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專訪《米花之味》導演鵬飛:想從蔡明亮的影響中跳出來|文藝片專題

專訪《米花之味》導演鵬飛:想從蔡明亮的影響中跳出來|文藝片專題



撰寫|

郭雅瓊


編輯|友子




本文共1803字,所享閱讀時間4分鐘



這個競爭不算激烈的周末,一部頗受圈內人士關注的文藝片上映了。







上映前幾天,王長田、賈樟柯、王小帥、張譯等電影圈知名人士紛紛在微博上大力轉發推薦。導演鵬飛在朋友圈集中感謝了圈內一眾大佬的支持。




事實上,這部名為《米花之味》的電影僅僅是鵬飛的第二部長片,也是其第一部得以在國內院線上映的作品。



從多年前的處女作《地下香》到如今的《米花之味》,鵬飛的影片中始終有導師蔡明亮的影子。




疏離與靠近、親密與隔閡、刻板與真實、傳統與科技,這個發生在中緬邊境傣族村寨的留守兒童的故事,講得不急不躁、清淡平和,衝突不少,但更多的是平凡瑣碎的真實。







不過,相較於前作的壓抑,這位旅法歸來、與蔡明亮合作近

10

年的年輕導演,已經開始摸索自己的風格。藍天白雲、黃澄澄的原野、孔雀藍屋頂、艷麗筒裙,七彩雲南極富層次感的自然風光以及時不時的幽默元素,使得《米花之味》呈現出明亮清新的畫面質感,在探討社會問題的同時也不至於沉悶。




這也使得它與《地下香》的境遇有所不同:後者作為鵬飛的處女作,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

威尼斯日

單元歐洲影評人最佳影片、芝加哥電影節新導演金雨果獎,但至今依然面臨著審查問題遲遲無法登陸院線,而《米花之味》則在亮相了十餘個大小電影展之後,於今日(

4

20

日)上映。不過,影片的首日票房似乎並不如外界預想。




相比幾年前帶著劇本走創投就走了兩年,此次《米花之味》的融資依然不太順利。

還是挺難的,沒有什麼太大變化,具體花了多少時間我已經記不清了。

」鵬飛告訴

數娛夢工廠(公眾號:D-entertainment)

,「

不過以後不管是拍文藝片還是商業片,我的宗旨就是一定要拍有營養的片子。





                 

  



作品屢屢獲獎,但融資依然很難





鵬飛與蔡明亮、李康生(圖片來自網路)



蔡明亮的助手,是導演鵬飛嶄露頭角以來的標籤。




1982

年出生於京劇世家的鵬飛,曾經旅法學習電影八年,畢業於法國國際影像與聲音學院導演系。大學期間進入過洪尚秀《夜與日》的製片組,但並未接觸到創作。




2008

年大學畢業後,鵬飛機緣巧合下得以成為蔡明亮的助手,並先後擔任《臉》助導,《郊遊》的編劇和助導。




多年跟隨蔡明亮工作的影響,在鵬飛

2015

年的處女作《地下香》中有著明顯痕迹。聚焦於城市底層小人物的孤獨命運,於瑣碎平凡的細節展示真實生活中的困境,以及稍帶魔幻主義的配樂都頗有蔡明亮的風格。







這是一部深深地受到蔡明亮等導演影響無法跳出的作品。

鵬飛這樣形容《地下香》。




而這樣一部小眾的文藝片,又是在近

10

年前的市場,融資難度自然可想而知。

2009

年回國之後,鵬飛創作出《地下香》的劇本,

2011

年開始帶著劇本走創投,這一走就是兩年。




這期間,鵬飛去了戛納、鹿特丹、釜山、聖丹斯等等大小電影節,

最後在都靈拿到了最佳企劃案,然後拿到一部分資金,後來再回國,其他資金就相對好談。




事實上,

《地下香》這部影片至今依然面臨著過審難的問題,但鵬飛正在嘗試做出修改,爭取其登陸大銀幕

。受蔡明亮影響太大、過於壓抑以及節奏慢,是鵬飛猜測其過審難的重要原因。






從蔡明亮的影響中跳出來尋找個人風格




注意細節,用細節支撐整部戲,人物和環境關係的處理,會習慣用那樣一個視角去觀察。

」談及蔡明亮對自己的影響,鵬飛向

數娛夢工廠(公眾號:D-entertainment)

表示,比如在一些空間中,鏡頭是固定的,但是人物或者事物在動。







而留守的孩子們深夜去寺廟蹭

WiFi

、通宵在網吧打遊戲等顛覆留守兒童刻板印象的情節,則是鵬飛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一年中的真實事件。




這部片子

90%

的情節都是真實的。

鵬飛多次強調,雖然劇本創作只有

3

個月左右,但直到拍攝都在創作中,因為不少台詞其實是臨場發揮的。




而多年來與蔡明亮的合作,也為鵬飛的影片帶來了一個個大師級的幕後人物:蔡明亮御用攝影師廖本榕、楊德昌御用剪輯師陳博文、北野武御用配樂師鈴木慶一,以及榮獲十餘次金馬獎最佳音效的杜篤之等等都加盟了《米花之味》。







讓鵬飛印象深刻的細節不少:近

70

歲的廖本榕永遠都在自己的機器旁邊守著,會跟他一起做分鏡,而按理這些應該是導演的工作;片尾溶洞里一些奇奇怪怪的聲音,也被杜篤之保留,本來他的意思是應該只剩下演員的走路聲和說話聲;而陳博文則會通過一兩次他的需求,進而了解他作為導演的個人風格,剪輯出他想要的版本。




雖然與之合作的幕後團隊都或多或少與蔡明亮合作過,但鵬飛依然想要探索自己的個人風格。

想拍首先我自己喜歡的電影,如果自己都不喜歡看,也不好意思拿給觀眾,也是不太尊重,所以我也是在由心出發。




與前作《地下香》一樣,《米花之味》在

2017

1

月底殺青後,鵬飛帶著它先後走了

12

個國際和國內大小影展,通過獲獎提升影片影響力。




《米花之味》過去一年多已經拿到了不少電影節的獎項,包括第

74

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日

單元特別提及獎、俄羅斯電影節優勝獎、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中國新生代

單元歡迎影片。這部電影也入選了豆瓣的

2017

年度華語獨立佳作。




儘管有獎項加身,儘管市場對文藝片的包容度也已經大大增加,但鵬飛的親身經歷是,

《米花之味》的融資之路還是很難,跟之前沒有太大變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娛夢工廠 的精彩文章:

賣慘,強行雞湯,微商廣告…《舌尖3》口碑塌方怨得了誰?
《花千骨》侵權敗訴:愛奇藝、天象互動面臨3000萬元賠償

TAG:數娛夢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