情會朝你期望或暗示的方向發展」。告訴孩子「你能行,你的聰明才智足以考個清華北大」,然後孩子就真的考上了。聽上去是不是很美妙?如果想做成功某事只要自我催眠就好了。但前提是你不知道這是個「局」,完全信以為真,並且朝這個方面努力才可能有效。

 


為什麼說禮儀教育能改變階層,難道不是學習才能改變命運嗎?


 


無論承認不承認,在中國,階層還是很容易被一眼看穿的,因為精神面貌,言談舉止很容易就反應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程度,從而讓人給你貼上一個標籤:這是一個知識分子、這是個搞藝術的、這是個……玩兒快手的……


 


禮儀教育是改變孩子精神面貌、提升自信心及自我期許的低門檻高回報的教育項。


 


01


禮儀教育是提高孩子自信的捷徑


 


在中國家庭中,紮實的禮儀教育並不普遍。中國的教育普及率不算低,大多數家長也都會教給孩子說「你好、謝謝、對不起」。但簡單的禮貌用語只是禮儀教育的冰山一角,而且有多少人在說謝謝的時候真的心懷感激,在說對不起的時候真的心存歉意了呢。所以好的禮儀教養足以讓孩子傲立同儕,能幫助他們從別人的正面反饋中建立起一種優越感和自信心。這一點其實跟才藝教育有共同之處,能給孩子找到一個自信點,有優於普通水平的特質,是自信的一個重要來源。


 


而比起才藝和學業,禮儀教育更容易實現,且使用的頻率、場合更廣。我們不能逢人就跳上一段、彈上一曲,或者表白自己得過什麼獎項,但是禮貌、儀錶、姿態卻是隨時要展現出來的一面,而且大多數時候都能馬上得到正面的反饋:這孩子教得真好,真有禮貌;收拾得真精神,招人喜歡;這麼長時間都沒打斷我們的談話,太懂事了……每一次正面的反饋都是一塊砝碼,增加孩子的「自重」。


 


02


耐心和好儀錶會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


 


談到禮儀,有一點被很多教育專家和兒童閱讀推廣人著重指出過,那就是等待。

無論對成人還是孩子來說,等待都變成了一種稀缺的品質。

社會發展太快,生活節奏太快,學習工作壓力太大,一切的一切都促使我們變得躁動、易怒,沒辦法讓腳步和心停下來。


 


但是我們又離不開等待,坐車要等紅燈,吃飯要等翻台,考大學更是要經過12年的等待和努力……所以有些看似是一種禮儀的表現,其實更是心智的磨練。


 

如果說等待跟耐心相關,那麼每日堅持的好習慣就跟毅力密不可分。一個能從一兩歲開始就天天堅持刷牙、洗臉、洗腳、定期洗澡、定點睡覺的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多會有不同尋常的毅力。


 


03


相信自己有良好禮儀素養的孩子

會下意識劃分自己的階層


 


外部的正面反饋會增加孩子對自身的期許,而禮儀的切入點好就好在不會像學習那樣帶來太多的期望壓力。如果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再遇到坎坷成績下降,可能會造成過大的學習壓力,甚至讓孩子一蹶不振,但是禮儀不會,它更傾向於道德素質範圍,沒有直接的名次和分數做比較。


 


一個有好儀錶,懂禮貌的孩子,會怎樣定義自己?我是有教養的、優雅的、體面的。什麼人有這些特點?讀過更多書的、更明理的、智慧的人更符合這些特點。我願意跟這樣的人做朋友,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就透露出了對他們未來的期許,外界的正面反饋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反過來,他們又會以此要求自己,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04

英國學齡前兒童要學會的4項基本禮儀


 


請求——我又不欠你,我為什麼要幫你


 


我們一輩子都離不開「請求」,也總希望得到更多的幫助。這不丟人,在環環相扣的社會中,離了別人的幫助簡直寸步難行。


所以這項隨時可能需要發動的技能應該深植在孩子的心裡。


 


場景1

「給我一個蘋果」「你去洗一洗」,如果聽到一個孩子這樣對你說話,你是否會有膩煩的心理:真讓人不舒服,我又不欠你,為什麼要幫你。即便這個孩子是你親生的。





「你要甜甜圈嗎?」「給我粉色的。」


 


孩子一旦正式上學,不禮貌的要求就會使孩子遇到越來越多的阻礙,他們會發現不再那麼容易融入朋友圈了,以前總是被滿足的需求現在卻總是被拒絕,可這些小忙明明都很好辦到啊,就是撿支筆,遞塊橡皮,卻沒有人再願意回應他們了。





「不給,我改主意了。」


 


英國人想到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即時糾正,建立因果關係。


 


只要孩子在每次提出要求時都及時糾正他,「你這樣說我可不會幫你,除非你說請和謝謝」。這時也有很多孩子會固執己見,他們既想你幫忙,又不想按照大人的要求做,小小的自尊心和叛逆感可能讓他們異常堅定。




這時需要讓孩子體驗到禮儀與結果的因果關係。「你不說請和謝謝我不會幫你,別人也不會想要幫你,但是如果你說了,我不但能幫你拿東西,還有一個驚喜!」孩子對於小禮物、驚喜之類的是極少有免疫力的,哪怕只是一個MM豆,只要你把握著的拳頭伸開,然後配上驚喜的表情和語氣,他們都能瞬間被你感染。





「都給你!」「非常感謝!我愛甜甜圈!」


 


02


感謝的不是禮物,是心意


 


場景2 

「你最喜歡媽媽的哪個朋友?」「青青阿姨。她上次還送了一大盒樂高給我。默默阿姨只送了我餅乾。」





「可是我有8條腿啊。」「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不光在孩子心裡,就是我們有時候也會不自覺地把禮物的貴賤等同於心意的輕重了。這會讓孩子忽略了人際交往中的本真,最終錯誤地理解感謝的含義,也忽略了那些真誠的情誼。


 


方法:建立同理心


 


《跟丹麥父母學幸福教育》一書里有一章專門講共情的培養,也就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小促進共情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孩子日後建立充滿關懷的、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知道充滿關懷的人際關係恰恰是真正快樂和幸福的基礎。」





「謝謝你,熊貓先生。」


 


「默默阿姨的餅乾確實沒有青青阿姨的禮物貴,但那是她覺得最好吃的餅乾。她一定很喜歡你,才會花一上午的時間專門為你做餅乾。」




如果換位思考,孩子很容易感受到真誠的情誼,也就能誠摯地表達謝意,並且理解感謝的意義。


 


等待——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當下稀缺的品質


 


「等」,不等於磨蹭和慢性子,在浮躁的時代,「等」已經成為稀缺的美好,不但可貴,更意味著良好的禮儀教養。


 


場景3 

「不,我馬上就要,就現在。」 「我現在就想看電視。」





「不,我不相等,再見!」「我願意等,熊貓先生。」


 


等待對孩子來說比較困難,培養起來需要一些技巧。


 


方法:轉移注意力與超預期回報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如果告訴孩子先不買玩具孩子可能不願意,但是跟他說我們再逛一下,也許有更好的玩具,都看過後再決定,或者先吃頓飯,然後再討論玩具的問題,孩子也可能很容易接受。等過了兩個小時後,即便孩子再想起玩具的事也沒有一開始那麼執著了。





「哇!這份等待是值得的。」


 


另外,讓孩子意識到等待是值得的,也就是超預期回報,也會有強力的效果。比如這次沒給他買小小的恐龍蛋,但是他生日的時候居然收到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恐龍蛋。這種驚喜的感覺還烙印在孩子的記憶中,並影響他以後的決定。


 


良好的衛生習慣——刷牙、洗澡,小習慣卻是能改變人整體精神面貌的大事。


 


半路出家可以換一個職業,半道培養一位紳士或淑女可就太難了。


 


場景4 

「今天太累了,太困了,媽媽,我不想刷牙了。」「反正就一天,那就算了吧,明天早上好好刷。」


 



「我要去睡覺啦,熊貓先生。」「你忘記刷牙了。」



 


但如果連自己的衛生等小習慣都不能堅持,遑論意志力、耐力、抗挫力……


 


中國人講慎獨,就是人前人後一個樣。外面西裝革履,回家凌亂邋遢,裝出來的體面很容易被識破。


 


方法:找反面形象,看禮儀故事





「去年我已經洗過了。」「我身上現在香香的喲。」


 


督促孩子堅持好習慣時家長首先不能妥協。如果孩子不願意做,可以找些反面形象,孩子有很強的榮譽感和好勝心,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形象,也會抵觸。繪本故事中的形象很容易被孩子記住,通過有趣的小故事也能讓孩子快速明白是非黑白,是一個幫孩子建立好習慣的有效方法。




 









孩子教育,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灼見的贈書活動又來了!


我們將從留言區選10位朋友送出


10套(1套4本)《熊貓先生禮儀課堂》


歡迎踴躍留言。








—THE END—



MORE

灼見熱文 


??

戰火中的敘利亞,讓我們想起了99年前無助的祖國


??

剛剛,黃岡大別山16張世界級大片驚艷全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介、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為祖國大好河山驕傲!


??《歌手》亞軍華晨宇成90後「無冕之王」: 我從來不是音樂天才,只是在堅持著做音樂


??那個穿了三年aibidas的女同學


??

這部良心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星雲獎」最佳長篇,原著曾打敗大火的《三體》


??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高曉松,你在杭州開的公益圖書館美哭我了!原來最高級的人生,是把做過的夢一個個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這檔9.0高分國產綜藝再播,持續火爆!全場多次含淚致敬
李敖:逆風執炬,諸君皆思狂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