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機買處理器的陷阱,來看看你踩了幾個?
處理器市場經過多年的拼殺,只剩下AMD和Intel兩家在技術上勢均力敵的巨頭,兩家長期以來推出的產品各有特色,不分伯仲。不過現在在不少的普通用戶心目中還在認為AMD處理器不靠譜,選Intel才好,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以訛傳訛、人云亦云,很多朋友並不了解現在AMD處理器的情況就依靠以往的認識進行判斷,難免走入誤區。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逐一破除這些錯誤的觀點。
錯誤觀點一:AMD品牌不如Intel品牌高端
和法拉利合作的AMD處理器了解一下?
點評:
AMD和Intel是目前勢均力敵的兩大處理器廠商,而AMD不但製造處理器,旗下還有與NVIDIA旗鼓相當的顯卡業務,因此能提供頂級的CPU+顯卡解決方案,而Intel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顯產品。另外,AMD今年率先使用了12nm製造工藝,而Intel還在使用上一代的14nm製造工藝,到底誰的技術更先進已經顯而易見。AMD其他的業務範圍也非常廣泛,就說個大家最容易理解的,頂級賽車品牌法拉利的F1車隊,就和AMD有緊密的合作,大家會覺得法拉利的品牌很低端嗎?法拉利的合作品牌會很低端嗎?在上海舉辦的2018年F1中國大獎賽,大家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AMD合作的車隊喲。
錯誤觀點二:AMD處理器溫度高,不穩定
「高貴」的Intel酷睿i7 8700K內部竟然使用廉價硅脂填充,難怪溫度輕鬆破90℃
即便是面向主流用戶的AMD銳龍5,內部也是使用的高成本銦焊料填充,散熱效果更好溫度更低
點評:
現在還說AMD處理器溫度高簡直就是笑話了,且不談AMD現在使用領先Intel的12nm製程,工作電壓更低、功耗控制更出色,光就說散熱設計的用心方面,Intel也是被廣大用戶詬病的對象。
昂貴的第八代酷睿6核心12線程旗艦Intel酷睿i7 8700K,近3000元的售價,頂蓋和核心之間居然使用最廉價的硅脂進行填充,這導致它滿載時的工作溫度可以輕鬆突破90℃,使用千元級水冷散熱器才能勉強壓到80℃以下。而AMD全線銳龍處理器都採用了高成本的焊料進行填充,讓處理器核心和頂蓋之間的熱傳導更出色,因此工作溫度得到更好的控制,即便是最頂級的16核32線程旗艦AMD銳龍線程撕裂者1950X,滿載工作溫度也只是60℃出頭。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火爐子」?睜著眼說瞎話的事咱可不能幹了。
錯誤觀點三:AMD處理器玩遊戲不行,玩遊戲還得選Intel
看看現在的遊戲,12個線程都能基本用滿,這就意味著12線程的AMD銳龍5就能搞定的遊戲,Intel要請出酷睿i7 8700K才能搞定,6核6線程的酷睿i5隻能卡出翔,到底誰的遊戲性能更好?
最新3A級遊戲性能對比,明顯是AMD勝出的項目更多
點評:
由於一些老遊戲只對處理器頻率敏感,這就導致不少玩家認為頻率比較高的Intel處理器玩遊戲更好,其實這個觀點已經嚴重過時了。
首先,越來越多的新遊戲開始對多線程支持得更好,AMD處理器比同級的Intel處理器提供了更多的核心和線程數,因此在這方面更有優勢。就以大家熟悉的《刺客信條:起源》、《孤島驚魂5》為例,它們都會充分利用處理器線程,佔滿12個線程的情況十分常見,此時只有6核心6線程的第八代酷睿i5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更不用提核心數量僅有4個的第八代酷睿i3),卡頓的情況時常出現,而中端主流的12線程的AMD銳龍5處理器(例如AMD銳龍5 1600X和AMD銳龍5 2600X)卻能應付得遊刃有餘,遊戲幀速甚至與旗艦級的Intel酷睿i7 8700K不相上下。此外,原來越多的遊戲開發商也表示會加大對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化力度,AMD在遊戲方面的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其次,AMD在第二代銳龍處理器上已經使用了比Intel更先進的12nm技術,核心頻率進一步提升(相對上一代提升了300MHz),而且新架構也帶來了執行效率的提升,如此一來在玩對頻率敏感的遊戲時,也能提供非常強悍的性能,從實測情況來看,Intel在遊戲應用上的頻率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
所以,現在說AMD遊戲性能不如Intel是錯誤的,說AMD遊戲性能已經趕上Intel也是不準確的,正確的說法是:AMD處理器的遊戲性能已經可以超越Intel,在未來這個差距還會更明顯(當然,我們也不排除Intel再忍痛多踩幾下牙膏堆點核心應戰的可能,但那時候AMD下一代銳龍又來了……)。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吊打8700K的新品處理器要上直播啦!
※AMD Radeon RX 500X顯卡再曝:或不賣給個人消費者
TAG:鈦師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