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溯 第15塊石頭

漫溯 第15塊石頭

Asian Wind

 華

城之內ミサ 

00:00/04:40

日本本土有一種很著名的微縮景觀——枯山水。被整齊耙過的白砂石與石頭,點綴灌木或苔蘚組成了放大版的中國盆景。所謂枯山水,即無水——摒棄了池水,用白砂石象徵湖海,砂石紋路即為水波紋,石頭亦如島嶼或山巒,比如銀閣寺(正式名稱為慈照寺)里砂石堆砌的向月台與銀沙灘代表著富士山和日本海,而枯山水也漸漸成了日本禪的圖騰。

眾多枯山水式庭院里,最出名的恐怕莫過於京都龍安寺的方丈庭。聽說方丈庭外的石庭巧妙地擺放著15塊石頭,神奇的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看不見第15塊石頭。

▲ 石庭平面模型

在參觀完金碧輝煌的金閣寺(正式名稱為鹿苑寺)以及其著名的池泉回遊式庭院之後,一路向西漫步至龍安寺。與熙熙攘攘的金閣寺不同,雖然龍安寺的遊客亦不在少數,但一入寺院就被靜謐氣氛所感染而安靜下來。矮牆之內是砂石庭院,矮牆之外是芳草樹木,觀者眼前不僅是一座庭院,更是庭院與外界融合的自然畫卷。春夏秋冬四季輪換展現不同的景緻亦如人生變遷。日式庭院不僅注重禪道與冥想,在布置過程中講究移步異景,在建築設計上亦重視與自然的融合,堅持建築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方丈庭內的遊客或於石庭周圍靜靜觀賞,細細研究一堆小砂石組成的巨幅盆景;或迎著陽光靜坐禪想參悟人生真諦。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觀者的靜坐冥想與其文化、閱歷、當時的心境及悟性不同而收穫不同。相較於多階次的漸悟,我大約屬於頓悟型選手。當我試圖努力尋找第15塊石頭,那頑石卻始終不肯現身,徒留無辜的我與其他14塊石頭對望。那個時候,我忽然意識到,或許我不是我,而是那被隱藏的第15塊石頭。

來日本之前,恰逢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在上海舉辦個展。草間的作品特點鮮明:反覆地使用同種元素來創作,無論是畫作或是裝置藝術。例如,《Dots Obsession》系列或者《Infinity Mirrored Room》系列,強烈的視覺感不僅來自於艷麗的色彩,也來自於她對重複性事物的偏執,營造出獨特的空間感。尤其是本次個展中名為《Gleaming Lights of the Souls》的裝置,裝置內部黑暗的密閉空間裡布置了整整一屋子的閃亮燈光像是宇宙中的星球。當觀賞者置身裝置小屋中,鏡面的反射與折射所呈現的無限循環讓觀賞者消融其中。那一刻,沒有自我,只有無邊無際如宇宙浩瀚的黑暗與星光。

▲ 草間彌生的裝置作品

而現在,眼前的這些砂石與石頭組成的庭院畫卷與草間彌生的裝置藝術於我的解讀竟然是那麼相似!這很像日本民族的特性,如櫻花簇擁綻放,雖然缺乏個體的閃耀光芒,但卻不可否認群體呈現的震撼。與之相反,將「自我」融入團隊的群體意識是當代一部分國人難以領悟的。以最大化眼前個人利益為綱領,將自己與周遭環境割裂,與歷史傳承割裂從而劃分出自己的「領地」,表彰自己的功勛。資訊時代將這種張牙舞爪的自我意識和狹隘的世界觀(宇宙觀)表現地一覽無遺,一旦落入「自我」的陷阱,自省者鮮有。所幸的是,世界人口的流動、文化與宗教的傳播與交流使得一部分國人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或許他們默不作聲,但卻身體力行,擺脫「自我」的束縛,期望通過個人行為來感化周圍的人,影響和帶動社會群體的進步。

無論在宇宙空間或第四維時間,「我」始終是渺小的,然而卻是這每一個渺小的「我」終於匯聚成歷史的河流亦如塵埃聚合成宇宙。

噓!佛曰,不可說。說出來便是錯,而我卻絮叨了這麼多。

那就好好享受此刻安寧吧!

文字/攝影 蕾蕾

Mar. 31, 2014 Kyoto

同場加映

延伸閱讀

《就是喜歡!草間彌生。》,Pen 編輯部,臉譜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原創圖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hialei 的精彩文章:

TAG:Chial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