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越不喜歡我,越讓我著迷
All The Stars
All The Stars
Kendrick Lamar
00:00/03:55
相信不少姑娘都遇到過以下情況:
先生A,Nice Guy,體貼有趣,常常都有空,經常約你出去,24小時隨叫隨到,並想你做他的女朋友。但是你卻會跟朋友抱怨:他有點太粘人了,說不上來,反正就是不那麼喜歡。
先生B,不那麼Nice的Guy,他和Nice Guy一樣,身上有很多優點,但是他有空了撩你,沒空了可以很久不理你,你總是感覺熱臉貼冷屁股。但是你卻會跟朋友說:我實在太喜歡他了,怎麼樣才能讓他喜歡我呢?
「怎樣才能讓他喜歡我呢?」-這一句話點亮了這片文章的中心,請耐心往下看。
為什麼我們有這種壞習慣,喜歡我們的得不到的東西和人,卻不大喜歡我們能直接得到的事物呢?特別是在愛情裡面。在生活別的方面,可能我們負擔不起買一件奢侈品,我們會很快地意識到和並且安然的接受這個事實,為什麼對於人際關係,我們很難放手呢?
根據Helen Fisher的研究(大家可以去看看Helen Fisher 的Ted Talk, 她有許多關於感情心理學的系列!),感情中遭受到對方的拒絕,會大大的刺激我們大腦機制中,與「Motivation(動力),Reward(回報獎勵),Addiction(上癮),Cravings(渴望)」 有關的神經部分。
在一次研究中,Helen Fisher 和她的團隊取樣了15名剛經歷分手的人群,他們讓參與研究的人從4529這個數字一直往回倒數,數到7為止,這個動作的功能是嘗試讓被研究的對象們注意力轉移和分散不去想感情的事情。在數完之後,他們把研究對象們之前分手的對象的一張照片,和另一張他們認識的人的照片放在一起給他們看,結果研究發現,所有人的大腦在看到被分手的對象的照片時,大腦中與「動力,回報,上癮,渴望」 相關聯的神經都異常的活躍,相比於他們看到自己朋友的照片時的反應,活躍程度會較低。
這說明了,人在感情中受到被拒絕的情況,其實是和「犯毒癮」的心理變化一樣的,不同的是,這個「毒品」的根源,是來自外人的拒絕,讓我們覺得真心付出的感情得不到回應,但是目前還沒有研究結果發現為什麼只有在感情關係里會出現這種類似犯毒癮的癥狀。而為什麼但我們得不到喜歡的人時,也會出現上癮的癥狀呢?以下有幾種可能的解釋,請耐心閱讀。
一. 未來在一起的「可能性」幻滅了
和感情中被分手情況相似的是得不到我們想要愛的人 (我們在現實中並沒有正式和這個人在一起),這時人的大腦中同時會出現「上癮」的反應,和被分手的痛苦程度沒有相差太多。人在經歷了一段感情之後分手,對於過去迷戀和上癮的是之前與EX相處時快樂的時間,EX給予的感情依靠,甚至是性。
但是對於一個從來沒有正式在一起的人,我們上癮的根源是一種「可能性」, 我們幻想的所有跟這個人能發生的美好未來的可能性,遭到了對方的拒絕。所以我們會產生和被分手一樣的後遺症。
二. 把對方想像的過於完美
當我們得不到一個人的時候,他/她在我們心中的 「Perceived Value (感知價值)」--即我們主觀的給他/她評價的價值會突然間升高。就像一個特別貴的我們買不起的奢侈品,我們一下子覺得這個人在咱心中變得特別完美和高大,但是事實上很多時候這些品質都被我們的大腦放大了,甚至和現實不相符,說坦白點,就是我們把對方想像的特別完美。
由於人類傾向於給自己的後代尋找一個「高價值」的撫養者,所以本能的我們會更被這些「高價值」的人們吸引,因為他們能為我們生產強壯聰明的後代,在社會上生存的機會更高。重點是,這一切的心理過程都有可能是我們自己臆想出來的,比較公正的方法是讓我們的朋友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評價,這個人是否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完美高價值。
三. 依戀型人格
具有依戀型人格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會更加容易對另一方產生迷戀,而對方的疏離會讓依戀型人格的人產生焦慮感,為什麼有些人是依戀型人格?這跟基因和家庭成長環境有關。
比如你從小父母就不會過問你的情緒,甚至否認你有任何消極的情緒,這種童年的情緒上被忽略會被帶入成年的人際關係之中,當一個人忽略你的愛和感受時,這種感覺跟童年家庭里被忽視的感覺很熟悉和類似,同時你已經非常習慣被拒絕和忽視了,所以就更加容易接受被人這樣對待,潛意識下認為被忽視是正常的,即使我們的邏輯告訴我們這是不對的,但是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我們產生莫名的安全感。
四. 期望我們可以改變對方的心意
假如我們在過去經常被家庭和戀人拒絕,當我們再次遇到相似的情況時,我們會非常想看一看,這一次能否有不同的結果。
我認為還是聽信愛因斯坦的那句話:瘋狂,就是重複做相似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
希望大家都好好保護自己的真心,交付給值得給的那個人。
Yours,
Katelynn
努力定期更新中
微博:K寶山太后K
Ins:katelynn.ou
TAG:Kately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