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武這所學校被省里點名:從「民校」走向「名校」!

修武這所學校被省里點名:從「民校」走向「名校」!

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

「內外兼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核心提示

近日,在河南省教育廳公布的46位河南省第三批中小學名校長名單中,我市僅有兩位校長上榜,其中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校長薛志芳獲此殊榮。

校長成長的高度決定了學校發展的深度。省級名校長的榮譽既是對薛志芳個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對其所在的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發展成績的高度認可。

成立於2008年的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是一所地處城鄉接合部、各方面基礎薄弱的新興學校。面對升學的巨大壓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育人要求,作為該校第一任校長的薛志芳以新教育為引領,分數之內,聚焦課堂教學;分數之外,關注課程發展;分數內外,引領教師專業成長。10年間,該校由一所新興學校發展為中招升入縣一中人數和綜合考評全縣第一、榮獲「全國新教育實驗示範學校」稱號的區域名校。

那麼,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在10年間是如何通過「內外兼修」提升教學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近日,筆者進行了深入調研。

薛志芳在第五屆新教育國際高峰論壇上作典型發言。

分數之內

以高效理想的課堂提升教學成績

這裡沒有氣派的大門、沒有嶄新的教學樓,從外觀上看,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和普通的中學並無兩樣。

「我們學校沒有特別亮眼的地方,要看到有別於其他學校的地方,只有走進我們的課堂,聽聽老師的課,才能感受到我們的獨特之處。」薛志芳說。

4月12日,筆者走進該校七年級的數學課堂,這節課主要講解的是「因式分解方法的靈活應用」。課前,學生們已經進行課前預習,部分學生已經把課堂上需要講解的題目提前在黑板上做好板書。課堂上,老師只對教學目標和要求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後,便把整個課堂交給學生。

學生們按照安排,以「教師」的角色,輪流上台講解,然後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組長離開座位,主動為組員解答問題。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小組協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裡得到完美呈現。

其實,這節課只是該校「自主達標課堂」的一個縮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夥伴的合作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的「自主達標課堂」,已經成為該校常態化、特色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打造高效、理想的課堂,是該校面對升學壓力,提升教學成績的有效方式。

「初中作為義務教育的出口,分數和升學是學校發展過程中不可迴避的頭等壓力。」薛志芳說,「作為一所各方面基礎薄弱的新興學校,面對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有限的現狀,要想提高成績,唯有打造高效、理想的課堂,向40分鐘課堂要效益。」薛志芳說。

那麼,什麼是高效、理想的課堂呢?那就是以小組活動為中心,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反饋矯正—達標檢測為基本操作規程的學生「自主達標課堂」。

所謂「自主」,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具體說就是,學生在課前要根據「教學案」獨立完成定向預習。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時段。學生在課中要自主完成探究、研討、展示等任務。學生在課後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查漏補缺,鞏固提高。

所謂「達標」,就是達成教與學的目標。對教師而言,必須要努力達成教的目標;對學生而言,務必要儘力達成學的目標。基於此,幾乎每節課都要安排當堂達標測評環節,時間和內容要適當和合宜,哪怕就只有一分鐘或者一道題,目的是為了驗證學生學習任務是否完成、學習目標是否達到。

「學後即測,測後即評,當堂反饋,及時鞏固。這樣,師生都能夠即時、具體、準確掌握學情,這樣的課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薛志芳說。

聚焦高效、理想的課堂讓該校的教學成績得到迅速提升。近年來,該校在中招考試中連續多次獲得升入縣一中人數和綜合考評全縣第一的好成績,2014~2015學年,該校榮獲「全國新教育實驗示範學校」稱號。隨著教育教學成績的提升,學校區域影響力越來越大,學校規模也由最初的12個教學班、493名學生、42位教職工的小學校,發展成為一所有教學班30個、在校學生1800餘名、教職工105名,在省內外有廣泛影響力的學校。

分數之外

以校本課程開發關注學生素質培養

新時代教育發展應該適應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打破應試教育思維定式,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做法,堅持立德樹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教育應該是面向未來的。「一所好學校應該有自己的品質和品位,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績,應該關注學生的當下和未來,我們雖然條件有限,但只要一點點想、一點點做,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能離目標更近一點。」薛志芳說。

在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每天13時30分,優美的英文歌曲旋律準時響起,孩子們隨著音樂激情歌唱,他們的歌聲也許談不上美妙,卻深深地陶醉於音樂和英文的魅力之中。

這是該校英語教研組的老師們研發的「每周一支英文歌」小課程,這個課程為孩子們學習英語開闢了一片嶄新的天地,也是該校英語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

「其實,大家原來規劃得很理想,但在實施中發現英語老師不會音樂,音樂老師又不懂英語,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跌跌撞撞做了好幾年,通過一點一點努力,直到每個班級都配備了『一體機』,這個小課程才有聲有色地做了起來。」薛志芳說。

正是靠著這種「一點點」的堅持和探索精神,該校的「國旗下經典誦讀」「天天成長課」「閱讀課」「海棠詩會」「相約第五節」「名家有約」「成長的儀式」等都已經成為特色課程。

近幾年,該校已經形成「理想課堂」「課程開發」「教師專業發展」「校園新生活」「學生新評價」「校園新文化」「家校新合作」「締造完美教室」8大項目組、28個子項目整體推進,所有項目涉及全體師生,涵蓋整個校園生活。

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表演能力、演講能力等在一個個課程中得以提升。「我們的學生進入高中後,大多擔任班幹部,不僅如此,只要是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必定會三個本領,那就是能唱一首英文歌曲、能誦讀一首經典詩詞、會跳兔子舞。」說起素質教育成果,薛志芳頗為自豪地說。

分數內外

以閱讀為引領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如果說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核心和支撐,那麼校長的智慧和引領,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推動力。

翻看薛志芳2017年教育生活的點滴總結:讀書105本、使用聽課記錄本16本、撰寫博文86篇、發表文章13篇、發送「每日一語」365條、印發「每周一文」54篇。

其實,擔任校長10年來,薛志芳每天堅持閱讀,每年閱讀書目多達上百本,閱讀不僅是他個人的學習習慣,更成為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方式。

「閱讀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工程,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薛志芳說。

建校以來,薛志芳逐步建立並完善了「教師成長專業書庫」,先後購買教師發展專業書籍500多種(類),並制訂了詳細而具體的《教師讀書·研修計劃》,提出教師每年必須讀夠5本書,以重點檢查批註、讀書筆記等方式促進教師細讀精讀、深化內化。

對於教師平時的閱讀督導,薛志芳重點抓「三個一」工程,即「每天一語」「每周一文」「每期一書」,這是日常推動教師讀書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此外,他還通過「四棵柳」讀書沙龍,加強對榜樣的引領和專家的培育。

根據工作需要,薛志芳經常帶領教師進行讀書思考,學習內化,實踐提高。比如,《生命中最好的語文課》這本書,薛志芳專門組織語文教研組全體成員約定時間和地點,統一規划進度,適時提煉話題,定期組織研讀、吸收內化。

在薛志芳的引領下,廣大老師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得以成長提升。該校利用「名家有約」活動,組織師生中的「讀書達人」登壇開講,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目前,該校已有薛培培、崔美玲等21位老師分別做客「名家有約」,以「品得詩書氣自華」為主題,給全校學生講述了自己的讀書心得和故事。此外,該校教師王志芳撰寫的《讀書節儀式》還入編《中學學校儀式設計16例》。

「目前,不少學校在辦學中常常處理不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係,顧此而失彼,而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在薛志芳的帶領下,通過強力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妥善處理分數內外的關係,較好地解決了這方面的矛盾,也為其他有升學壓力的學校提供了一個樣板工程。」市名校長培養辦公室主任張新有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焦作話題 的精彩文章:

TAG:焦作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