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說】三家分晉

【史說】三家分晉

(找不到合適的人物圖,我還是放地圖吧,本文全部地圖轉載自史圖館。)

我年幼之時,便從科普讀物《上下五千年》中讀到過晉文公稱霸,對晉文公和晉國的喜愛源於天然的好感,所以這個系列就從三家分晉開始吧。

晉國從晉文公始霸到晉悼公,稱霸中原近百年,因此三家分晉在先秦時期的影響力甚大: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由三家分晉的歷史事件開始,並且將其作為戰國時代的標誌。為什麼會標誌著戰國時代的開始?我們後面再說。

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最終回到晉國登上國君之位,其傳奇色彩不遜於西漢時期開創「昭宣中興」的民間皇帝漢宣帝劉詢。晉文公在位期間,改革弊制、選賢任能、勵精圖治,遂成就晉國霸業,然而卻也是他的改革內政為三家分晉埋下禍端。

(晉文公稱霸)

因為其父晉獻公寵愛驪姬,廢長立幼導致晉國內亂。晉文公為了不重蹈覆轍,於是不再分封宗室為貴族,改由外姓士大夫執掌政權。宗室雖不可靠,但是在古代看來,分封外姓隱患更大。為此,晉文公又設計出一套權臣之間相互制衡之法,六卿制度由此而來。所謂六卿,其實也就是三軍統率的六個職位——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其中,中軍將又稱元帥、中軍佐又稱為執政卿,以此來避免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強臣出現,這種分權制度類似於明朝的內閣制度。

(趙盾執政)

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在內政方面基本沿用周朝原有的制度,晉國的改革雖然不如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但任人唯賢的六卿制度已經是適應時代發展的政治創新,晉國常霸也得益於於此,即使在晉靈公和晉厲公這般庸君時期,晉國也能維持強勢。

然而,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越完美越超前的制度對國君的要求也就越高。打破晉文公設想的便是晉國第一位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趙盾,晉文公之子晉襄公成為了始作俑者。

(晉楚爭霸戰爭)

趙盾之父趙衰(cuī)是晉文公流亡時期的隨臣,晉襄公六年,四位前朝老臣在同一年去世,六卿席位一下子空出四個,晉襄公沒有主見,趙盾利用其父趙衰布局的關係網說服了晉襄公,任命趙盾為元帥,緊接著又任命其為執政卿。此後的晉國再也沒有出現軍政分離的局面。六卿也逐漸家族化,最後演變為四卿,趙家、魏家、韓家、智家掌握了晉國實權,架空了晉國國君。

(趙武促成晉楚弭兵之盟,兩國停止爭霸戰爭)

(趙魏韓三家滅智)

(晉國名義上的最大疆土)

不過趙家也不是順風順水,趙盾死後的晉景公時期,趙家出現過一次巨大危機,導致趙家被滿門誅殺。或許是命運的眷顧,晉景公的妹妹趙莊姬保住了自己的兒子趙武,趙武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氏孤兒」。後來,晉景公把沒收的趙家土地歸又歸還給趙武。趙氏一族得以保全。

趙武成為了維護晉國公室的最後一位執政卿,趙武死後,各家族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在趙韓魏先後滅掉范家、中行家和智家之後,三家瓜分了晉國。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冊封趙韓魏為諸侯,戰國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

(三家分晉)

西周在遭遇犬戎之亂後,東周由各諸侯擁戴而立,其權威已經大不如前。由於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周王畿的千里封地也在後來逐漸被「封賞」給諸侯,東周名存實亡。晉文公作為成就霸業的君主,雖然六卿制度成就了晉國的百年霸業,但是由於「晉無公族」,導致最後大權旁落。他沒有從周王室衰微之中吸取教訓,對元帥和執政卿的分權、六卿掌權沒有足夠的制度約束,造成了最後晉國宗室成為「小東周」的窘境,對此晉文公應該承擔相當一部分責任。

(晉國滅亡)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為什麼司馬光會將三家分晉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

周朝是以禮治國的,周禮維繫著整個周朝的統治,其社會的等級制度劃分有序,嚴禁僭越。春秋時期開始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而趙魏韓被冊封為諸侯,周天子第一次打破了周禮,「天子自壞」。隨後發生的「田氏代齊」與三家分晉本質是一樣的。齊桓公首倡的「尊王攘夷」貫穿春秋時期,其戰爭的名義依然是「維護」周王室權威,三家分晉之後,各諸侯國的相互攻伐已經無視周王室的存在,明火執仗地開始了大規模的兼并戰爭。

三家分晉最後也直接影響到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實際上,晉國後期的智家實力最強,但是智家的執掌人智瑤剛愎自用,志在吞併其他三家卻反被偷襲得手,沒能一家獨大繼承晉國。晉國是春秋時期的龐然大物,倘若沒有分裂,秦國東出之策能否成功就該另說了。然而,歷史不容假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省文珍彧 的精彩文章:

TAG:省文珍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