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急性胰腺炎為何越治越重

急性胰腺炎為何越治越重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種原因造成的胰酶激活,繼以胰腺局部炎症反應,伴或不伴有全身併發症的一種急症。縱觀各國流行病學資料,目前全世界 AP發病率約為(13~45)/10 萬,是消化疾病入院患者的首位病因,且有持續增高的趨勢。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可將 AP分為 3類:(1)輕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2)中 度 重 症 急 性 胰 腺 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3)重 症 急 性 胰 腺 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SAP患者常在病程早期出現持續性器官衰竭(>48 h),病死率較高(30%~50%),病情兇險。成功救治 SAP患者是改善 AP預後的關鍵。

在臨床實踐中,有時會遇到此類患者:就診時 AP似乎並不嚴重,但在接受禁食、補液及抗炎等常規治療後,病情未好轉,反而持續加重,甚至進展為 SAP。由於療效不理想,引發醫患糾紛的風險相對較高。及時識別可能進展為SAP的高危患者,儘早給予有效的生命支持,並進行充分的醫患溝通,對醫生有效掌控病程走勢至關重要。下面通過一個病例剖析 AP早期治療的要點。

患者男,62歲。主訴「腹痛 1 d」就診於當地醫院。患者入院前 1天餐後突發上腹部劇痛。體檢:體溫 36.2 ℃,心率87 次/min,呼 吸 16 次/min,血 壓 125/85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 172 cm,體重 89 kg,體重指數 30.1 kg/m2;心肺體檢未見明顯異常;中上腹壓痛,無反跳痛。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 9.4×109/L,中性粒細胞 0.89,血紅蛋白 139 g/L,血小板 243×109/L;血清澱粉酶 1 430 U/L,脂肪酶 5 600 U/L,丙氨酸轉氨酶(ALT)85 U/L,總膽紅素 13.2 μmol/L,直接膽紅素 6.7 μmol/L,血糖 7.1 mmol/L,肌酐 108 μmol/L,尿素氮(BUN)12.1 mmol/L,Na+136 mmol/L,K+3.9 mmol/L,Ca2+2.19 mmol/L,Cl-99 mmol/L。腹部超聲:膽囊結石,膽總管不增寬,胰腺回聲增粗。

當地醫院予禁食水、補液、生長抑素、頭孢哌酮及埃索美拉唑等治療,靜脈補液 2400 ml。24 h後患者病情加重,出現噁心、嘔吐,伴煩躁不安,呼吸急促,尿量減少,次日轉至北京協和醫院。體檢:急性病容,體溫 38.6 ℃,心率 115次/min,呼吸 26 次/min,血壓 84/62 mmHg,外周血氧飽和度96%(鼻導管吸氧 6 L/min);雙肺呼吸音低;腹膨隆,腹壁張力高,上腹部壓痛,有反跳痛;四肢濕冷。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 15.9×109/L,中性粒細胞 0.93;ALT 15 U/L,總膽紅素11.3 μmol/L,直接膽紅素 5.6 μmol/L,肌酐 208 μmol/L,BUN16.9 mmol/L。動脈血氣:pH 7.28,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28 mmHg,動脈血氧分壓(PaO2)58 mmHg,HCO3-12.3 mmol/L,鹼剩餘(BE)-14.4 mmol/L,乳酸 4.9 mmol/L。

診斷:SAP(膽源性可能性大)、休克、急性肺損傷、急性腎功能衰竭。

問題一:本例已針對 AP 給予治療,為何病情仍迅速進展?

質子泵抑製劑、生長抑素及胰酶抑製劑廣泛用於治療AP,但均未得到高質量臨床研究結果支持,屬於經驗性治療。現階段,有明確證據可以改善 AP預後的內科治療僅有兩項:(1)液體復甦;(2)腸內營養。腸內營養的獲益主要體現在 AP病程的中後期,液體復甦則是 AP急性期(尤其入院後 12~24 h)治療的重中之重。AP患者由於血管滲漏增加、第三間隙丟失水分、頻繁嘔吐及不能進食,常有不同程度的容量不足和血液濃縮。血肌酐和 BUN異常升高,特別是補液治療後不下降,往往提示 AP病情嚴重,本例正是如此。

Muddana等報道,入院後48 h血肌酐超過159 μmol/L(1.8 mg/dl)的患者中,93%存在胰腺壞死。AP 患者入院時 BUN 增高及治療後不下降也提示預後不良。在一項納入了 5 819 例 AP 患者的回顧性研究中,死亡患者入院後 48 h的 BUN顯著高於存活患者。BUN每增加0.83 mmol/L(5 mg/dl),患者死亡的相對危險度增加 1.2倍(95%CI 1.8~2.7)。補液治療後 24~48 h 若 BUN 下降則表明 AP 病情減輕,反之則提示病情趨於嚴重。

目前認為,胰腺缺血是 AP病情由輕症向重症發展的關鍵環節,灌注不足造成胰腺壞死,形成自胰酶激活後的「第二次打擊」(second hit)。此時若能迅速恢復循環容量則有望改善胰腺血供,阻斷炎症加重。反之,若液體復甦不充分,胰腺灌注得不到改善,病情則容易惡化。本例 24 h補液量僅有 2400 ml,不足以代償和糾正血容量不足,是 AP病情進展的主要原因。

問題二:AP患者早期應當怎樣補液?

從臨床治療的角度來看,AP液體復甦需要明確 3個問題:(1)補液的時機;(2)液體的種類;(3)補液的速度。一般認為,AP 補液治療的「窗口期」是入院後最初的 12~24 h,超過這一時間後加強補液則獲益甚微。Wall等發現入院後最初 12h是 AP液體治療的最佳時機,治療組入院後 12 h補液速度為 221 ml/h,對照組為 188 ml/h,治療組病死率(3.5% 比 12%)和胰腺壞死發生率(4% 比 15%)均顯著低於對照組。關於液體種類,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發現,乳酸林格氏液(RL)的擴容效果與生理鹽水相近,兩組 AP患者在 ICU收治率、胰腺壞死、胰腺感染、器官衰竭、住院時間及病死率方面均無顯著差異,但 RL組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SIRS)發生率低於生理鹽水組(0 比 84%),C反應蛋白水平也 顯 著 低 於 生 理 鹽 水 組(51.5 mg/dl 比 104 mg/dl,P=0.02)。因此,美國消化病學會(ACG)和亞太胰腺病學會(APA)均推薦 RL為 AP液體治療的首選,而膠體液在 AP容量復甦中的作用尚不肯定。

AP補液不足可能加重病情,但過猶不及,過度輸液也可能造成肺水腫和腹腔壓力增高,甚至引起腹腔高壓綜合征。ACG指南推薦,入院後最初 12~24 h補液速度為 250~500 ml/h,同時每 6小時評估 1次,希望看到 BUN下降,BUN下降後補液速度可減半。APA指南推薦,最初入院數小時內補液速度為 5~10 ml/kg·h,爭取實現以下治療目標:(1)心率降至 90~120 次/min 以下;(2)平均動脈壓達到65~85 mmHg;(3)尿量達到 0.5~1.0 ml/kg·h以上;(4)血細胞比容維持在 35%~44%。

適合中國 AP患者的最佳補液速度尚無研究數據,需要今後加以探索。

問題三:液體復甦如何監測?

臨床用於評估循環容量的指標分為兩類:無創監測和有創監測。無創監測包括心率、血壓、皮溫、尿量等。其優點是簡單方便,但受影響因素較多,反映容量狀態的準確性不足。有創監測有一定的損傷性,但可以實時發現血流動力學異常,從而指導治療。中心靜脈壓(CVP)和肺動脈楔壓(PAWP)是通過壓力替代容積的方法來反映心臟前負荷,有一定局限性。脈搏指示連續心排量監測(PICCO)近年來受關注較多,PICCO不僅可以測量單次心排出量,還可通過分析動脈壓力波形曲線下面積來獲得連續心排出量數據,已證實可用於指導 AP 液體治療。新型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包括經胸生物電抗法(NICOM)、經胸連續多普勒(USCOM)、二氧化碳重複吸入法(NICO)和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等,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驗證和總結。

綜上所述,胰腺微循環障礙和缺血是 AP早期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反映灌注不足的生化指標如血肌酐和 BUN升高(尤其治療後不降反升)往往預示 AP 病情進展,預後不佳。對此應保持警惕,需要及時提高治療強度並與患方有效溝通。AP患者入院後 12~24 h是液體治療的最佳時機,首選晶體液(如乳酸林格氏液),並根據治療目標調整補液速度。

轉自:危重症文獻學習

來源:中華內科雜誌. 2018; 57(2)

作者:吳東

關注消化,天天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慢性放射性直腸病單中心十年系列研究薈萃
指南速覽:AGA和IDSA感染性腹瀉診治相關指南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