斃鷹事件的主導者到底是誰?八阿哥胤禩絕緣儲君位,康熙冷漠視之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充滿著皇權爭鬥的血雨腥風,真相撲朔迷離,重重迷霧之後的兄弟父子親情是那麼的脆弱不堪,無情最是帝王家,那金燦燦的寶座是如此的誘人而令人賞心悅目,八阿哥胤禩雖然不能子憑母貴,可是卻也從小深受康熙的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又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這一件件的無不表示康熙對胤禩的喜愛和欣賞,因為八阿哥性格溫文爾雅,待人隨和,處事體貼細緻,靈活圓滑,所以在一眾朝臣的眼中,胤禩人緣極好,就連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自願追隨於他,可見老八的人格魅力。
話說,這麼優秀而又有城府的一個人,怎麼就會在爭奪儲君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呢?康熙對他的感覺怎麼就會從喜愛變成厭惡呢?說來說去,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天下莫能與之爭!胤禩敗在了自己的急於求成,對皇權的覬覦之心的顯現。
康熙47年太子胤礽被廢黜,其他皇子們蠢蠢欲動,而胤禩也是忐忑非常的,為了求的前程,所以有了「張明德相面」一事,而此事也因為大阿哥胤禔在無緣太子之位後的一句話「看相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今欽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此話引發康熙龍顏大怒,而且牽連了胤禩,自此康熙對胤禩充滿了敵意和防備。
康熙是一國之君,同時也是一個父親,大阿哥如此言語,讓其看到了皇儲爭奪背後的兄弟相殘,而牽連著胤禩一併給算上了,認為他覬覦太子之位。一廢太子之後,皇子爭位越發的顯見和白熱化,因此為了平衡這一局勢,康熙提出了讓朝臣們推薦太子的決定,不過他話里話外都流露出要複位太子之意,不過朝臣們對於他的這一表露並沒有擁護,反而有不少的朝臣提出要八阿哥胤禩繼承太子之位,這一下可算是徹底惹怒康熙了,這不是明擺著和康熙皇帝作對嗎?皇帝有氣,自然是要出的,那也就只能算胤禩倒霉了,充當一回出氣筒吧!
一個帝王,誰希望自己的威信和權利受到挑戰和質疑呢?朝臣如此擁護,這令得康熙感受到了威脅,來自於兒子的威脅,這是一個平三藩、收台灣、三征噶爾丹的偉略之君,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而今卻被逼迫,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本來「張明德相面」事件就對胤禩有了看法,而今又趕上這事,兩相聯繫起來,胤禩覬覦皇位已久,實乃不臣之心,他之前的溫文如玉、廣結朝臣之行徑都是早有預謀而為之!人一旦對某一個人有了成見,那麼看待事情也就有了偏頗,自此胤禩幾乎被康熙打入了「冷宮」。
一棋錯滿盤皆輸,胤禩是灰心的,卻並未絕望,誰曾想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啊,康熙53年,發生了「斃鷹事件」,面對著老八送來的奄奄一息的老鷹,康熙氣憤的說出了一句決絕的話語:「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件事被不少人認為是胤禩絕緣儲君位的最終發酵事件,其實在筆者看來不然,以康熙如此智謀深遠的君主不可能想像不到這是有人在陷害胤禩,八阿哥又不是傻子,何苦自掘墳墓呢?那主導者到底是誰呢?史書上並沒有相應的記載,不過我們可以推斷出要麼是某些皇子在其中做了手腳,要麼就是康熙自己為之,當然不排除其它因素。
康熙只不過是借著「斃鷹事件」徹底絕了胤禩的皇位之夢罷了,是誰已經不重要了,所以從這些事件來看,筆者認為早在大阿哥胤褆說出那句話的時候,胤禩在康熙的心目中已然是被「發配邊疆,流放異地」了,之後的事件也只不過此事的發酵罷了。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