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十六計中應用較少的一計

三十六計中應用較少的一計

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五計,也是勝戰計中的第五計。書中的文言文是這樣描述的「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譯文的意思是「敵方出現危難的時候要趁機進攻取得利益,這就是以剛克柔的方法」。

這一計策的名字來自《清稗類鈔.盜賊類.趁火打劫》:「有所謂趁火打劫者,臨時之盜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約一二伴侶,飛奔入內,見物即取,或持之,或負之,或扛之。主人加以訶斥,則曰:『將為汝寄頓與吾家也。』蓋倉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

這一計策越王勾踐曾經用過,在吳國遭遇大災害,缺少糧食,去進攻吳國。後來在吳王夫差北上到黃池與諸侯會盟國內空虛之時大舉進攻吳國,最終大獲全勝。

春秋時期,秦穆公也使用過此計,當時梁國的國君生活奢侈,大量建造宮殿。但是梁國又是一個小國,承受不了這樣的消耗,因此導致大量的梁國子民逃往秦國,秦穆公趁此機會進攻梁國,最終梁國國君被百姓趁亂殺死了,梁國滅亡。

趁火打劫也有失敗的案例。戰國時期晉惠公在未登基之前向秦穆公承諾,他復國後將河西五城給秦國,當時在秦國護送下成功回到晉國登上王位,隨即晉惠公背棄承諾。然而禍不單行,晉國連續五年大旱,老百姓四處逃荒,晉惠公在大臣的勸諫下硬著頭皮向秦國借糧。本來秦穆公是不想借的,但是大臣說國君背信棄義與百姓無關,最終借到了糧。第二年秦國饑荒時向晉國求援,當時晉國奸臣卻芮,虢射勸說其趁亂攻打秦國。然後晉惠公又一次背信棄義,但是晉惠公的軍隊知道晉惠公背信棄義導致軍隊士氣不振,導致戰爭大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司馬遷教你如何從渺小不斷壯大
山東地名由來 山東為什麼簡稱為魯?

TAG:春秋戰國 |