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已經歷了一百年,這是一個驚心動魄,五光十色的百年

明朝已經歷了一百年,這是一個驚心動魄,五光十色的百年

遠瞰京城,伸出一隻手掌就可以將之覆蓋,王守仁不由得心事浩花起來,一幅烽煙滾滾,戰鼓嘹亮,銀光皚皚,喊殺震天的畫面在眼前浮現,「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在耳畔迴響。聯想到明朝邊患未除,熱血少年王守仁頓時沸騰了至王守仁生活的時代,明朝已享國一百年。這是一個驚心動魄,五光十色的百年。

如果說方孝孺之死是明朝文人悲劇命運的序曲,那于謙之死就是其中最絕望的音符。前者代表大義,後者代表蒼生。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撐著活下去的,沒有了大義可以選擇蒼生,如果連蒼生的代言人于謙都落個鳥盡弓藏的結局,那麼路在何方?像莊子那樣身如不系之舟,脫離這「曳尾於塗中」的苦海?

兩千年來,無數的人都這麼做過,劉伶醉酒,阮籍狂狷,他們真的快樂嗎?生命就是在這喋喋不休的追問中慢慢最多的題元我要做什麼的人直到王陽明的出現,這一終極命題被終結了。了解心學首先要了解中國人,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最準確的評價是:一半儒家,一半道道家。而心學也常常被認為是這兩種思想的融合,但這種淺薄的定義遠遠不能概括心學豐富的內涵。

中國的歷史一言以藏之,中庸雖說在中國很早就被提了出來,但只有少數人可以自覺自發地將其運用自如,大多數則是追於強權而不得不做出偽裝與要協。後者一且脫離強權的壓迫,便很容易劇變為一種極端思潮,直至付諸暴力行動。

《巴別塔》中有一句名言:「實現正義的熱情,會使我們忘記慈悲為懷對公正的熱望,使許多人成了鐵石心腸。」同理,康有為在《法蘭西遊記》中點評法國大革命時說:「合數十萬革命軍之流血,以成就羅伯斯比爾之專制民主;合數千萬良人之流血,以復歸於拿破倉之專制君主。」其實他忘了,這樣的事在中國古已有之,早就見怪不驚了。

革命者,魯迅筆下「咸與維新」是也!這種文化心理,追根溯源,還是要到孔夫子身上去探究。子曾經日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的重點在「人不知而不慍」,這實際上是孔子在教導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人一一不為人知,卻不因此而氣惱。章學誠認為六經皆史,我深以為然,那麼就從歷史的角度來解剖一下這句話。

儒家」最初是一群巫師,而巫術在在商朝是立國之本,於是這幫人就靠佔個、跳個大神,混了一個既得利益階層。那文字最早又是什麼呢?文者,紋也。意即為統治階層粉飾遮掩的工具。由此觀之,商朝是利用政治神學來確保其統治的合法性的。

而到了殷周革命,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周朝將商朝的神權政治改造為賢君政治,講究治道,目標是創造理性的人文秩序。於是是,過去的大巫小叢紛紛下崗,自謀出路,混得不好的就只有在街邊擺推算命,另一部分有追求的逐浙成為一個致力於「齊家治國平天下」事業的階層,就是後來孔子的儒家。

其實這部分人也不好混,想想看,商朝時全國的文盲率還很高,認識倆字的屈指可數。而到了春秋,隨著文化的普及,識字率逐漸上升,本科文憑也就當以前的高中文憑使,競爭加加劇了,現實嚴峻了,於是孔子發話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就跟現在的媒體安慰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一樣:不要氣,不要急,關鍵是眼光要放低。實踐證明,這種號召是有用的。君不見西市賣肉者乎?君不聞網上陪聊者乎?扯這麼遠不是要貶低孔子,「人不知而不慍」是最有特點的「孔子句法(請仔細品味那個「而」字),《論語》中這樣的句式隨處可見,自勉中透著無奈。

當春秋時,諸侯割據,求才若渴,游士們四處兜售其學,謀取權力。如果性加入這些人的行列,別人要什麼自自己就賣什麼,文字集團就喪失了人格的獨立如果眼光再毒一些你會發現,這句話本身就揭示了說話者自已還沒有完全性,孔子頗有針對性地說這句話無非是想表明一種超然的態度,至於是否達到這種境界,則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揚超越。徹底超越了世俗功利的人,根本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因為他早就物我兩忘,隨心所欲不逾矩了。

所以我更相信這句話只是表達了一種為了超越而倣出的努力,四處遊說的孔子想要維持人格的獨立絕非易事。而千年後孔子的門人就更等而下之,將仁義道德作為潔名的譽之術了孔子和中國歷代知識分子的困境,就是一邊強調自己的價值理想超越了世俗的政治,自勉並教育學生不要理會權力遊戲中的利益分配,但另一方面,他們理想的實現,又必須依靠政治權力來實現。這是一個無奈的悖論直到王陽明的出現,所有的一切才被徹底打破。

不過目前為止,13歲的小守仁暫時還只是一個以民族大義為主導思想的少年,他在居庸關考察了一個多月,登長城、訪鄉賢、憑弔古戰場、思考御邊策,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待王守仁下山時,山道很窄,迎面過來兩個騎馬的韃粗人,大大咧咧,有說有笑,全然不將對面的這個少年放在眼裡。

但很快他們就會為自己的大意付出代價。王守仁正在為他的偶像于謙死得不明不白感到氣憤。想想看也是,有的偶像很傻很天真,亂搞一氣,搞完了則繼續當偶像,而于謙憂國憂民,鞠躬盡瘁,卻換來個兔死狗烹的結局!心念及此,守仁驀地一抬頭,正好看見那兩個囂張的韃靼人,登時怒從中來,當下搭弓射箭,但聞嗖嗖兩聲,韃靼人猝不及防,雙雙中中箭。

可惜王守仁年小力弱,未能立斃二人。一時間國讎私憤,湧上心頭,他連喊帶射,呼嘯著向二人衝去。兩個韃靼人對視了一眼,驚恐莫名,轉身倉皇而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的一個太子,被人借著名號反清復明,76歲時被康熙無辜處死
老人家中翻出明朝聖旨,專家來想用五百塊錢和一面錦旗拿走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